首页 密咒真言 经忏课颂 经典念诵 一心念佛 雪域梵音 凡歌咏法 和雅清音 专辑 简谱 视频 听佛 有声书 链接

财神心咒

(图 黄财神)
诸佛菩萨为了解除众生贫穷的痛苦,化现成财神,如以真诚的心来祈请、唱颂、
听闻财神的咒语,可消除我们贫穷的痛苦,增加我们的福德智慧,带来和平。
但修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广结善缘,勤行布施。万勿悭贪成性,堕入饿鬼道。

财神咒 MP3下载
1.黄财神心咒(快速) 2.黄财神心咒
3.黄财神心咒(祈福佛曲系列 财富之源) 4.黄财神心咒(藏音修行系列 9分钟)
5.黄财神心咒(观自在) 查看专辑 6.黑财神心咒(男女合唱)
   
1.红财神心咒 2.绿财神心咒(童音 北京快乐小菩萨合唱团)
3.白财神心咒 A:wma格式 B:rm格式(童音 轻快优美) 4.财神心咒(开门见喜版)
5.象头王财神咒 6.财宝天王心咒
7.黑财神心咒(慢速) 8.财宝天王心咒 (财神咒 天使波罗蜜)

财神祈请文、心咒
1.财神祈请文+心咒 (咕噜咕列佛母.财神专辑) 2.财神咒加长版(咕噜咕列佛母.财神专辑)

诺儿吉旺秋仁千的儿那醒 福德自在持有财富
涅金娜儿炯芒波棍吉戒 一切财神之王
奖秋众唯昆布藏巴拉 北方护主,阿亚藏巴拉
诺儿拉地儿他南啦梭哇爹 祈请顶礼一切财神尊
嗡 阿亚 藏巴拉 扎连达也唆哈(心咒)

黄财神咒
唵 赞巴拉 扎连达耶 梭哈
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因其身肤黄色,故称为黄财神。相传黄财神过去是位菩萨,早已修证五道十地。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国之灵鹫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阻碍,令山崩倒塌,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后来释迦牟尼如来嘱黄财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贫苦众生,走佛教之路,逐成为大护法神。

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获得黄财神庇,佑能增长福德、寿命、智慧、物质及精上之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为令密乘行者有资财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修持黄财神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贪悭,心诚如一,发愿救度一切众生于贫困,则福德更不可限量,以此发心来修财神法,才能够得到圆满富足。

白财神咒
唵 贝玛 卓达 阿里呀 针巴拉 司达呀 吽呸
白财神藏名(臧哈嘎玻),又名白宝藏王,乃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身。据说:当阿底峡尊者游化观世音圣地南海普陀之时,在半途见一穷人,贫病交迫,十分可怜。因阿底峡身为僧伽,豪无分文,乏力救度拔苦,深感遗憾之余,不禁黯然下泪。此时观音以大悲心化现人身,问其原委,为何哭泣?阿底峡据实以告,感其悲心,亦流下两滴青泪,由左眼泪珠化现救度佛母,右眼泪珠化现白财神。观世音菩萨嘱咐白财神,此法即辗转至今。修持白财神法门,可祛除贫病穷困之苦,消除罪业障碍,增上顺缘,获得受用无虑,属无财信士起修之妙法。行者亦当以观世音菩萨之大悲心为本,常行无相布施,照顾贫苦大众,自然如愿相应成就。

红财神咒
嗡 藏巴拉 藏鍊札呀 達拿美迪 捨e梭哈
红财神,有能招聚人,财,食等诸受用自在富饶之功德。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在藏密萨迦派,可恨重视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言。红财神一面二臂,二目善怒面,以各种宝物为饰,头戴五佛冠。古时王者或贵族常修习此法,易与相应,为怀爱之法门。红财神头戴宝冠,右手持摩尼宝,左手抓吐宝鼠,右脚伸做脚曲,立于莲花月轮上。修习红财神法,持诵念咒,可获得红财神护佑,财源茂盛,能免除穷困及一切经济困境。而此修法也随着修行者的发心而可获得不同的果报,如果是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可得证世间及出世间福德圆满,若是求世间财富者,亦可满足,若是赤贫者,也可获得食物充足的利益。

黑财神咒
唵 英乍尼 木看 乍玛利 梭哈
黑财神藏名(臧哈纳玻),乃是五方佛里面的东方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能脱离穷困之苦恼而化现,主要为驱除所有恶运纠缠,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圆满无碍。据莲华生大士所说,金刚手菩萨在北方夜叉净土世界,将此黑财神法门传给空行母,并要求空行母再传给恒常心存善念的幸运者。其后这些修持法门由二位成就的上师,取自殊胜的宝石内。此法门,以穷人,下阶级,独居之行者易于相应,若心中长存善念,黑财神加持将是永远弗失。

