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密咒真言 经忏课颂 经典念诵 一心念佛 雪域梵音 凡歌咏法 和雅清音 专辑 简谱 视频 听佛 有声书 链接
【大随求陀罗尼】
佛说普遍焰满清净炽盛思惟宝印心无能胜总持大随求陀罗尼

大随求陀罗尼

大随求咒图片下载(用右键另存)
[图片下载] 大隨求陀羅尼 (北宋)梵文 (2.40 MB)
[图片下载] 大随求陀罗尼(后唐.五代十国时期)1978,河南省洛阳 (2.73 MB)
[图片下载] 梵文《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雕版印刷 (1.45 MB)
[图片下载] 大随求咒轮(藏文) (6.52 MB)
[图片下载] 房山石经大随求陀罗尼 图1 图2 图3(慈贤译)(汉文)
[图片下载]大随求陀罗尼咒轮(宋 中文版咒轮)(3.09 MB)
[图片下载] 大随求咒轮电脑修改稿: 版本1 (5.35 MB) 版本2 (10.8 MB) 版本3 (12.7 MB) 版本4 (10.1 MB)
      (海涛法师-慈悲生命志业体-免费流通;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图片下载] 大随求陀罗尼(3.6 MB)

大随求陀罗尼 mp3下载
1.A:大随求咒 B:大随求咒教学档(果滨居士) 附:大随求尼罗尼(咒文讲义档).doc  大随求陀罗尼(咒义略释档).doc
2.大随求心咒(果滨居士)
3.大随求无能胜妃大心真言(一体读经 大力敬读 教念)

PDF文件下载 大随求咒梵音 (附中文发音)
转译自: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二卷)-唐-不空三藏法师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卷密教部三第六一六至六三七页。藏经编号 No: 1153.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随求大陀罗尼(殊胜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才闻此陀罗尼者。所有一切罪障悉皆消灭。若能读诵受持在心。当知是人即是金刚坚固之身。火不能烧刀不能害。毒不能中。

大梵此大随求陀罗尼。依法书写系于臂上。及在颈下。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之所加持。当知是人等同一切如来身。当知是人是金刚坚固之身。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藏身。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眼。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炽盛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甲胄。当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敌。当知是人能烧一切罪障。当知是人能净地狱趣。

大梵当知此陀罗尼有大威力。汝当受持书写读诵依法佩带。常得远离一切苦恼一切恶趣。不被电雹伤害。

若有书写此陀罗尼安于幢刹。能息一切恶风雹雨非时寒热雷电霹雳。能息一切诸天斗诤言讼。能除一切蚊虻蝗虫及诸余类食苗稼者。悉当退散。

大梵当知此是无能胜无碍大随求宝印心大明王陀罗尼威力故。一切如来之所供养。所求愿者皆得称心。

由往昔舍一金钱。供养此大随求陀罗尼。回施一切有情。以是因缘其福无尽。于末后身复为国王。净信三宝心不退转。广行舍施成就檀波罗蜜。

复次大梵。其天帝释共阿苏罗斗战之时。帝释常以此陀罗尼。置于顶髻珠中带持。帝释天众不被伤损。而常得胜安隐还宫。

初发心菩萨乃至究竟地菩萨。带持能离种种障难魔业故。

若有人带此陀罗尼。一切如来之所加持。一切菩萨之所护念。一切人天国王王子大臣婆罗门长者。常恒恭敬礼拜承事。一切天龙阿苏罗檗路茶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供养彼带持者。彼等天龙八部皆言。彼人是大丈夫。如来复言彼善男子善女人。能摧一切魔障。离一切疾病。离一切灾横。除一切忧恼。恒为一切天龙之所守护。

此大随求大明王无能胜陀罗尼甲胄密言句。以一切如来印印之。此甚难得闻。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宣说。是故当知是大佛事。如来深极赞叹说随喜者。极难得闻。此大随求大无能胜陀罗尼名。极难得闻极甚难得。能尽诸罪。大力勇健具大威德神力。能生无量功德。能摧一切魔众。能断一切习气聚及魔罗罥。能除他真言毒压祷药法相憎法降伏法。能令恶心众生起大慈心。能护爱乐供养佛菩萨圣众之人。能护书写受持读诵听闻大乘经典者。又能满足修佛菩提者。大梵持此大随求无能胜明王。不被沮坏。于一切处获大供养。如佛大师两足之尊。

如是大梵此陀罗尼。有大势力能获神通到于彼岸。若才忆念。于危险处皆得解脱。意乐清净恶心有情起大慈心。是故大梵常当忆念。如理作意依法书写而常带持。

----摘自《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唯成佛近人先听是真言。成佛远人世世不听是真言。
若具足诵。一切重罪悉皆消灭。得无量福德。死必生极乐世界。

持真言者亲近供养。若男若女皆备佛身故。若能持念者。当知是人即是金刚身。火不能烧。当知如来以神通力拥护是人。当知是人是如来身。当知是人毗卢遮那如来身。当知是人是如来藏。当知是人是如来眼。当知是人被金刚甲胄。当知是人是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身。当知是人是能摧伏一切怨敌。当知是人所有罪障悉皆消灭。当知是真言能除地狱苦。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法不可量也。而于其中是真言最为第一。不可比。

若人须臾得闻此真言。
千劫已来积造恶业重障。应受种种流转生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夜叉罗刹鬼神。布单那阿波沙摩罗。蚊龙龟狗蟒蛇。一切诸鸟及诸猛兽。一切蠢动含灵。乃至蚁子之身。不更重受。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刹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灭恶趣。此人得如上贵处生者。皆由闻此真言故。转所生处皆得清净无退转。灭恶趣。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处皆由赞美。是真言功德如是。

是真言是为无数亿恒河沙诸佛智根本。无量诸佛是真言出。佛之成道由持是真言。故三世诸佛经无数万亿劫。毗卢遮那如来自法界智中尽无数劫求得。由是名随求即得真言。一切诸佛不得是真言不成佛。外道婆罗门得是真言成佛速。

以是真言名随求即得成佛自在也。求福德自在。求七宝自在也。

我为利益众生。说此真言。为贫穷下贱众生。遗此如意摩尼宝。毗卢舍那如来一切智印甚深法藏。常持念人当如敬佛。

----摘自《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

无能胜妃大心真言(殊胜功德)
若有书写带佩于身。常应诵持深心思惟观行。能除恶梦不祥之事。一切安乐皆得成就。
----摘自《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随求大护明王大心陀罗尼(殊胜功德)
佛告大梵。若有人以如来身明陀罗尼句。作加持救济摄受加护。能作息灾作吉祥法。遮止讁罚成大加护。
若人寿命欲尽。诵此真言复得延命增寿。久久命存常获安乐得大念持。
若以金刚杵才念诵加持。或有非命患大疾者。皆得解脱。一切疾病皆得除灭。
长患病者诵此真言。加持袈裟角拂彼病人便即除差。
日日诵持者。得大聪慧威力大勤勇辩才成就。一切罪障定受业报悉皆消灭。
一切佛菩萨。并天龙药叉等。于受持陀罗尼者。当令精气入身增加威力。身心常得喜悦。
大梵此大明王大护陀罗尼。若有乃至傍生禽兽耳根所闻。彼等悉皆于无上菩提永不退转。何况净信善男子善女人。

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国王王子婆罗门刹利及诸余类。一闻此大随求大护陀罗尼。闻已深心净信恭敬书写读诵。生殷重心修习。为他广演流布。大梵悉皆远离八种非命。彼人身中不生疾病。不被火毒刀杖蛊毒压祷咒诅诸恶药法之所损害。不被身痛头痛。及诸疟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及癫癎病悉不能为患。正念睡眠正念觉悟。证大涅槃。现世得大富贵自在。所生之处于彼彼处常得宿命。一切人天皆悉爱敬容仪端正。一切地狱饿鬼傍生皆得解脱。犹如日轮以光明照曜一切有情。譬如月轮以甘露灌洒一切有情身。得适悦其人。以法甘露遍入一切有情心相续中。皆令滋泽欢喜。

一切诸恶药又罗刹。步多。毕[口*(隶-木+士)]多。毕舍遮。癫癎鬼。拏枳宁诸魅。毗那也迦等。悉皆以此大随求大护威力不能侵恼。若来逼近。忆念此大护明王。则一切恶心之类。于持诵之人发生欢喜。受教而去。由此大随求大护明王威力。终无怨敌怖畏。是诸怨敌不能凌突。

或若有人。于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处。所犯愆过罪合当死杀者。持刀剑临刑之时。若才忆念此大护明王。其刀片片断坏犹如微尘。其人当彼之时。得悟一切法平等。获大念力。

----摘自《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请勿诽谤及怀疑(失大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真言念念勿生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疑惑者。世世不得真言灵验。现世得白癞病。
----摘自《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

此大随求陀罗尼, 依法书写繫於臂上及在颈下,当知:
一、是人是一切如来之所加持;
二、是人等同一切如来身。
三、是人是金刚坚固之身;
四、是人是一切如来藏身。
五、是人是一切如来眼;
六、是人是一切如来炽盛光明身。
七、是人是不坏甲冑;
八、当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敌。
九、是人能烧一切罪障;
十、是人能净地狱趣。

大随求菩萨像形像意义

大随求菩萨像,身呈黄色,一面八臂,头顶宝冠中有化佛,八臂各结印契,持法器,故有八种手印,八种真言。右第一手持金刚杵、第二手持宝剑、第三手持斧、第四手持三叉戟;左第一手持光焰金轮、第二手持索、第三手持宝幢、第四手持梵箧。趺坐于莲华上。项带缨络,八臂戴钏,上半身赤裸,下半身着彩裙,佛像通身成金黄色,代表佛的紫磨真金身,同时又代表圆满报身。跏趺座,代表诸佛甚深禅定,百千三昧,不倾不动。佛像坐在莲花月垫上,莲花月垫代表清净法身。

佛像的八臂代表千百亿化身,右上手持戟,代表摧伏魔军,特别指的是外魔;

右中手持斧代表摧破一切重执;

右下手持剑,代表智能,破除一切外道邪法,邪知,邪见;

右正手持金刚杵,代表自性如金刚,能破一切烦恼,又不为烦恼所动(即无所住而生其心);

左正手持莲花法-轮,代表清净无染的佛法,法-轮常转,广度众生的伟业无有穷尽;左上手持梵匣,代表深入经藏,智能入海;左中手持伞盖,代表大悲护佑众生;左下手持绢索,代表摄受众生进入佛道,离苦得乐。

佛像的右四臂法器代表诛法,又叫降伏法;

左法-轮和经匣代表增益法;伞盖代表息灾法;绢索代表怀法,又叫敬爱法。

右正手持金刚杵,代表自性牢不可破,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金刚;

左正手持法-轮,代表度生的事业。这两手又代表了体、用具全。

整个佛像,代表了佛的法、报、化三身和息、增、怀、诛四种度生事业。


随求菩萨

(菩萨)具名大随求菩萨,胎藏界曼陀罗中观音院之一尊,观音菩萨之变身别名也。念此菩萨,诵其真言,则随众生之求愿而施与,故名随求。其真言曰随求陀罗尼。

秘藏记末曰:‘大随求菩萨,深黄色,并有八臂,左上手莲华上有金轮光炎,次手梵筴,次手宝幢,次手索,右手五钴跋折罗,次手镑鉾,次手宝剑,次手钺斧钩。’

大钞二曰:‘理性院习云:随求观音别名也。’


大随求菩萨

大随求,梵名Maha^ -pratisa^rah! ,音译作摩诃钵罗底萨落。乃观音菩萨之变身。略称随求菩萨。系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中之一尊。此菩萨常随众生之愿求而施予,故称大随求。其形像,身呈深黄色,有八臂,作贡高无畏状。其右第一手持五钴跋折罗,其余三手依次持镑鉾、宝剑、钺斧钩;左手四臂依次持莲华、梵筴、宝幢、索,坐于莲华上。密号与愿金刚。种子为揬(pra)或傆(hu^m!),各代表此尊之众德及大日之分德。

随心真言为:(om!)跋罗跋罗(bhara bhara)三跋罗三跋罗(sam!bhara sam!bhara)印捺哩野(inariya)尼戌驮宁(vis/uddhane)吽吽(hum! hum!)噜噜(ruru)左黎(cale)娑缚贺(svaha^)。

诵其真言,可息诸灾、灭罪障,一切愿求皆得满足。

[瑜伽大教王经卷二、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秘藏记、诸说不同记卷三、胎藏界七集卷上]

[佛学大词典]