绿财神咒
嗡 藏巴拉 藏炼札呀 梭哈
绿财神,为东方不动佛之化身。绿财神乃是藏密无上瑜珈部之不二续"时轮金刚本续"中所传出的,亦是东方金刚不动佛(Buddha Aksobhya)所现的应化身,受释迦牟尼佛嘱咐,为一切贫苦众生转大法轮。其功德:令一切作为成功、圆满,净化恶运、障碍,于诸众生受用富饶增长。此尊形像为一头二臂三目,头戴五佛宝冠,上披彩带天衣绸裙,以众宝璎珞作为报身庄严,右手持满愿宝果,左手捉吐宝鼠,以游戏坐姿,右足轻踩于白螺上。

财宝天王心咒
嗡 贝夏哇那也 梭哈
财宝天王职掌人世间功德与福报之转化,散发人间财富,护持佛法,消除魔障之挑战,净化天人成就大光明境地,修持此法将可立得福报。 财宝天王属四大天王之一,为帝释天之外臣,以能护持世间故,又称护世者,梵名毗沙门,译为[多闻],表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北,率月叉诸部。 又依藏密中所述,财宝天王名[南通谢],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救渡众生,以满众生之愿。凡曾受财宝天王法权顶者,若於本尊面前祈求,并精勤持诵其咒语,常行慈悲喜舍善行利乐一切众生,藉由本尊财宝天王及八路财神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速能相应。

象头王财神咒
唵 嘎唵玛嘎 唵梭哈
象头王财神藏名(毗那夜迦),象鼻天,亦为印度之护法神。相传为大自在天之长子,掌管天库。因其十分慈悲,凡有人祈求,无不令人满愿。护法大黑天怒其善恶不分胡乱施舍,遂割其首级。后象王忏悔,大黑天方将象头置于其颈上,收为眷属。修此法功德:可令修法者财富丰定,吉祥如意。


关于财神法的开示

如果过去世没有足够的福报,修财神法没有用,而如果有福报,也没有必要修财神法,那佛法中财神法的意义何在呢?
恭请仁波切赐以开示。

仁波切回答:我们以前有过无数的轮回,造的善业和恶业都是无数的,若说过去世有福报,现在就可以用,或者过去世无福报,现在就不能用,也不是这样简单的决定的。而且,即便以前你没有发财的福报,现在修财神法,也是属于在新造善业。当然修财神法所造的善业,可能在这一生感果,也可能到未来世才能感果。如果如你那么想,那就会影响现在新造善业的信心。修财神法可以新造这世感果的善业,也可为后世积累福报。

佛经里也介绍过这样一个故事: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很穷,佛给他传一个财神的修法,他的后半生就变得很富有。他因此后半生作了很多供养和布施。所以应抛弃你的这种想法,应认为修财神法是在造新的善业,这样就可以接受它的合理性继续修行下去。

佛教里认为没有业就不会有果。比如你作生意,现在你开一公司赚钱,当然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另开一公司赚钱。同样,你以前的善业也不需只靠他们,也可以新修财神法造新善业积累福德。这样想的时候就应能接受。比如你生病的时候,你说不用看医生了,业到了一定会死,业不到就死不了。又如肚子饿的时候,你说有业我就不用饿死,没业就找不到吃的,这样你就不再去找吃的了。这样作显然都是不对的。修财神也是同理。修财神法,赚很多钱是可能的,赚不到钱也是可能的。如同看病,你到很大很好的医院看病,也可能治不好。修财神法的善业如果这一世不成熟,也可能发不了财。但应该确信一定会后世积累福德。

修财神法也可以使你的事业变得顺利吉祥。有人会以为修财神会突然赚到好多钱,并不是这样。修财神是修福德,可以使你事业,作生意等都很顺利。人有福的时候,很多人会尊敬你,修财神有这种的作用。有福的人,其他人都会喜欢亲近,这个人就很吉祥顺利。


修财神法的意义

在中国民间,普遍通信仰和供奉财神。但也有少数人不以为然,认为学佛的人不应起贪念来贪求财物,那么应当怎样看待财神法呢?

什么是“财”?在世间的意义上,“财”指金钱、财宝、房屋、土地等等,统称为“财产”。而在佛教中解释,财是“资粮”的意思。修行佛法,要成就菩提,一定要具足累积资粮和清净业障两大条件,在累积资粮方面,又分为两种:

一是智慧资粮,也就是智慧上的财产,这是出世法上常提到般若空性。
二是福德资粮,即是福德财产,而大家平时所求的金钱、房屋等即是福德资粮的一种。
事实上,修行上若没有暇满的人身或者人天福报,如何能在人间得到修行的基本条件呢?