--------------------------

大随求菩萨·随心真言

问。何故用随求咒乎。
答。御口决云。为除黑耳障难用随求咒也(云云)。

问。何故除彼障难乎。
答。随求经上云。由随求威德。他敌皆灭坏(文)。

问。黑耳何必作障难乎。
答。释论云。涅槃经云。功德女是姊。随所至处能吉祥。黑阇女是妹。随姊至处能作灾祸。一不相离(文)俱舍光记第五云。黑耳吉祥天姊妹二人。常相随。遂姊名吉祥。所至之处。能为利益。妹名黑耳。由耳黑故云以为名。所至之处。能作衰损(文)四十天涅槃经第十二。功德天言。我与此妹行住。共相未曾相离。随前住处。我常作好。彼常作恶(文)十卷抄云。师传云。欲僻黑耳者。可诵随求咒一百反(云云)随求小咒云(引)跋啰跋啰三跋罗三跋罗印[木*奈]里(二合)也毗戍达[宁*页] 吽(引)(引)噜噜左隶娑婆(二合)

--《大正藏》第79卷No.2536

-----------------------

大随求菩萨·随心真言

唵 跛啰跛啰 三跋啰 三跋啰 印捺哩野 戌达你 吽吽 鲁鲁 夏咧 娑婆诃

--台湾生命电视台·中华护生协会流通版本


站长提示
《大藏经》陀罗尼(经咒)中的“罗和“啰”字,梵文读音念“ra”,与藏语发音之(日/阿)近似,
我们汉传通常念“la”音,例如大悲咒中的“啰”,念“la”音。
但如果按照拼音直接念“luo”是不对的,与梵文发音偏差太大了。


大随求陀罗尼的三种译本

《大随求陀罗尼经》原有二译,一为宝思维译本;一为不空译本。
而今慈贤译本在埋藏地穴,久未传世之后重光,已为此陀罗尼增添另一译本。
慈贤译《大随求陀罗尼》一卷,约刻于金皇统六年(1146),仅有陀罗尼,无经文,藏于塔下。


大正藏 No. 1155

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灭恶趣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灭罪成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何以方便重罪众生为拔苦与乐。我欲拔济一切众生苦。尔时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无忏无愧邪见放逸众生无拔济法。生受诸诸困厄。死堕无间地狱。不闻三宝名。何况不见佛。况复受人身。灭恶趣菩萨复白言。如来之方便不可量。如来神力无尽。唯愿世尊说秘密拔苦法。佛在一切众生父母。为五浊众生说决定成佛法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我有秘密法。为世希有。灭罪成佛最胜第一。名曰随求即得真言。若有人才听是真言题名。若诵题名。人亲近。若诵题名。人一处住。是人一切天魔恶鬼一切善神王皆来守护。食五辛鱼害。亦淫姊妹。若一切女人畜生女诸毗那耶迦。不能为障碍。皆随顺昼夜守护。除灾难令得安稳。何况自诵。若具足诵。一切重罪悉皆消灭。得无量福德。死必生极乐世界。虽作极重罪。不堕地狱。杀父母。杀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烧经像。秽伽蓝。谤诸人。谤诸教。自是非他。如是作重罪。决定生极乐界。上品生自莲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唯成佛近人先听是真言。成佛远人世世不听是真言。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持是真言题名。当得安乐。无诸疾病。色相炽盛。圆满吉祥。福德增长。一切真言法皆得成就。若是真言题名若一字二字乃至十字。若真言之一句二句乃至十句亦一遍。金银琉璃玉中入真言顶戴。是人虽未入坛。即成入一切坛。与入坛者成其同行。等同诸佛无异。不作恶梦。重罪消灭。若有起恶心来相向者。不能为害。一切所作皆成就。

佛说普遍焰满清净炽盛思惟宝印心无能胜总持大随求陀罗尼。

曩莫萨嚩怛他(引)[(薩-文+(立-一))/木]跢(引)南(归命毗卢遮那佛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

曩谟曩莫萨嚩没驮冒(引)地萨怛嚩(二合)毗药(二合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庄严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普门尘数诸三昧远离因果因果法然具无边德海本圆满还我顶礼心诸佛)没驮达磨僧(去)只(岐曳反引)毗药(二合)(南无灭恶趣菩萨法界众生离苦得乐三途有情拔苦与乐之)怛尔野(二合)他(引其词曰)唵(引)尾补攞檗陛(引过去四恩成佛道)尾补攞尾么隶(引一切众生灭罪)惹(自攞反下同)野檗陛(一切众生施如意宝)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攞檗陛(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誐底(丁以反下同)誐诃宁(引一切众生所求成就)誐誐曩尾戍(引)达宁(一切众生慈悲覆护)唵萨嚩播(引)跛尾戍(引)达宁(引无佛世界一众生慈悲覆护)唵(引)麌噜拏嚩(无可反下同)底誐誐哩抳(尼以反一切众生断胎生苦)拟(妍以反)哩拟哩俨么哩俨么哩(一切众生施饮食)虐贺虐贺(一切众生施衣服)[薩/子]誐(引)哩[薩/子]誐(引)哩(一切众生令满众生波罗蜜)俨波哩俨波哩(一切众生满忍辱波罗密)誐底誐底誐么[寧*頁](顶宁反)誐[口*(隸-木+士)](一切众生满精进波罗密)麌噜麌噜抳(一切众生满禅波罗密)左黎阿左黎(一切众生满慧波罗密)母左黎惹曳尾惹曳(一切众生满方便波罗密)萨嚩婆野尾誐帝(引)[薩/子]婆三(去引)婆罗抳(一切众生满愿波罗密)悉哩悉哩[方*耳]哩岐(引)哩岐哩三满跢(引去)迦啰洒(二合)抳(一切众生满力波罗密)萨嚩设咄噜(二合引)钵啰(二合)沫他(上)[寧*頁](一切众生满智波罗密)啰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成就)么么(究竟)萨嚩萨怛嚩(二合)难(上引)左(一切众生合离怨)尾哩尾哩尾誐跢嚩啰拏(鼻)波野曩(引)舍[寧*頁](一切众生合离贪欲)苏(上)哩苏哩唧哩剑么(鼻)黎(引)(一切众生悉合离愚痴心)尾么黎(一切众生合离食难苦)惹曳(引)惹夜嚩奚惹夜(一切众生令离水难苦)嚩底婆誐嚩底(一切众生合离火难苦)啰怛(二合)曩(二合)么矩吒么(上引)逻(引)驮哩抳嚩护尾尾驮尾唧怛啰(二合)(一切众生令离兵贼苦)吠(引)洒噜(引)跛驮(引)哩婆誐嚩底么贺(引)尾尔野(二合引)祢尾(一切众生身心安隐)啰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成就)么么(究竟)萨嚩萨怛嚩(二合)难(上引)左(一切众生过去父母令成佛)三(去)满跢(引)萨嚩怛啰(二合)(一切众生七世父母令成佛)萨嚩播跛尾戍(引)驮[寧*頁](一切众生父母永断生死苦)护噜护噜(一切众生父母长寿)诺乞察(二合)怛啰(二合)(一切众生无病患)么(上引)啰(二合)驮(引)哩抳(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啰乞洒乞洒(一合成就)[牟*含](引决定)么么(究竟)阿(上)曩(引)他(上)写(引)怛啰(二合)拏(鼻)跛啰(引)野拏写(灭杀生罪)跛哩谟(去引)左野铭(引)萨嚩褥契(引)毗药(二合)赞尼(灭偷盗罪)赞尼(上)赞尼[寧*頁]吠(引)誐嚩底(灭淫欲罪)萨嚩讷瑟吒(二合)[寧*頁]嚩(引)啰抳设咄噜(二合)博乞洒(二合)钵啰(二合)沫他(上)[寧*頁]尾惹野嚩(引)呬[寧*頁](灭妄语罪)护噜护噜(灭沽酒罪)祖噜祖噜(灭自赞毁他罪)阿(去引)欲播(引)攞[寧*頁]苏(上)啰嚩啰沬他(上)[寧*頁](灭悭贪罪)萨嚩祢(引)嚩跢(引)布(引)呰帝(引灭嗔恚罪)地哩地哩(灭诽谤罪)三(去)满跢(引)嚩路(引)抧帝(引灭饮酒罪)钵啰(二合)陛钵啰陛(灭食五辛罪)素钵啰(二合)婆(去)尾舜(入)第(引灭害鸟鱼食罪)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驮宁(引灭破戒罪具戒)达啰达啰达啰抳达啰达隶(引灭不教罪)苏(上)母苏(上)母(灭三毒罪)噜噜左黎(引灭三漏罪)佐(引)攞野努瑟鹐(二合)布啰野(灭三假罪)铭(引)阿苫(去引灭三引有罪)室哩(二合)嚩补驮难(上)惹野剑么(上)黎(引灭四识住罪)乞史(二合)抳乞史抳(灭四流罪)嚩罗祢(引)嚩罗能(上引)矩势(引灭四取罪)唵钵纳么(二合)尾舜(入)第(引灭四报罪)戍驮野戍驮野尾舜(入)第(引灭四缘罪)跛啰跛啰(灭四大罪)鼻哩鼻哩(灭四缚罪)部噜部噜(灭四食罪)懵(去)誐攞尾舜(入)第(引灭四生罪)跛尾怛啰(二合)穆弃(灭五住地罪)渴(佉糵反下同)拟抳渴拟抳(灭五受根罪)佉啰佉啰(灭五盖罪)入嚩(二合)哩多始隶(引灭五坚罪)三满多钵啰(二合)沙哩跢(引灭五见罪)嚩婆(去引)悉多舜(入)第(灭五心罪)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灭云情根罪)萨嚩祢(引)嚩誐拏(上灭六识罪)三(去)么迦啰洒(二合)抳(灭六相罪)萨底野(二合)嚩帝(引灭六爱罪)多啰(灭六行罪)跢(引)啰野[牟*含](灭六爱罪)曩(引)誐尾路(引)枳帝(引)攞护攞护(灭六疑罪)护弩(鼻声)护弩(灭七漏罪)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灭七拟罪)萨嚩仡啰(二合)贺薄乞洒(二合)抳(灭八到罪)冰(卑孕反)[卄/(阿-可+辛)/木]哩冰[卄/(阿-可+辛)/木]哩(灭八苦罪)祖母祖母素母素母(灭八垢罪)素尾左[口*(隸-木+士)](引灭九恼罪)多(上)罗多罗曩(引)誐尾路(引)枳[寧*頁](灭九治罪)跢(引)啰野睹[牟*含](引灭九上缘罪)婆(去)誐嚩底(灭十烦恼罪)阿(上)瑟吒(二合)摩贺(引)怛噜娜婆曳(引)毗药(二合灭十缚罪)三母捺啰(二合)娑誐啰(灭十一遍使罪)钵哩演(二合)担(上引灭十六知见罪)播(引)跢(引)攞誐誐曩怛览(灭十八界罪)萨缚怛啰(二合)三(去)满帝(引)曩(二十五我)治(泥以反)舍(引)满第(引)曩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迦(引)啰(六十竟)嚩日啰(二合)播(引)舍满诞宁(引)曩(见谛思惟九十八使百八烦恼)嚩日啰(二合)入缚(二合)攞尾舜(入)第(二慧明三辛朗)部哩部哩(广四等心)[卄/(阿-可+辛)/木]婆(去)嚩底(五四住叶)[卄/(阿-可+辛)/木]婆(去)尾戍(引)驮[寧*頁](四恶趣灭得四无畏)锔乞史(二合)三布(引)罗抳(度五道)入嚩(二合)罗入嚩(二合)罗(拥五根)左啰左啰(净五眼)入嚩(二合)哩[寧*頁](成五分)钵啰(二合)袜洒睹祢(引)嚩(具足六神通)三满帝(引)曩(满足六度业)你(泥以反下同)[方*耳]庾(二合引)娜计(引)曩(不为六尘惑)阿密[口*栗](二合)多嚩啰洒(二合)抳(常行六妙行)祢(引)缚跢(引)嚩跢(引)啰抳(引生生世世坐七净花)阿(上)鼻诜(去)左睹铭(引)苏(上)誐多嚩罗嚩左曩(洗尘八水)阿密[口*栗]多嚩啰嚩补晒(引具九断智)啰乞洒(引二合)啰乞洒(成就)么么(究竟)萨嚩(二合引)萨怛嚩(二合引)难(上引)左(成下地行)萨嚩怛啰(二合)萨嚩娜(引十一空解常以用栖心自在)萨嚩婆曳(引)毗药(二合能转中二行轮)萨冒(上引)钵捺罗(二合)吠(引)毗药(二合具足十八不共之法)萨冒(引)跛药霓(上引)毗药(二合圆满无量一切功德)萨嚩努瑟吒(二合)婆(去)野鼻(引)怛写(生生世世断憍慢障)萨嚩迦哩迦攞(引)贺(竭爱欲水)尾[薩/子]啰(二合)贺尾嚩(引)娜(灭嗔恚火焰)努娑嚩(二合)跛难(二合引)讷啰[寧*頁][方*耳]跢(引)瞢(上)[(薩-文+(立-一))/木]里也卢遮也跛尾曩(引)舍[寧*頁](永拔断痴想)萨嚩药乞叉(二合)啰乞叉(二合)婆(裂诸见罗网)曩誐[寧*頁]嚩(引)啰抳(善修人坚道)萨啰抳萨隶么罗么啰啰么嚩底(正向菩提)惹野惹野惹野睹[牟*含](引成就三十七品肋道法)萨嚩怛啰(二合)萨嚩迦(引)览(得金刚身)悉钊睹铭(引)[目*壹][牟*含](引)摩诃尾捻(引寿命无穷得)娑(去引)驮野娑驮野(永离怨恨无杀害心)萨嚩曼拏攞娑(引)驮[寧*頁](常蒙安乐)伽(去引)多(去)野萨嚩尾觐曩(二合)(闻名听声恐怖悉除)惹野惹野(所求满足)悉第(引)悉第素悉第(爱别离苦)悉地野(二合)悉地野(除灾安乐)没地野没地野(除病延命)冒驮野冒驮野布啰野(除官难)布(引)啰抳布啰抳(产生安隐)布啰野铭(引)阿苦(引去除伏怨贼)萨嚩尾你也(二合引)尾誐多没(引)帝(引)惹(而济反)愈(引)多(上)哩(罗若令敬爱)惹夜(引)嚩底(诸人敬爱)底瑟吒(二合)底瑟吒(天人敬爱)三么野么努播(引)攞野(后妣敬爱)怛他(去引)[(薩-文+(立-一))/木]多(上)(妇人敬爱)纥哩(二合)乃野(女人敬爱)舜(入)帝(引婆罗门敬爱)[方*耳]野(二合)嚩路(引)迦野睹[牟*含](引宰官敬爱)阿瑟吒(二合)鼻摩贺(引)娜(引)噜拏(上)婆裔(引)毗药(二合)(大臣敬爱)萨啰萨啰(居士敬爱)钵啰(二合)萨啰钵啰萨啰(长者长者)萨嚩嚩啰拏(上)尾戍(引)驮[寧*頁]三(去)满跢(引)迦(引)啰满拏(尼贾反)攞尾舜(入)第(帝释帝释)尾[(薩-文+(立-一))/木]帝(引)尾[(薩-文+(立-一))/木]帝(引梵王梵王)尾誐多摩攞(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尾戍驮[寧*頁](天帝将军天帝将军)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童男童女童男童女)萨嚩播(引)跛(天龙天龙)尾舜第(引夜叉夜叉)么攞尾[(薩-文+(立-一))/木]多(引乾闼婆敬爱)帝惹嚩底(阿修罗阿修罗)嚩日罗嚩底(迦楼罗迦楼罗)怛[口*束*頁](二合引)路枳野(二合)(毗卢遮那护念)地瑟耻帝(增益成就)娑缚(二合)贺(引息灾成就)萨嚩(二合)怛他[(薩-文+(立-一))/木]多没(引)驮(阿閦佛金刚波罗密护念)毗色讫帝(二合)(增益成就)娑婆(二合)贺(息灾成就也已下皆同故无注一句之内有三句初句佛名护念中句皆增益成就终句皆息灾成就假令萨嚩怛他檗多没驮阿閦佛金刚波罗密护念毗色讫帝增益成就婆娑贺息灾成就已下准是皆可知见)萨缚冒地萨怛嚩(二合引)毗色讫帝(二合)娑婆诃萨嚩祢嚩多毗色讫帝(二合引)娑婆(二合)诃萨嚩怛他(去引)[(薩-文+(立-一))/木]多(上)纥哩乃野(引)地瑟耻多纥哩(二合)乃曳娑婆诃萨嚩怛他(引)[薩/子]多三(去)么野悉第娑婆贺印捺[口*(隸-木+士)](二合引)印捺啰(二合)嚩底印捺啰(二合)[方*耳]野(二合)嚩路(引)枳帝(引)娑婆诃没啰(二合)憾铭(二合)娑婆贺没啰(二合)憾么(二合引)你庾(二合)史帝(引)娑婆诃尾瑟拏(二合)曩莫塞讫哩(二合)帝(引)娑婆诃么系(引)湿嚩(二合)啰满你(泥以反)多多(上)布尔(而此反)跢曳(引)娑婆贺(引)嚩日啰(二合)播抳么攞尾(引)哩野(二合)地瑟耻(二合)帝(引)娑婆贺地哩(二合)多(上)啰(二合引)瑟吒罗(二合引)瑟吒罗(二合引)野娑婆贺尾噜(引)荼(去)迦(引)野娑婆贺尾噜(引)播(引)乞洒(二合引)野娑婆贺尾(无每反引)室啰(二合)么拏(上引)野娑婆贺拶咄罗么贺(引)啰(引)惹(慈攞反)娜莫塞讫讫哩(二合)跢野(引)娑婆贺琰么野娑婆贺琰么(上)布尔(而呰反)多娜莫塞讫哩(二合)跢(引)野娑婆贺嚩噜拏(二引水天护念)野(增益成就)娑婆贺(息灾成就上下皆唯是知见耳)么噜(引)跢野娑婆贺么贺(引)么噜跢野娑婆贺阿跟曩(二合鱼讫反)曳(引)娑婆贺曩(引)誐尾路(引)枳跢(引)野娑婆贺祢(引)嚩誐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曩誐誐奶毗药(二合)娑婆贺药乞洒(二合)誐奶毗药(二合)娑婆贺啰乞洒(二合)沙誐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彦达嚩誐奶(引)毗药娑婆贺阿苏啰誐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誐噜拏誐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紧那啰誐奶毗药(二合)娑婆贺么护啰誐誐奶毗药(二合)娑婆贺么努晒(引)毗药(二合)娑婆贺阿(上)么(上)努晒毗药(二合)娑婆贺萨嚩[卄/(阿-可+辛)/子]啰(二合)系(引)毗药(二合)娑婆贺萨嚩娜乞洒怛礼(二合)毗药(二合)娑婆贺萨嚩部(引)帝毗药(二合)娑婆贺毕哩(引二合)帝毗药(二合)娑婆贺比舍际(引)毗药(二合)娑婆贺阿跛娑么(二合引)[口*(隸-木+士)](引)毗药(二合)娑婆贺禁畔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唵(引)度噜度噜娑婆贺唵睹噜睹噜娑婆贺唵母噜母噜娑婆贺贺曩贺曩萨嚩设咄噜(二合引)喃(引)娑婆贺娜贺娜贺萨嚩讷瑟吒(引二合)钵啰(二合)讷瑟吒喃娑婆贺跛左跛左钵啰讷瑟吒(二合引)喃娑婆贺跛左跛左萨嚩钵啰(二合)窒剔迦波罗(二合)底野(二合)[方*耳]怛啰(二合引)喃(引)曳(引)么(上)阿(上)呬(奚异反)帝史拏(入)帝(引)钐(引)萨吠(微闭反引)钐(引)设哩(引)览入嚩攞野讷瑟吒(二合)唧跢(引)喃(引)娑婆贺入嚩(二合)哩跢(引)毗野娑婆贺钵啰(二合)入嚩哩跢(引)野娑婆贺你(泥以反引)跛多(二合)入嚩(二合)逻(引)野娑婆贺三(去)满多(上)入嚩(二合)逻(引)野娑婆贺么(上引)抳跋捺啰(二合)野娑婆贺布(引)逻拏(二合)跛奈啰(二合)野娑婆贺么贺(引)迦(引)逻野娑婆贺么(引)底哩(二合)誐拏(上引)野娑婆贺药乞史(二合)抳(引)喃(引)娑婆贺啰乞洒(二合)枲(星以反)喃(引)娑婆贺阿(去引)迦舍么(合引)底哩(二合)喃(引)娑婆贺三(去)母捺啰(二合)你缚(引)枲[寧*頁]喃(引)娑婆贺啰底哩(二合)左啰喃(引)娑婆贺你(泥以反)嚩娑左啰喃(引)娑婆贺底哩(二合)散(上)地野(二合)左啰(引)喃(引)娑婆贺吠(引)逻左逻(引)喃娑婆贺阿(上)吠(引)逻左啰(引)喃娑婆贺[(薩-文+(立-一))/木]婆(去)贺隶(引)毗药(二合)娑婆贺[(薩-文+(立-一))/木]婆(去)散跢(引)啰抳娑婆贺护噜护噜娑婆贺唵娑婆贺娑嚩(无博反)娑婆贺仆(重声引)娑婆贺步嚩娑婆贺唵(引)步(引)罗步(二合)嚩娑嚩娑婆贺唧置唧置娑婆贺尾置尾置娑婆贺驮啰抳(尼整反下同)娑婆贺驮啰抳驮啰抳娑婆贺阿仡[寧*頁]娑婆贺帝祖(祖噜反引)嚩补娑婆贺唧哩唧哩娑婆贺悉哩悉哩娑婆贺没地野(二合)没地野(二合)娑婆贺悉地野悉地野娑婆贺曼拏(上)攞悉第(引)娑婆贺曼拏(上)攞满第(引)娑婆贺枲(引)么满陀[寧*頁]娑婆贺萨嚩设咄噜(二合)喃(引)渐(子琰反)波(引)渐波娑婆贺娑瞻(二合)婆(去)野娑瞻(二合)婆(去)野娑婆贺亲(去)娜亲(去)娜娑婆贺牝娜牝娜娑婆贺畔惹畔惹娑婆贺满驮满驮娑婆贺莽贺野莽贺野娑婆贺么抳尾秣(侍聿反)第娑婆贺素哩曳(二合)素(引)哩野(二合)尾秝第(引)尾戍驮[寧*頁]娑婆贺赞捺[口*(隸-木+士)](二合)苏赞捺隶(二合引)布(引)罗拏(二合)赞捺[口*(隸-木+士)](二合引)娑婆贺佉罗(二合)系(引)毗药(二合)娑婆贺诺乞察(二合)怛[口*(隸-木+士)](二合引)毗药(二合)娑婆贺始吠(引)娑婆贺扇(引)底(丁以反)娑婆贺娑嚩(二合短声)娑底野(二合)野宁(引)娑婆贺始鑁(无盲反)羯哩扇(引)底羯哩补瑟置羯哩么罗沫达[寧*頁]娑婆贺室里(二合)羯哩娑婆贺室哩(二合)野沫达[寧*頁]娑婆贺室哩(二合引)野入嚩(二合)攞[寧*頁]娑婆贺曩母呰娑婆贺么噜呰娑婆贺吠誐嚩底(丁以反)娑婆贺

是真言是为无数亿恒河沙诸佛智根本。无量诸佛是真言出。佛之成道由持是真言。故三世诸佛经无数万亿劫。毗卢遮那如来自法界智中尽无数劫求得。由是名随求即得真言。一切诸佛不得是真言不成佛。外道婆罗门得是真言成佛速。所以者何。昔摩竭陀国有一婆罗门。名俱博婆罗门。不见佛不闻法。不六波罗蜜行。不四无量住。日日杀食猪羊熊鹿鹅鸭龟等类。各日日五十或一百生。二百五十年命过。即去人间到阎罗王宫。即阎罗王白帝释言。此罪人赐何地狱。罪轻重何。帝释告白。是人罪不可量。算数不可计。善金札无一善。恶铁札不可尽计。速阿鼻地狱可送遣。则狱卒请事投入。尔时地狱忽然为莲花池。弥满八功德水。其中在种种莲花。所谓青白红紫。而色胜诸莲。每其花上坐各罪人无诸之苦。则马头牛头阎罗王申云。此狱奇异。此罪人谬赐也。地狱变成净土。罪人不异佛。我见闻如是事者。尔时阎罗王往诣帝释宫。此俱博不罪人。神变如上说。帝释答云。二生之善无曾一尘许。不所知我。则诣佛界白释迦文佛言。俱博之善如何。神变如是。尔时佛告帝释言。俱博自生不作一善。唯可见人间之骸。帝释则来见人间葬所。俱博葬所西去一里有卒睹波。其中在此根本真言。朽卒睹波真言堕落地上。其文一字随风彼俱博系骸上。尔时帝释来。归奇异八地狱移每地狱如是遂成不受苦。尔时俱博并诸罪人皆共具三十二相圆满八十种好。一时莲花台藏世界成诸佛菩萨。上方世界之无垢佛是俱博也。灭罪之切能如是。何况自持。若至心持念人何罪有小许。以是真言名随求即得成佛自在也。求福德自在。求七宝自在也。因斯有七名。一者心佛心真言。毗卢遮那如来心智之中之智心故。二者一切佛心印真言。诸佛甚深智心印故。三者灌顶真言。灌顶持念者故。四者灌顶印真言。洗烦恼印菩提故。五者结界真言。除罪障避除诸魔故。六者佛心真言。佛之真实心智故。七者心中。无胜此法故。持念者亦复如是。如佛为诸法王最为第一。灭恶趣。