《法华经》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对于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说,财神法是引导大众接触佛法的极好条件。
对于学佛者来说,财神法也是一种修行。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要广行菩萨事业,相当的物质基础还是必要的。
如果以虔诚的心,来累积智慧与福德资粮,并清静无始以来的贪欲等业障,同时发出希望所有众生远离贫穷之苦,究竟成佛的菩提心,来为众生的利益祈请,以这样的发心来修财神法,心中就没有疑虑,能够欢欢喜喜得以如法修行,那财神法也是一种善巧的修行法门了!

佛教的财富观   海涛  辑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

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四分法为:
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
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
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2.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一、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
二、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
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3.在《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有四分法:
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

◎求财心态

1.正命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阿那律八念经》

2.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大宝积经》

3.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4.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游行经》

◎如何避免损失财物——《善生经》

1.佛言:「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一、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二、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三、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四、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五、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六、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2.居士子!人博戏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种种戏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负则生怨;二者、失则生耻;
三者、负则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怀喜;
五者、使宗亲怀忧;六者、在众所说人不信用。

3.居士子!人非时行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人非时行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不自护;二者、不护财物;三者、不护妻子;
四者、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为人所谤。

4.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
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
四者、隐藏发露;五者、不称不护;六者、灭慧生痴。

5.居士子!若人亲近恶知识者,不经营作事,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亲近贼;二者、亲近欺诳;三者、亲近狂醉;
四者、亲近放恣;五者、逐会嬉戏;六者、以此为亲友,以此为伴侣。

6.居士子!若人喜伎乐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人喜伎乐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喜闻歌;二者、喜见舞;三者、喜往作乐;
四者、喜见弄铃;五者、喜拍两手;六者、喜大聚会。

7.居士子!若人懒惰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若有懒惰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
一者、大早不作业,二者、大晚不作业,三者、大寒不作业;
四者、大热不作业,五者、大饱不作业,六者、大饥不作业。

◎云何迅速累积功德?《增壹阿含经》

1.世尊告曰:「云何得增益功德?增益有七事。其福不可称量,亦复无人能算计此者。云何为七?
一、善男子、善女人起僧伽蓝处,于中兴立者,此福不可计。
二、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蓝者及与比丘僧。
三、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施彼比丘僧。
四、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给施比丘僧者。
五、若族姓子、女若以药施比丘僧者。
六、若善男子、善女人旷野作好井者。
七、若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舍,使当来过去得止宿者。是谓七功德之法其福不可量。

2.若行、若坐,正使命终,其福随后,如影随形,其德不可称计,言当有尔许之福,亦如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当有尔许之水。此七功德亦复如是,其福不可称限。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当求方便,成办七功德。如是当作是学!」

◎法语选粹

1.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杂阿含经》

2.佛言:「正使是善男子过去曾作无量诸罪种种恶业,是诸罪报头痛则除,或被轻易,或形状丑陋,衣服不足,饮食麁踈,求财不利,生贫贱家及邪见家,或遭王难及余种种人间苦报,现世轻受。斯由护法功德力故。」《大般泥洹经》

3.菩萨不以邪命求财而行布施;不逼众生,强求他物,转以施人。《无尽意菩萨品》

4.贼劫他人财,所获非己有,念当不惜命,失财更遭厄。《修行道地经》

5.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

6.云何菩萨离不净财?菩萨若于塔物相关法物、相关僧物,非随喜者悉不受用。

7.云何菩萨不恋财利?
一、菩萨摩诃萨若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亲识、诸眷属等。
二、得此财时不生染着,不得财时亦不周慞亦不渴仰。
三、于施主边不起恶心,不取过失。
四、于如法财,与众共得。佛所称叹,菩萨大士所不讥嫌,天神光扬,同学欢喜。以此财物知足而住。《宝云经》

◎不用金钱的布施《杂宝藏经》

1.佛说:「施舍金钱、物质,只是布施方法中的一种。即使不用钱,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
一、和颜施:和颜悦色地对待众生,这是布施。
二、言施:对有情说鼓励、劝戒、有意义的话,这是布施。
三、心施:体贴众生的心,出于慈悲的发心,这是布施。
四、眼施:用慈爱、温暖的眼神看一切众生,这是布施。
五、身施:身体力行帮助一切有情,这是布施。
六、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这是布施。
七、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所需。」


黄财神咒轮


财宝天王心咒-咒轮



 
佛教音乐·百度站内搜索
分享到: 更多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2003-2015 Copyrights reserved 站长信箱: yjp990@163.com
愿此大悲音声,遍布世间,凡有闻者,悉不退转,究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