此真言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真言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真言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佛能救一切苦恼众生。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孤子得母。如度者得船。如病得医。如闇得灯。如贫得宝。如炬除闇。此真言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恼。能解一切生死之缚。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真言。病即消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暂闻此真言。所有一切罪障悉得消灭。若虽为一切女人淫犯。不受胎生苦。所以者何。持真言者亲近供养。若男若女皆备佛身故。若能持念者。当知是人即是金刚身。火不能烧。当知如来以神通力拥护是人。当知是人是如来身。当知是人毗卢遮那如来身。当知是人是如来藏。当知是人是如来眼。当知是人被金刚甲胄。当知是人是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身。当知是人是能摧伏一切怨敌。当知是人所有罪障悉皆消灭。当知是真言能除地狱苦。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法不可量也。而于其中是真言最为第一。不可比。三千大千世界虽一切众生杀害不堕恶趣。由是真言威力故。何况可受人间之苦难。常令七宝雨。无病患灾难。一切所求皆满足。身心安稳福寿无量。灭恶趣。

已下有七小真言。是者不可持念。根本真言别名也。若有儿女子不堪持大真言者。随力受持耳。一一说真言。

心佛心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去引)[(薩-文+(立-一))/木]多没帝(引毗卢遮那如来九会世界)钵啰(二合)嚩啰尾誐多(上)婆(去)曳(四智如来)舍么野婆嚩(二合短声)铭(如来一切智)婆誐嚩底萨嚩播闭毗药(二合四智一切智)娑嚩(二合短声)娑底婆嚩睹母你母你(三十七尊)尾母[寧*頁]左隶(三十七尊一切智)左攞[寧*頁]婆野尾誐帝(贤劫十六尊)婆野贺啰抳(一切智)冒地冒地(众生度)冒驮耶冒驮耶(施众生智慧)没地哩没地哩(施众生良药)萨嚩怛他(去引)[(薩-文+(立-一))/木]多(施众生珍宝饮食)纥哩(二合)乃耶足(取欲反)瑟[齒*來](二合)娑嚩(二合)贺(施众生安乐)

一切佛心印真言

唵(引)嚩日啰(二合)嚩底(三世诸佛)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底瑟耻(二合)帝(引)秣(诗聿反)第(引)萨嚩怛他(引)誐多母捺啰(二合)(一切智印成就六波罗密)地瑟姹(二合引)曩(引)地瑟耻(二合)帝么贺(引)母怛[口*(肄-聿+(企-止+米))]娑(二合)贺(一切诸法灵验现前成就)

灌顶真言曰。

唵(引)母[寧*頁]母[寧*頁](一切如来皆集会)母[寧*頁]缚隶(流出智水)阿(上)鼻诜(去)左睹[牟*含](引一切如来归金色解)萨缚怛他(引)[(薩-文+(立-一))/木]他(智水灌顶)萨缚尾你野(二合)鼻晒(引)四剡(引)(洗百六十身烦恼所知障)么贺(引)缚日罗(二合)贺缚左(永断生死一切苦)母捺罗(二合)母捺哩(二合)带(引入我)萨缚多他(去引)誐多纥哩(二合)乃夜地瑟耻(二合)多缚曰隶(二合)娑婆(二合)贺(等同如来遍法界身)

灌顶印真言曰。

唵(引)阿(上)密栗(二合)多嚩[口*(肄-聿+(企-止+米))](诸佛集会流出智水摩顶护念成就)嚩啰嚩啰(成就菩提)钵啰(二合)嚩啰(二合)尾秫第(成就等正觉)吽(断众生烦恼)吽(断众生所知障)发吒发吒娑婆(二合)贺(自他涅槃成就)

结界真言曰。

唵(引)阿(上)密栗(二合)多尾路枳[寧*頁](成火焰)[(薩-文+(立-一))/木]婆(去)僧啰乞洒(二合)抳阿羯洒抳(尼贞及成铁盐垣及铁罗网)吽(避除鬼神)吽(杀害悉皆鬼神)发吒发吒(一切鬼神皆悉成微尘亦不生)娑婆(二合)贺(成就)

佛心真言曰。

唵(引)尾么(上)黎(遍法界如来智)惹野嚩[口*(肄-聿+(企-止+米))](引)阿密栗(二合)帝吽吽吽吽发吒发吒(三界众生皆有佛性成就)娑婆(二合)贺(成就)

心中真言曰。

唵(引)跛啰跛啰三(去)跋啰三(去)跋啰(如来智心利益众生)印捺哩(二合)野尾戍驮[寧*頁]吽(引)吽噜噜左初(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娑婆(二合)贺(引)

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此真言名随求即得真言。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灭恶趣。此真言无数亿兢伽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随喜受持人如来智印印之。为破一切众生秽恶道故。为临急苦难堕生死海中众生得解脱故。短命薄福无救护众生乐造杂恶业众生故说。又此真言诸苦处之类。地狱恶道众生。种种流转生死苦薄福众生。不信失正道。如是皆得解脱。尔时佛告灭恶趣。以此真言付属于汝。此真言以威力能度一切众生苦海。灭恶趣。汝当持念观行守护勿令忘失。灭恶趣。若人须臾得闻此真言。千劫已来积造恶业重障。应受种种流转生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夜叉罗刹鬼神。布单那阿波沙摩罗。蚊龙龟狗蟒蛇。一切诸鸟及诸猛兽。一切蠢动含灵。乃至蚁子之身。不更重受。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刹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灭恶趣。此人得如上贵处生者。皆由闻此真言故。转所生处皆得清净无退转。灭恶趣。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处皆由赞美。是真言功德如是。以是因缘名随求即得真言。

  次说密印等  五如来蜜想

  以初印印心  次即顶上置

  次印额眉间  次两即两眉

  先右次左竟  此即结了即

  我身成遍照  于舌观金刚

  先合金刚掌  便成金刚缚

  忍愿如钊形  进力附于背

  忍愿竖如钵  反屈如宝形

  移屈如莲花  面合于掌中

  檀慧禅智合  即成秘密印

  此五秘密印  密之中之密

  秘之中之秘  不可传不阿

  阇梨若有知  法弟子随宜

耳作坛法者

如法华仪轨。更不说。

尔时佛告灭恶趣菩萨。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宣说。受持此真言亦为短命诸众生说。当洗浴著新净衣。日日持念九遍。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地狱诸苦亦得解脱。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真言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若遇大恶病闻此真言。即得永离一切诸病。亦得消灭。应堕恶道亦得除断。即得往生寂净世界。从此身已后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处莲华化生。一切生处莲花化生。一切生处忆持不忘。常识宿命。若人先造一切极重罪业。遂即命乘斯恶业应堕地狱。或堕畜生阎罗王界。或堕饿鬼乃至堕大阿鼻地狱。或生水中。若禽兽异类之身。闻此真言题名乃至一字一经于耳。如是等苦更不受。业障皆悉消灭。速生佛界。若人亲近一字持人。是人得大涅槃。复增寿命受胜快乐。舍此身已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刹土。常与诸佛俱会一处。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一切世尊即授其记。身光照曜一切佛刹土。此真言功力略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真言念念勿生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疑惑者。世世不得真言灵验。现世得白癞病。我为利益众生。说此真言。为贫穷下贱众生。遗此如意摩尼宝。毗卢舍那如来一切智印甚深法藏。常持念人当如敬佛。

随求即得真言仪轨

大唐青龙寺内供奉沙门昙贞修建真言碑本七十天真言

曩莫三曼多冒多南唵萨曰缚第婆多南曳继几

元永二年十一月九日午时书毕

于莲藏院西面点了极月二十八日

澄觉之


 

No. 1153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序品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大金刚须弥卢峰楼阁。安住大金刚三摩地。以大金刚庄严劫树。于大金刚池宝莲花光照。金刚沙而布于地。于大金刚加持。金刚道场天帝释宫殿。以俱胝那庾多百千庄严大金刚师子之座。说法神通处。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入一切法平等出生萨婆若智。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菩萨众俱。皆是一生补处。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皆得大势。皆悉示现大金刚解脱三摩地佛刹神通。于刹那间随入一切有情心行。成就种种美妙广大甚深巧说诸法。辩才无碍得大神通。悉能供养无量佛世界如来。大供养云海解脱三摩地自在神通。不共觉分道支一切地波罗蜜。善巧四摄慈悲喜舍力远离清净心相续中。其名曰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金刚眼菩萨摩诃萨。金刚身菩萨摩诃萨。金刚慧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相击菩萨摩诃萨。金刚那罗延菩萨摩诃萨。金刚游戏菩萨摩诃萨。金刚积菩萨摩诃萨。金刚髻菩萨摩诃萨。金刚妙菩萨摩诃萨。金刚幢菩萨摩诃萨
   如是上首菩萨摩诃萨众俱
   复与大声闻众皆大阿罗汉。断除有结尽一切漏。得善正知心善解脱。悉能现不思议神通力神境通游戏。皆得大势于见无著。离一切垢焚烧习气种。其名曰具寿舍利子。足寿满慈子。具寿劫宾那。具寿须菩提。具寿迦叶波。具寿大迦叶波。具寿优楼频螺迦叶波。与如是等上首大声闻众俱。复有大自在天子为上首。与无量无边不可说阿僧祇净居天子众俱
   复有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为上首。与梵众天子俱
   复有苏夜摩天子化乐天子他化自在天子。及天帝释各与诸天子以为眷属俱
   复有毗摩质多罗阿苏罗王。末离阿苏罗王。令欢喜阿苏罗王。照曜阿苏罗王。罗睺阿苏罗王。如是上首阿苏罗王。与无量无边阿苏罗王以为眷属俱
   复有娑伽罗龙王。德叉迦龙王。嚩苏枳龙王商佉波罗龙王。羯句吒迦龙王。莲华龙王。大莲华龙王。如是等上首龙王。与无量无边阿僧祇龙王众俱
   复有树紧那罗王。与无量紧那罗王眷属俱
   复有一切义成就持明仙王。与无量持明仙王眷属俱
   复有五髻乾闼婆王。与无量乾闼婆王眷属俱
   复有金银蘖路茶王。与无量蘖路茶王眷属俱
   复有多闻药叉王。宝贤药叉王。满贤药叉王。半支迦药叉王。与无量无边药叉王眷属俱
   复有诃利帝母。与五百子以为眷属俱复有七护世母天。七大罗刹母。游虚空七仙天。九执曜天。方隅地天。辩才天女。名与眷属俱
   复有作障者毗那夜迦。并毕隶多。部多。一切皆是大威德者。各与眷属俱
   复有一切山王。一切海王。及护世王水天。并持国天王增长天王恶目天王。持棒罗刹主七风天伊舍那天并及其后。与千俱胝那庾多眷属俱
   复有那罗延天。与眷属俱
   复有捺多迦那么迦。噜贺迦。大伽那钵底。弥瞿罗迦如是等毗那夜迦王。与无量无边毗那夜迦以为眷属俱
   复有六十游行诸城堡王与眷属俱
   复有四姊妹女天并兄。以为眷属俱
   复有金刚商羯罗女。与六十四金刚女以为眷属俱
   复有金刚军童子。苏摩呼童子。顶行童子。与无量金刚族以为眷属俱
   复有净信佛法僧。天龙药叉乾闼婆阿苏罗蘖路茶。紧那罗摩户罗伽部多。毕舍遮。阿钵娑么啰。嗢摩那娑[亭*夜]娑。呬里迦。乌萨多罗迦并日月天子晨朝天日午天黄昏天中夜天及一切时天。与无量无边阿僧祇眷属俱。于是世尊善转法轮佛事已终。福德智慧究竟圆满。善摄受一切智大菩提。获得炽盛地波罗蜜。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庄严法身。八十四随好庄严一切支分。一切有情无所观顶相。超胜一切魔罗。通达一切智智。具足五眼。一切相成就。一切智智成就。一切佛法成就。摧一切魔异论。高显名称大雄猛师子吼。坏无明黑闇。以无量无边阿僧祇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之所积集。施戒忍勤勇静虑般若方便愿力智波罗蜜难行苦行。转得三十二大人相八十四随好庄严。其身坐大宝金刚莲华藏师子之座。其座以无量金刚宝珠罗网庄严。微风摇击出妙音声。以无量金刚界安住神足。以无量金刚宝庄严。摩竭口吐于赤珠。复含在口。以无量宝严饰莲花蕊。虎珀大虎珀。帝青大帝青。补沙罗伽。庄严光网普遍端严。以无量金刚宝庄严幰盖柄以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劫树。荫影庄严。其座广博大如须弥。犹如金山。吉祥炽盛光明庄严。照过千日。其地圆满犹如净月。令诸有情深所乐见如来之法。如大劫树其花开敷。所说妙法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清净洁白纯一无杂
   尔时世尊从顶毫相。放大光明其光名曰现一切如来光网。由此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如恒河沙数佛世界。于彼世界所有如来。于大庄严楼阁无量宝庄严师子座上说法。并一切菩萨及大声闻苾刍苾刍尼净信男净信女。天龙药叉乾闼婆阿苏罗蘖路茶紧那罗摩户罗伽。悉皆照曜显现分明。尔时世尊普为一切说伽陀曰
   我今说随求  愍念诸有情
   此大陀罗尼  能摧难调者
   诸极恶重罪  若得才闻此
   随求陀罗尼  一切罪消灭
   安乐诸有情  解脱一切病
   大悲众生故  是故世尊说
   为获解脱故  远离诸恶趣
   若入修罗宫  药叉罗刹宫
   步多龙鬼神  如是诸宫殿
   随意悉能入  皆用此大明
   而作于加护  斗战危险处
   不被怨沮坏  并诸鬼魅等
   由称陀罗尼  诸魅悉坏灭
   娑謇嗢未那  毕舍拏吉儞
   猛恶吸精气  常害有情类
   彼皆悉殄灭  由随求灭德
   他敌皆灭坏  所作剧厌祷
   咒诅法无效  定业不受报
   不被蛊毒中  水火及刀杖
   雷电与霜雹  黑风恶暴雨
   诸难皆得脱  冤敌悉降伏
   若人持此明  或带于颈臂
   所求愿悉成  一切所希愿
   悉皆得如意  天王皆加护
   及诸大龙王  菩萨大勤勇
   缘觉及声闻  一切诸如来
   明妃大威德  悉皆而拥护
   受持随求者  金刚秘密主
   护世四天王  于彼持诵人
   昼夜常加护  帝释忉利众
   梵王毗纽天  及摩醯首罗
   众生俱摩罗  大黑喜自在
   一切天母众  及余诸魔众
   苦行威德仙  及余密语天
   皆悉来拥护  持此随求者
   大威德菩萨  明妃大悲尊
   勇猛具神力  摩摩毗俱胝
   多罗央俱尸  及余金刚锁
   白衣及太白  圣摩诃迦离
   使者金刚使  妙索金刚索
   执轮大力者  金刚鬘大明
   甘露军吒利  无能胜明妃
   黑耳吉祥天  大福威德尊
   莲花军吒利  花齿及珠髻
   金发宾蘖罗  大威德吉祥
   及电庄严天  一髻大罗刹
   及佛地护尊  迦波利明女
   楞伽自在尊  及余多类众
   彼等皆拥护  由大明在手
   诃利帝及子  半支迦大将
   商弃尼积齿  吉祥及辩才
   由持此密言  昼夜常随逐
   若有诸女人  持此陀罗尼
   彼皆悉成就  男女在其胎
   安隐胎增长  产生皆安乐
   一切病悉除  诸罪皆消灭
   福力常具足  谷麦及财宝
   悉皆得增长  出言令乐闻
   所至获恭敬  男子及女人
   清净能受持  常怀慈悲心
   拔济诸有情  皆愿获安乐
   令彼离疾病  国王并后宫
   皆生恭敬心  吉祥常炽盛
   福聚皆增长  一切真言法
   皆悉得成就  成入一切坛
   得成三昧耶  如来诚实说
   恶梦不能侵  诸罪悉除灭
   烦恼及怨敌  执曜灾祸灭
   大智自在说  能满他愿欲
   是故我今说  大众咸谛听

   曩莫萨嚩怛他(去引)誐跢(去引)南(引)曩莫曩莫萨嚩没驮(引)冒(引)地萨多嚩(二合)没驮达摩僧(去)契(引)毗药(二合)唵(引)尾补攞蘖陛尾补攞尾么(鼻声后同)黎(上)惹(子曳)野蘖陛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 攞蘖陛誐底(丁以反)誐贺宁誐誐曩尾戍(引)陀宁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陀(去)宁唵虞拏(鼻音)嚩底(同前)誐誐哩抳(尼贞反)儗(妍以反)哩儗哩誐么(鼻音)哩誐么(如前)哩虐贺虐贺蘖誐(引)哩蘖誐(引)哩誐誐哩(引)誐誐哩俨婆(上)哩俨婆(去)哩誐底誐底誐么(鼻音)[宁*页]誐[口*(隶-木+士)]虞(上)噜虞(上)噜麌(上)噜抳(尼整反)佐黎阿(上)佐[口*(隶-木+士)]母佐黎惹曳尾惹曳萨嚩婆野尾誐帝蘖婆三(去)婆啰抳(尼整反)悉哩悉哩弭哩弭哩岐哩岐哩三满跢迦啰洒(二合)抳萨嚩设咄噜(二合)钵啰(二合)末他(上)[宁*页]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么(上)么(某甲)萨嚩萨多嚩(二合引)难(上引)佐尾哩尾哩尾誐跢(引)嚩啰拏(上)婆野曩(引)舍[宁*页]苏(上)哩苏哩唧哩剑么(上)黎尾么(上)黎惹曳惹夜(引) 嚩奚惹野嚩底婆(上)誐嚩底啰怛曩(二合)么矩吒么(引)逻(引)驮哩么护尾尾驮尾唧怛啰(二合)吠(引)洒噜(引)跋驮(引)哩抳婆(上)誐嚩底摩贺(引)尾儞也(二合)埿(上)尾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么么(某甲)萨嚩萨多嚩(二合引)难(上)佐三满跢萨嚩怛啰(二合)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驮[宁*页]户噜户噜诺乞察(二合)怛啰(二合)么(引)逻驮(引)哩抳啰吃洒(二合) [牟*含]么(鼻)么(某甲鼻)阿曩(引)他(上)写怛啰(二合)拏(鼻)跛啰(引)耶拏(鼻)写跛哩谟(引)佐野冥(引)萨嚩耨契(引)毗药(二合)战尼战尼赞腻[宁*页]吠(引)誐嚩底萨嚩讷瑟吒(二合)[宁*页]嚩(引)啰抳设咄噜(二合)博吃叉(二合)钵啰(二合)末他(上)[宁*页]尾惹野嚩(引)呬[宁*页]户噜户噜母噜母噜祖噜祖噜阿(去引)欲播(引)攞[宁*页]苏(上)啰嚩啰末他[宁*页]萨嚩泥(上)嚩跢布(引)呲(此以反)帝地哩地哩三满跢(引)嚩路(引)枳帝钵啰(二合)陛钵啰(二合)陛苏钵啰(二合)婆尾秫弟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驮宁达啰达啰达啰抳啰啰达隶苏(上)母苏(上)母噜噜佐黎佐(引)攞耶弩瑟[焰-炎+鸟](二合引)布(引)啰野铭阿(去引)苫(去引)室哩(二合引)嚩补陀难惹野剑么(上)黎吃史(二合)抳吃史(二合)抳嚩啰泥嚩啰能(引)矩势唵(引)钵纳么(二合)尾秫第戌(引)驮野戍(引)驮野舜(入)第跋啰跋啰鼻哩鼻哩步噜步噜懵(去)誐攞尾舜(入)第跛尾怛啰(二合)穆弃渴(祛蘖反)儗抳渴儗抳佉(上)啰佉(上)啰入嚩(二合)里多始[口*(隶-木+士)]三(上)满多钵啰(二合)娑(上)哩跢嚩婆(去引)悉多秫第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萨嚩泥(上)嚩誐挐三(上)么多迦啰洒(二合)抳萨底也(二合)嚩帝跢啰怛啰(二合)哆(引)哩野[牟*含]曩(引)誐尾[口*路]枳帝攞护攞护户弩(鼻声)户弩(同上)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萨嚩拟啰(二合)贺薄乞洒(二合)抳冰(毕孕反)誐里冰 誐里祖母祖母苏母苏母祖母佐[口*(隶-木+士)]多啰多啰曩(引)誐尾路枳[宁*页]跢啰野睹[牟*含]婆誐嚩底阿瑟吒(二合)摩贺婆曳毗药(二合)三闷(上)捺啰(二合)娑(去引)誐啰钵哩演(二合)担(平)播(引)跢(引)攞誐誐曩怛囕萨嚩怛啰(二合)三(上)满帝曩儞(泥以反)舍满第(引)曩嚩日啰(二合引)钵啰(二合)迦(引)啰嚩日啰(二合)播(引)舍满弹(去)[宓/冉](引)曩嚩日啰(二合)入嚩 (二合引)罗尾秫弟步哩步哩蘖婆嚩底蘖婆(去)尾戍驮[宁*页]钩吃史(二合)三(去)布啰抳入嚩(二合)罗入嚩(二合)罗佐罗佐罗入嚩(二合)里[宁*页]钵啰(二合) 袜洒睹泥(引)嚩三满帝(引)曩儞(泥以反)眇(引)娜计(引)曩阿蜜栗(二合)多嚩啰洒(二合)抳泥(引)嚩跢嚩跢罗抳阿鼻诜者睹铭苏(上)誐多嚩佐(上)曩(引)密栗(二合)多嚩啰嚩补晒啰吃洒(二合)洒吃洒(二合)么么(某甲)萨嚩萨多嚩(二合)难佐萨嚩怛啰(二合)萨嚩娜萨嚩婆曳毗药(二合)萨冒钵捺啰(二合)吠毗药(二合)萨冒跛僧霓毗药(二合)萨嚩讷瑟吒(二合)婆野鼻怛写萨嚩迦(去)里迦攞贺尾蘖啰(二合)贺尾(引)嚩娜耨萨嚩(二合)跛难(二合)讷[宁*页]弭跢瞢(去)誐罗(卢遮反)播(引)跛尾曩舍[宁*页]萨嚩药吃叉(二合)啰(引)吃洒(二合)娑曩誐[宁*页](引) 嚩啰抳萨啰抳娑[口*(隶-木+士)]么攞么攞么攞嚩底惹野惹野惹野睹[牟*含]萨嚩怛啰(二合)萨嚩迦(引)览悉钿睹铭噎[牟*含]摩贺尾捻(儞琰反引)娑(引去)陀野娑(去引)陀野萨嚩曼拏(上)攞娑(引)陀[宁*页]伽(去引)多(上)野萨嚩尾觐曩(二合引)惹野惹野悉递悉递苏(上)悉递悉地野(二合)悉地野(二合)没地野(二合)没地野(二合)布啰野布啰野布啰抳布啰抳布啰野铭阿(引)苫(去引)萨嚩尾儞也(二合引)地誐多没(引)[口*垔]帝(二合)惹愈(引)多哩惹夜嚩底底瑟吒(二合)底瑟咤(二合)三(上)么(去)野么(上)弩播(引)攞野怛他(去)蘖多讫哩(二合)乃野舜(入)第弭也(二合)嚩路(引)迦野[牟*含](引)阿瑟吒(二合)鼻摩贺娜噜拏(鼻)婆[商/衣]萨啰萨啰钵啰(二合)萨啰钵啰(二合)萨啰萨嚩(引)嚩啰拏(鼻)戍(引)陀[宁*页]三满跢迦(引)啰曼拏(上)攞尾舜(入上)第尾誐帝尾誐帝尾誐多么(鼻)攞尾戍(引)陀[宁*页]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萨嚩播(引)跛尾舜(入)第么攞尾蘖帝帝惹(子摆反)嚩底嚩日啰(二合)嚩底怛[口*束*页] (二合)路(引)枳野(二合)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贺萨嚩怛他(引)蘖多没驮毗色讫帝(二合)娑嚩(二合)贺萨嚩冒地萨多嚩(二合)毗色讫帝(二合)娑嚩(二合)贺萨嚩泥(上)嚩多毗色讫帝(二合)娑嚩(二合)贺萨嚩怛他(去引)誐多讫哩(二合)乃夜地瑟耻(二合)多纥哩(二合)乃曳(引)娑嚩(二合)贺萨嚩怛他(去引) 誐多三么野悉第娑嚩(二合)贺印捺[口*(隶-木+士)](二合)印捺啰(二合)嚩底印捺啰(二合)弭也(二合)嚩路(引)枳帝娑嚩(二合)贺没啰(二合)憾铭(二合)没啰(二合)憾么(二合)底庾(二合)史帝娑嚩(二合)贺尾瑟弩(二合)曩莫塞讫哩(二合)帝娑嚩(二合)贺摩系湿嚩(二合)啰满儞多(上)布尔(而呰反)跢曳娑嚩(二合)贺嚩日啰(二合)陀啰嚩日啰(二合)播抳么攞尾(引)哩野(二合)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贺地[口*吕](二合)多罗(引)瑟吒啰(二合)野萨嚩(二合)贺尾噜(引)荼(去)迦(引)野萨嚩(二合)贺尾噜播(引)吃洒(二合)野萨嚩(二合)贺吠(武每反引)室啰(二合)摩拏(上)野萨嚩(二合)贺拶咄摩贺(引)啰(引)惹曩莫塞讫哩(三合)跢野萨嚩(二合)贺焰么(上引)野萨嚩(二合)贺焰么(引)布(引)尔(同前)多曩莫塞讫哩(二合)跢野萨嚩(二合)贺嚩噜(引)拏(上引)野萨嚩(二合)贺么噜跢野萨嚩(二合)贺摩贺么噜跢野萨嚩(二合)贺阿[口*十*艮]曩(二合)曳(引)萨嚩(二合)贺曩誐尾路枳跢野萨嚩(二合)贺泥嚩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曩誐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药乞洒(二合)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啰(引)乞洒(二合)娑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彦达嚩萨奶毗药(二合)娑嚩(二合)贺阿苏啰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誐噜拏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紧捺啰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么护(引)啰誐祢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么(上)努洒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阿么努晒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萨嚩蘖啰(二合)系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萨嚩步帝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必哩帝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比舍(引)际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阿跛娑么(二合引)[口*(隶-木+士)]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禁畔(引)祢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唵度噜度噜萨嚩(二合)贺唵睹噜睹噜萨嚩(二合)贺唵亩噜母亩萨嚩(二合)贺贺曩贺曩萨嚩设睹噜(二合)喃(引)萨嚩(二合)贺娜贺娜贺萨嚩(二合)讷瑟吒(二合引)钵啰(二合)讷瑟吒(二合引)腩萨嚩(二合)贺钵佐钵佐萨嚩钵啰(二合)底也(二合)剔迦钵啰(二合)底也(二合)弭怛啰(二合引)喃曳么么阿呬帝史拏(入)帝钐(引)萨吠衫(引)舍哩囕入嚩(二合引)攞野讷瑟吒(二合)唧哆喃萨嚩(二合)贺(引)入嚩(二合)里跢野萨嚩(二合)贺(引)钵啰(二合)入嚩(二合)里跢野萨嚩(二合)贺儞(引)钵多(二合引)入嚩(二合引)攞野萨嚩(二合)贺三(去)满多入嚩(二合引)攞野萨嚩(二合引)贺么抳跋捺啰(二合)野萨嚩(二合)贺布(引)啰拏(二合)跛捺啰(二合引)野萨嚩(二合)贺摩贺迦攞野萨嚩(二合)贺么底哩(二合)誐拏(上引)野萨嚩(二合)贺也乞史(二合)抳(引)腩(上引)萨嚩(二合)贺啰(引)吃么(二合)枲腩(引)萨嚩(二合)贺阿(去)迦(引)舍么(引)底哩(二合)喃萨嚩(二合)贺三(去)亩捺啰(二合)嚩枲(星以反)[宁*页]腩萨嚩(二合)贺啰(引)底哩(二合)左啰(引)腩(引)萨嚩(二合)贺儞嚩娑拶攞(引)喃(引)萨嚩(二合)贺底哩(二合)散[亭*夜](二合)拶啰(引)喃萨嚩(二合)贺尾(上引)攞(引)拶啰(引)喃娑嚩(二合)贺阿尾(上引)逻拶啰喃萨嚩(二合)贺蘖婆贺[口*(隶-木+士)]毗药(二合)娑嚩(二合)贺蘖婆(去)散跢啰抳户噜户噜萨嚩(二合)贺唵萨嚩(二合)贺萨嚩(入短)萨嚩 (二合)贺仆(重)萨嚩(二合)贺步嚩(无博反)萨嚩(二合)贺(引)唵部(引)啰步(二合)嚩(无博反)萨嚩(二合入声)萨缚(二合引)贺唧征(知以反)唧征萨嚩(二合)贺尾征尾征萨嚩(二合)贺驮啰抳萨嚩(二合)贺驮(引)啰抳萨嚩(二合)贺阿[土*哏] [宁*页](二合)萨嚩(二合)贺帝祖(宗固反)嚩补萨嚩(二合)贺唧哩唧哩萨嚩(二合)贺悉里悉里萨嚩(二合)贺没[亭*夜]没[亭*夜]萨嚩(二合)贺悉[亭*夜]悉[亭*夜]娑嚩(二合)贺曼拏攞悉第(引)萨嚩(二合)贺曼拏攞满第萨嚩(二合)贺枲么(引)满陀[宁*页]萨嚩(二合)贺萨嚩设咄噜(二合)喃渐(子琰反)婆渐婆萨嚩(二合)贺娑胆(二合)婆野娑胆(二合)婆野(去)萨嚩(二合)贺亲(去)娜亲娜萨嚩(二合)贺牝娜牝娜萨嚩(二合)贺畔惹畔惹萨嚩(二合)贺满驮满驮萨嚩(二合)贺莽贺野莽贺野萨嚩(二合)贺么抳尾舜第萨嚩(二合)贺素哩曳(二合)素哩曳(二合)素哩野(二合)尾舜第尾戍驮[宁*页]娑嚩(二合)诃(引)战涅隶(二合)素战涅[口*(隶-木+士)](二合)布啰拏(二合)战涅[口*(隶-木+士)](二合)萨嚩(二合)贺蘖啰(二合)儞(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诺吃察(二合)底[口*(隶-木+士)](二合)毗药(二合)萨嚩(二合)贺始[口*大]萨嚩(二合)贺扇(引)底萨嚩(二合)贺萨嚩(二合短)娑底也(二合)野宁萨嚩(二合)贺始鑁(无犯反)羯哩扇(引)底羯哩补瑟置(二合)羯哩(二合)么逻末达[宁*页]萨嚩 (二合)贺(引)室哩(二合)羯哩萨嚩(二合)贺室哩(二合)野末达[宁*页]萨嚩(二合)贺室哩(二合)野入嚩(二合)攞[宁*页]萨嚩(二合)贺曩母呰萨嚩(二合)贺么噜呰萨嚩 (二合)贺[口*大]誐嚩底萨嚩(二合)贺唵萨嚩怛他(引)誐多没(引)哩帝(二合)钵啰(二合)嚩啰尾誐多婆曳舍么野萨嚩(二合短)铭婆誐嚩底萨嚩播闭毗喻(二合)娑嚩(二合)娑底(二合)婆嚩睹母[宁*页]母[宁*页]尾母[宁*页]左[口*(隶-木+士)]佐攞宁婆野尾誐帝婆野贺啰抳冒地冒地冒驮野冒(引)驮野没地里没地里萨嚩 怛他(引)誐多纥[口*吕](二合)乃野足([洱*又]浴反)瑟[齿*来](二合)萨嚩(二合)贺唵嚩日啰(二合)嚩底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底瑟耻(二合)帝舜第怛他(引)誐多母捺啰(二合)地瑟咤(二合)曩地瑟耻(二合)帝萨嚩(二合)贺唵亩[宁*页]亩[宁*页]亩[宁*页]嚩[口*(隶-木+士)]阿鼻诜(去)佐睹[牟*含]萨嚩怛他(去引)蘖多萨嚩尾儞也(二合)鼻晒罽(引)摩贺嚩日啰(二合)迦嚩佐母(上)捺啰(二合)母(上)捺哩(二合)带(引)萨嚩怛他(引)誐多吃[口*吕](二合)乃夜地瑟耻(二合)多嚩日[口*(隶-木+士)](二合)娑嚩(二合)贺(引)

   尔时婆伽梵说此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随求大陀罗尼已。告大梵等言。大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才闻此陀罗尼者。所有一切罪障悉皆消灭。若能读诵受持在心。当知是人即是金刚坚固之身。火不能烧刀不能害。毒不能中。

   大梵云何得知火不能烧。于迦毗罗大城。罗睺罗童子在母胎时。其母释种女耶输陀罗。被掷火坑。于是罗睺罗在母胎中。忆念此陀罗尼。其大火坑便自清冷。寻即变成莲华之池。何以故此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加持力故。大梵当知以是因缘火不能烧。

  
复次大梵毒不能害者。如善游城丰才长者子。持诵世天所说密言。以持明力故。钩召德叉迦龙王。忘不结界护身。其龙嗔怒啮损。是人受大苦痛命将欲绝。多有诸持明者无能救济。于其城中有一优婆夷。名曰无垢清净。常诵持此随求大明陀罗尼。其优婆夷大悲成就。起悲愍心往诣其所。以此陀罗尼加持。才经一遍。其毒消灭平复如故。时长者子于无垢清净所。受此陀罗尼。忆念在心。大梵当知毒不能害

   复次大梵筏罗捺斯城有王。名曰梵施。时邻国王有大威力。起四种兵来罚梵施。梵施辅佐白大王言。大王今被他敌夺王城邑。王当令我作何谋计却彼怨敌。是时梵施告群臣言。汝等今者勿生匆遽。我有随求大明王陀罗尼。由此陀罗尼威力。能摧他敌令如灰烬。时诸群臣即便稽首。白言大王我等臣下曾所未闻。王复告言汝等今者即见效验。其时梵施即以香水沐浴着新净衣。依法书写此陀罗尼。入在于箧安头髻中。以此大随求陀罗尼。护身被甲即往入阵。王独共战四兵降伏来归梵施。大梵当知此大随求无能胜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心印之所加持。有大神验汝当受持当知此陀罗尼等同诸佛。于后末法之时。短命薄福无福不修福者。如斯有情作利益故。大梵此大随求陀罗尼。依法书写系于臂上。及在颈下。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之所加持。当知是人等同一切如来身。当知是人是金刚坚固之身。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藏身。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眼。当知是人是一切如来炽盛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甲胄。当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敌。当知是人能烧一切罪障。当知是人能净地狱趣。

   大梵云何得知。曾有苾刍心怀净信。如来制戒有所违犯不与取。现前僧物僧祇众物四方僧物将入已用。后遇重病受大苦恼。时彼苾刍无救济者。作大叫声。则于其处有一婆罗门优婆塞。闻其叫声即往诣彼病苾刍所。起大悲愍。即为书此随求大明王陀罗尼。系于颈下。苦恼皆息。便即命终生无间狱。其苾刍尸殡在塔中。其陀罗尼带于身上。因其苾刍才入地狱。诸受罪者所有苦痛。悉得停息咸皆安乐。阿鼻地狱所有猛火。由此陀罗尼威德力故悉皆消灭。是时焰魔卒见是事已。甚大惊怪。具以上事白琰魔王。说伽陀曰
   大王今当知  此事甚奇特
   于大危险处  苦恼皆休息
   众生诸恶业  猛火聚消灭
   锯解自停止  利刀不能割
   刀树及剑林  屠割等诸苦
   镬汤余地狱  苦恼息皆除
   焰魔是法王  以法治有情
   此因缘非小  为我除疑惑
   时彼焰魔王  从无悲狱卒
   闻如此事已  而作如是言
   此事甚奇特  皆由业所感
   汝往满足城  当观有何事
   狱卒受教已  于其夜分时
   至满足城南  见彼苾刍塔
   乃见于尸上  带此大明王
   随求陀罗尼  而放大光明
   其光如火聚  天龙及药叉
   八部众围绕  恭敬而供养
   时彼焰魔卒  号为随求塔
   尔时焰魔卒还至王所。具以上事白焰魔王。其苾刍承此陀罗尼威力。罪障消灭得生三十三天。因号此天为先身随求天子。
   大梵当知此陀罗尼有大威力。汝当受持书写读诵依法佩带。常得远离一切苦恼一切恶趣。不被电雹伤害
   云何得知。大梵于形愚末坛城。有一长者名尾么罗商佉。其家巨富库藏盈溢。金银充满多饶财谷。于是长者身作商主。乘大船舶入海采宝。于大海中遇低弥鱼欲坏其船。海中龙王复生嗔怒。起大雷震哮吼掣电雨金刚雹。时诸商人见此雷雹。各怀忧恼生大恐怖。叫呼求救无救济者。时众商人前诣商主。悲声号哭白商主言。仁者当设何计救护我等令离忧怖
   尔时商主其心无畏。志性坚固有大智慧。见诸商人恐怖逼迫。而告之言。汝等商人勿怖勿怖生勇健心。我令汝等免斯怖畏。其诸商人心生勇健。复作是言。大商主唯愿速说除灾难法。令我等命皆得存济。于是商主即告商人言。我有大明王名随求陀罗尼。能降伏诸难调者有大神通。令汝解脱如此忧恼。即便书写此随求陀罗尼。安幢刹上(船舶上樯干是)其低弥鱼应时即见此船。光明赫奕如炽盛火。由此陀罗尼大威力智火。烧低弥鱼即便锁融。彼诸龙等见是相已。悉起慈心。从空而下广作供养。令此船舶直至宝洲。大梵此皆大智大明大随求。以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是故名为大明王。若有书写此陀罗尼安于幢刹。能息一切恶风雹雨非时寒热雷电霹雳。能息一切诸天斗诤言讼。能除一切蚊虻蝗虫及诸余类食苗稼者。悉当退散。一切应言利王爪者不能为害。一切苗稼花果药草悉皆增长其味香美柔软润滑。若其国内旱涝不调。由此陀罗尼威力。龙王欢喜雨泽及时
   复次大梵。若有流布此大随求陀罗尼之处。是诸有情既知是已。当以上妙香花幢盖种种供养。应以殊胜缯彩。缠裹经夹安于塔中。或置幢刹。以种种音乐歌咏赞叹。旋绕供养虔诚礼拜。彼等有情心所思惟。所希求愿皆得满足。若能依法书写。身上带持所求皆得。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怀胎安隐渐增圆满产生安乐
   大梵云何得知。往昔曾于摩伽陀国。有王名施愿手。以何因缘名施愿手。其王初生之时。即展其手执母奶嗍奶足已。由手触母奶。是其母奶变为金色。母奶增长自然流出。若有众人来乞求者。王舒右手有净信佛菩萨诸天。倾写种种诸妙珍宝。入王手中施求乞者。随其所须皆得满足。一切悉得安乐成就。以是因缘名施愿手。其王为求子故。供养诸佛及诸塔庙。求子不得。王持斋戒广设无遮施会。大作福业护持三宝。修理未来破坏寺舍故。置一库藏。何以故大梵我念过去。于此摩伽陀国境俱尸那城大力士聚落多如来教法中。有一长者名曰法慧。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为诸有情说此大随求陀罗尼法要。当彼之时于长者家有一贫人。闻此妙法告长者子言。长者子我于汝家中作务常乐听法。我当供养此法。彼贫匮人于长者家营事。复供养法。于过后时其长者子与一金钱。其人得已发菩提心。为拔济众生故。以此福回施一切有情。所得金钱便将供养此大随求陀罗尼。作是愿言。以此舍施之福。愿一切有情断其贫匮之业。由此因缘其舍施福无有尽期。如是多种福因缘故。供养诸佛菩萨。由此福业。净居天子现于梦中而告王言。大王今可依法书写此随求陀罗尼令国大夫人斋戒带持。即有子息。其王觉已。召占相人及有智婆罗门众。择吉宿曜直日。依法斋戒书写此陀罗尼。令夫人带于颈下。复更供养窣睹波塔诸佛菩萨。广行舍施。应时有胎。日月满足产生一子。色相具足端严殊胜见者欢喜。大梵当知此是无能胜无碍大随求宝印心大明王陀罗尼威力故。一切如来之所供养。所求愿者皆得称心
   复告大梵。彼时法慧长者子家佣力贫人者。岂异人乎。施愿手王是也。由往昔舍一金钱。供养此大随求陀罗尼。回施一切有情。以是因缘其福无尽。于末后身复为国王。净信三宝心不退转。广行舍施成就檀波罗蜜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
   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
   天阿苏罗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  日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乐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花遍庄严  随所住所常安乐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百千印陀罗尼经同卷别译)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复次大梵。其天帝释共阿苏罗斗战之时。帝释常以此陀罗尼。置于顶髻珠中带持。帝释天众不被伤损。而常得胜安隐还宫。初发心菩萨乃至究竟地菩萨。带持能离种种障难魔业故。若有人带此陀罗尼。一切如来之所加持。一切菩萨之所护念。一切人天国王王子大臣婆罗门长者。常恒恭敬礼拜承事。一切天龙阿苏罗檗路茶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供养彼带持者。彼等天龙八部皆言。彼人是大丈夫。如来复言彼善男子善女人。能摧一切魔障。离一切疾病。离一切灾横。除一切忧恼。恒为一切天龙之所守护
   佛告大梵复有四陀罗尼。是无能胜妃大心真言。若有书写带佩于身。常应诵持深心思惟观行。能除恶梦不祥之事。一切安乐皆得成就
   唵阿蜜哩(二合)多嚩[口*(隶-木+士)]嚩啰嚩啰钵啰(二合)嚩啰尾戍(入)第吽(引)吽颇吒颇吒娑嚩(二合)贺(引)唵阿蜜哩(二合)多尾卢(引)枳[宁*页](一)蘖婆僧啰乞洒(二合)抳阿(引去)羯哩洒(二合)抳吽(引)吽(引)颇吒颇吒娑嚩(二合引)贺唵尾磨黎惹也嚩[口*(隶-木+士)](一)阿蜜哩(二合)帝(二)吽(引)吽(引)吽(引)吽(引)颇吒颇吒颇吒颇吒娑嚩(二合)贺(引)唵(引)跛啰跛啰三跛啰三跛啰(二)印捺啰(二合)也尾戌驮[宁*页]吽(引)吽(引)噜左[口*(隶-木+士)](引)娑嚩(二合引)贺(引)

   才说此四大陀罗尼已。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声闻。异口同音说此大随求大明王无能胜陀罗尼甲胄密言句。以一切如来印印之。此甚难得闻。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宣说。是故当知是大佛事。如来深极赞叹说随喜者。极难得闻。此大随求大无能胜陀罗尼名。极难得闻极甚难得。能尽诸罪。大力勇健具大威德神力。能生无量功德。能摧一切魔众。能断一切习气聚及魔罗罥。能除他真言毒压祷药法相憎法降伏法。能令恶心众生起大慈心。能护爱乐供养佛菩萨圣众之人。能护书写受持读诵听闻大乘经典者。又能满足修佛菩提者。大梵持此大随求无能胜明王。不被沮坏。于一切处获大供养。如佛大师两足之尊。云何得知。此明王能摧一切诸魔。大梵过去有佛。号广博微笑面摩尼金宝光焰照曜高勇王如来应正觉。初成道时。往诣菩提场欲转法轮。一切如来称赞。尔时一切魔并无量俱胝那庾多眷属围绕。现种种形作可畏声。示种种魔境现作神通。雨种种器仗来往四方而作障难
   尔时广博微笑面摩尼金宝光焰照曜高勇王如来。于须臾顷寂然而住。意诵此大随求大明王无能胜大陀罗尼七遍。才诵此陀罗尼已。于刹那顷一切魔波旬。见彼如来一一毛孔。出无量俱胝百千那庾多金刚使者。身彼甲胄放大光明。各持刀剑钺斧罥索杖棒三戟叉。各出如是言。捉缚恶魔摧恶心者。斩断其命粉粹诸魔作如来障碍者。即彼一切难调恶魔。以如来大威力。于毛孔中出大丈夫。是诸魔众闷绝擗地。皆失自性神通辩才四散驰走。如来以大慈剑。得胜魔境。成无上菩提。即转一切如来法轮。如一切佛一切障者毗那夜迦。诸恶魔等。悉皆摧坏如来即转法轮。超越生死大海得到彼岸。如是大梵此陀罗尼。有大势力能获神通到于彼岸。若才忆念。于危险处皆得解脱。意乐清净恶心有情起大慈心。是故大梵常当忆念。如理作意依法书写而常带持
   复次大梵乌禅那城有王。名曰梵施。彼有一人犯王重罪。王敕杀者一人领彼罪人将往山中令断其命。杀者受教领彼罪人。至于山窟将刀欲杀。是其罪人先于右臂。带此随求无能胜陀罗尼。心复忆念。由此大明威力。其刀光焰状如火聚。片片段坏犹如微尘。尔时杀者见此事已。怪未曾有。即以上事具白于王。其王闻已便生大怒。复敕杀者将此罪人送药叉窟。于彼窟中有众多药叉。令食此罪人。受王敕已即领罪人送药叉窟。才送窟中时。药叉众欢喜踊跃奔走向前。欲食罪人。以彼罪人带大随求威德力故。时众药叉见彼罪人身上有大光明炽盛晃曜。诸药叉众悉皆惊怖。各作是念。此火欲来烧我。彼药叉众见是事已甚大惊怖。送此罪人安窟门外旋绕礼拜
   尔时使者具以上事复白于王其王闻已倍更嗔怒。又敕使者缚彼罪人掷深河中。奉教往掷。才入河中河便枯竭犹如陆地。时彼罪人便住于岸。所被系缚绳索片片断绝。王闻此事极大惊怪。熙怡微笑生大奇特。唤彼罪人问其所缘。汝何所解。罪人白言大王我无所解。我于身上唯带大随求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王即赞言甚大奇特。此大明微妙能摧死罚。说伽陀曰
   大明甚微妙  能摧于死罚
   诸佛所加持  拔济诸有情
   能解脱苦病  大明大威德
   能脱非时死  大悲尊所说
   能止大疾病  速证大菩提
   尔时彼王欢喜踊跃。即取彼随求供养礼拜。即以缯帛系罪人首。与其灌顶册称为城主(五天竺国法。若授官荣。皆以缯帛系首。灌顶然后授职也)如是大梵此大随求无能胜大陀罗尼。若有带者于一切处获大供养。若难调伏恶心众生。咸起慈心皆相顺伏。是故常带持此大陀罗尼
   复次大梵若欲带此陀罗尼者。应择吉日吉宿吉祥之时。依法书此陀罗尼。时大梵王闻是语已。甚大欢喜。五轮着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以何方法书写此大随求无能胜陀罗尼
   尔时如来即说伽陀。告大梵言
   大梵汝当知  我今为汝说
   愍念诸有情  令得大安乐
   远离逼迫业  解脱诸疾病
   妇人有胎孕  有情离贫匮
   穷业悉皆除  当于吉宿时
   布沙宿相应  应当持斋戒
   而供养诸佛  发大菩提心
   复生悲愍心  及起大慈心
   于他思利益  遍诸有情类
   龙恼麝檀香  以此香汤浴
   着新净衣服  更以烧香熏
   当用瞿摩夷  涂小曼荼罗
   应取五贤瓶  皆盛满香水
   杂插诸花果  置于坛四角
   余一置坛中  花鬘及烧香
   及与妙涂香  应烧五味香
   檀香飒毕迦  酥合沈石蜜
   和合而烧之  种种诸妙花
   诸花果种子  随时而供养
   涂香用严饰  酥蜜并乳酪
   [麸-夫+广]麦及乳糜  盛满供养器
   应量皆吉祥  以瓷瓦椀盛
   四角满香器  佉陀罗木橛
   钉于坛四角  用五色缕缠
   于坛四角外  大梵以此仪
   若求悉地者  应食三白食
   书此随求人  当于坛中坐
   敷以净茅荐  依法而书写
   或素或缯帛  或用于桦皮
   或叶或余物  写此陀罗尼
   女人求子息  当用牛黄书
   中心画童子  璎珞庄严身
   满钵盛珍宝  左手而执持
   坐在莲华上  其华而开敷
   又于西隅角  而画四宝山
   其山金宝饰  殷勤应画此
   能令胎安隐  丈夫求子者
   应用郁金书  彼所求之事
   悉皆得成就  于真言四面
   应画种种印  又画于莲华
   或二或三四  乃至五莲华
   其华悉开敷  八叶具鬓蕊
   华茎以缯系  华上画三戟
   戟上复系缯  复画于钺斧
   亦在莲华上  又于白莲华
   于上应画剑  复在莲华上
   而画于商佉  所画诸莲华
   皆在宝池内  若丈夫带者
   不应画童子  应画天人形
   种种宝庄严  帝王若带者
   于中应当画  观自在菩萨
   又于其四面  画种种印契
   若是苾刍带  应画持金刚
   右执金刚杵  左拳竖头指
   拟彼难调者  又当于四角
   而画四天王  婆罗门带者
   画于伊舍那  刹利若带持
   画摩醯首罗  毗舍若带者
   画于天帝释  或画毗沙门
   若是首陀带  而画那罗延
   童男及童女  画波阇波提
   青色女人带  画卢陀罗天
   女人白色者  应画名称天
   女人若肥充  画彼宝贤将
   瘦女人带者  画满贤药叉
   若怀妊妇人  应画大黑天
   或画梵天王  如是诸人类
   各画本所尊  依法而书写
   常带于身上  所求悉如意
   金铜作莲华  于上安宝珠
   如意火爓形  置在幢刹上
   而于此珠内  安置大随求
   于是随求中  画彼邑城主
   若是己舍宅  建此随求刹
   而画本家主  于随求四面
   周匝画莲华  于华胎蕊上
   画于一罥索  金刚杵及轮
   棒及烁讫底  如是诸契印
   各在莲华上  刹上悬缯幡
   应如法供养  由此随求刹
   能护国城邑  及以护家族
   灾祸悉除灭  疫病及诸疾
   饥馑不流行  他敌不相侵
   国土皆安乐  若遇天亢旱
   并以滞雨时  应画九头龙
   头上有宝珠  火焰而流出
   当于龙心上  画一金刚杵
   于龙身四面  写此大随求
   置在于箧中  亦安幢刹上
   应时降甘雨  滞雨即便睛
   商主领众人  或在于水陆
   诸商人带者  应画商主形
   如前安刹上  离贼及诸怖
   悉皆到彼岸  是故当殷勤
   带持及读诵  吉祥灭诸罪
   若是念诵人  应画自本尊
   若日月荧惑  辰星及岁星
   太白与镇星  彗及罗睺曜
   如是等九执  凌逼本命宿
   所作诸灾祸  悉皆得解脱
   或有石女人  扇姹半姹迦
   如是之人类  由带大随求
   尚能有子息  若此类带者
   应画九执曜  二十八宿天
   中画彼人形  所求悉如意
   如世尊所说  获得最胜处
   现世及他世  常获殊胜乐
   三十三天宫  随意而所生
   悦意赡部洲  最胜族姓家
   得生如是族  或生刹利天
   或婆罗门家  由带大随求
   生此最胜处  书写持读诵
   依法而带之  得往安乐刹
   莲华而化生  决定无疑惑
   一切诸如来  赞说斯功德
   称扬不能尽  关闭地狱门
   能开诸天趣  安乐悉成就
   智慧皆圆满  诸佛及菩萨
   常安慰其人  身常受快乐
   骁勇有大力  如来诚言说
   当获转轮位  安慰人天众
   惊怖恶心者  修此陀罗尼
   不久当获得  不被刀所伤
   毒药反水火  悉皆不能害
   非命及夭寿  诸罪皆远离
   见闻及触身  于一切时处
   鬼魅及斗诤  诸怖皆消灭
   恶虫及毒蛇  囚闭悉解脱
   种种疾大病  悉皆尽除灭
   由修持此明  于诸摩罗众
   无碍得通达  能于一切处
   而获大供养  人中得最胜
   加护修真言
   修行菩萨随求大护大明王陀罗尼品第二
   尔时世尊告大梵说伽他曰
   我今为宣说  修行持明者
   说加护仪则  愍念诸有情
   由此拥护故  获得大成就
   所居诸方处  用此作加持
   获得无障碍  决定心无疑
   无怖无热恼  除灭一切魅
   随顺于宿曜  能断业钩锁
   恶食恶跳蓦  厌书悉消灭
   一切诸怨家  不被凌逼伤
   恶视及压祷  咒药并蛊毒
   于他敌险处  大怖怨敌处
   一切悉消融  由大随求力
   诸佛皆拥护  一切智菩萨
   悉皆作加护  缘觉及声闻
   及余多种类  大威德天龙
   皆当而拥护  诵此密言者
   由才闻此故  明王最胜尊
   一切处无畏  牟尼作是说
   恶梦及恶作  极恶诸逼迫
   疾病以缠身  瘦病销骨肉
   及余多种病  丁疮诸毒肿
   恶疰及灾祸  啮嚼诸有情
   为损有情故  大害极恐怖
   悉皆得除灭  由加护大明
   以此明加护  合死得解脱
   若以黑索罥  将至爓魔宫
   命复倍增寿  由书带大护
   若有寿尽者  七日后当死
   才书带此明  无上大加护
   或若才闻故  依法加持者
   处处获安隐  随意受安乐
   六十八俱胝  一百那庾多
   三十三诸天  辅翼于帝释
   来护于此人  随逐作加护
   四大护世王  金刚手大力
   一百明族众  常加护彼人
   日天及月天  梵王与毗纽
   自在夜摩天  宝贤及力天
   满贤大勇猛  诃利帝及子
   半遮罗半支  俱摩罗众主
   吉祥大明妃  多闻及辩才
   商弃尼华齿  一髻大威德
   如是大药叉  常当而拥护
   石女生子息  胎孕咸增长
   常加护彼人  乃至寿命存
   丈夫常得胜  恐怖斗战处
   由此满诸愿  由依净信天
   诸罪悉消灭  由书此大明
   诸佛常观察  大威德菩萨
   彼名称增长  福寿亦复然
   财谷皆丰盛  获得悉无疑
   睡眠及觉悟  悉皆得安乐
   怨家及鬼神  皆不能沮坏
   当于斗战时  常皆获得胜
   若修密言时  此护最为胜
   安乐修诸明  悉得无障碍
   一切密言教  悉皆得成就
   成入一切坛  速成三昧耶
   乃至于来世  诸佛皆委寄
   由持此大护  诸吉祥皆满
   意愿悉成就  由才书此明
   一切乐丰盛  安乐而舍寿
   必生于善趣  欲生极乐国
   持带此明王  决定无疑惑
   斗诤于言讼  战阵大怖中
   诸怖皆远离  如佛诚言说
   常获宿命智  生生皆无疑
   国王皆欢喜  及后宫眷属
   尽皆常恭敬  常与善人和
   皆悉生怜愍  并人及与天
   令彼作加护  常恒于昼夜
   大护成就明  等正觉所说
   尔时薄伽婆即说随求大护明王大心陀罗尼
   曩谟(引)母驮(引)野曩谟(引)达磨野娜莫僧(去)伽(去引)野曩谟(引)婆(去)誐嚩帝舍(引)枳也(二合)母曩曳摩贺(引)迦(引)噜抳迦(引)野怛他(去引)蘖跢(去引)夜啰贺(二合)帝三(去)藐三(去)母驮(引)野娜莫飒答毗药(二合)三藐三(去)没第(引)毗药(二合)曀钐(去引)娜莫裟讫哩(三合)怛嚩(二合引)母驮(引)舍(引)婆曩物[口*吕](二合)驮曳(引)阿(上)贺弭娜(引)[宁*页]寅(二合引)三(去) 钵啰(二合)嚩乞洒(二合)铭萨嚩萨怛嚩(二合引)努(鼻)剑跛夜(引)伊(上)[牟*含](引)尾淰(引)摩贺(引)帝旨(引)摩贺(引)摩攞跛啰(引)讫啰(二合)[牟*含](引)拽暹(引去)婆(去)史单(上)摩(鼻引)怛啰(二合)琰(引)嚩日啰(二合引)娑曩摩[宁*页](引)史鼻(入)疙啰(二合)贺(引)萨[口*大](微闭反引)尾曩(引)野迦(引)室制(二合)嚩怛得乞洒(三合)拏(鼻引)尾攞孕萨跢(引)怛儞也(二合)他(去引)儗(霓以反)哩儗(准上)哩儗哩抳(尼贞反下同)儗哩嚩底麌拏(上)嚩底阿迦舍嚩底阿(去引)迦(引)舍秫弟播(引)跛尾誐帝阿(去引)迦(引)势誐誐曩怛黎阿(去引)迦(引)舍尾佐(引)哩抳入嚩(二合)里多失[口*(隶-木+士)]么抳穆讫底(二合下丁以反)佉(上)唧多冒(上引)里驮[口*(隶-木+士)]苏(上)计(引)势苏(上)嚩讫怛[口*(隶-木+士)](三合)苏(上)宁(引)怛[口*(隶-木+士)](引二合)素[革*(廿/(ㄇ@人)/戊)]啰拏(二合)冒(上引)里阿底(丁以反引)帝阿弩(鼻)答半(二合)宁么曩蘖帝钵啰(二合)底聿(二合)答半(二合)宁曩莫萨[口*大](引)钐(引)母驮(引)南(引)入嚩(二合)里多帝惹(自攞反引)三(去引)母弟(引)素母帝(引)婆誐嚩底素啰乞洒(二合)抳素乞洒(二合)铭素钵啰(二合)陛素娜铭素难(上引)帝(引)左[口*(隶-木+士)]婆誐嚩底跛捺啰(二合)嚩底跛捺[口*(隶-木+士)](二合)素跛捺[口*(隶-木+士)] (二合)尾么(鼻)黎惹野跋捺[口*(隶-木+士)](二合)钵啰(二合)赞拏赞腻嚩日啰(二合)赞腻摩贺(引)赞腻矫(鱼矫反引)哩巘驮(引)哩制(上)赞拏(上引)里么(上引)蹬儗(霓夷反)卜羯斯舍嚩哩捺啰(二合引)弭腻唠(引)捺哩(二合)抳萨嚩(引)啰他(二合)娑(去引)驮[宁*页]贺曩贺曩萨嚩设咄噜(二合)喃诺贺诺贺萨嚩讷瑟吒(二合)南毕[口*(隶-木+士)] (二合引)多比舍(引)左拏(引)枳[宁*页](引)南(引)么努洒(引)么努(鼻)洒喃(引)跛左跛左纥哩(二合)乃阎尾陀网(二合)娑野尔(引)尾耽萨嚩讷瑟吒(二合)疙啰(二合)贺(引)喃(引)曩(引)舍野曩舍野萨嚩播(引)播(引)跛[宁*页]铭啰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牟*含](引)萨嚩萨怛嚩(二合)难(上)左萨嚩婆(去)庾(引)钵捺啰(二合)[口*大](引)毗药(二合)萨嚩讷瑟吒(二合引)南(引)满驮能矩噜萨嚩枳里尾(二合)洒曩(引)舍[宁*页]沫(鼻引)多难(上)腻么(上引)[宁*页][宁*页]左黎底致(上)底致(准上)[宁*页]咄[齿*来]具(引)啰抳味(引)啰抳钵啰(二合)[革*(廿/(ㄇ@人)/戊)]啰三(去)么[口*(隶-木+士)]赞拏(上引)里么蹬只[革*(廿/(ㄇ@人)/戊)]拶斯素母噜卜羯斯舍嚩哩饷迦里捺啰(二合)尾腻诺贺[宁*页]跛左[宁*页]沫娜[宁*页]萨啰萨啰黎萨啰揽陛呬(去引)曩末地庾(二合引)得讫哩(二合)瑟吒(二合)尾娜(引)哩抳尾驮(引)哩抳么呬里么护(引)么护(引)里[宁*页]蘖奶[宁*页]蘖拏伴霁满帝满底(丁以反)[宁*页]满帝斫讫啰(二合)枳[宁*页]惹(自娜反)黎祖(祖噜反)黎舍嚩哩舍么哩舍(引)嚩哩萨嚩弭野(二合引)地贺啰抳祖(引)腻祖(引)腻[宁*页][宁*页]弭[宁*页]弭[宁*页]没驮哩底哩(二合)路(引)迦惹贺[宁*页]哩(二合)路迦路迦羯哩怛[口*束*页](二合)驮(引)睹迦弭野(二合)嚩路(引)枳[宁*页]嚩日啰(二合引)跛啰戍播(引)舍渴誐斫讫啰(二合)底哩(二合)戍(引)啰震跢(引)么抳摩贺(引)尾儞野(二合引)驮(引)啰抳啰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牟*含](引)萨嚩萨怛嚩(二合引)难(上)左萨嚩怛啰(二合)萨嚩娑他(二合引)曩蘖怛写萨嚩讷瑟吒(二合)婆(去)曳(引)毗药(二合)萨嚩么弩(鼻)洒(引)么努(鼻)洒婆曳(引)毗药(二合)萨嚩尾野(二合)地毗药(二合)嚩日[口*(隶-木+士)](二合)嚩日啰(二合)嚩底嚩日啰(二合)播(引)抳驮[口*(隶-木+士)]呬里呬里弭里弭里唧里唧里悉里嚩啰嚩啰嚩啰祢(引)萨嚩怛啰(二合)惹野腊第娑嚩(二合引)贺播(引)跛尾娜(引)啰抳萨嚩弭野(二合引)地贺啰抳娑嚩(二合引)贺萨嚩怛啰婆(去)野贺啰抳娑嚩(二合)贺(引)补瑟置(二合)娑嚩 (二合)娑底(二合)婆嚩都么么(某甲)娑嚩(二合引)贺扇(引)底娑嚩(二合引)贺补瑟置(二合引)娑嚩(二合)贺惹(自攞反下同)野都惹曳惹野嚩底惹野尾补罗尾么黎娑嚩(二合引)贺萨嚩怛他(去引)蘖多(引)地瑟姹(二合)曩布啰底(二合)娑嚩(二合)贺唵步哩步哩嚩日啰(二合)嚩底怛他蘖多纥哩(二合)乃野布啰抳散驮(引)啰抳末罗末罗惹野尾儞曳(二合引)吽吽发吒发吒娑嚩(二合)贺(引)

   佛告大梵。若有人以如来身明陀罗尼句。作加持救济摄受加护。能作息灾作吉祥法。遮止讁罚成大加护。
   若人寿命欲尽。诵此真言复得延命增寿。久久命存常获安乐得大念持。
   若以金刚杵才念诵加持。或有非命患大疾者。皆得解脱。一切疾病皆得除灭。
   长患病者诵此真言。加持袈裟角拂彼病人便即除差。
   日日诵持者。得大聪慧威力大勤勇辩才成就。一切罪障定受业报悉皆消灭。
   一切佛菩萨。并天龙药叉等。于受持陀罗尼者。当令精气入身增加威力。身心常得喜悦。
   大梵此大明王大护陀罗尼。若有乃至傍生禽兽耳根所闻。彼等悉皆于无上菩提永不退转。何况净信善男子善女人。
  
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国王王子婆罗门刹利及诸余类。一闻此大随求大护陀罗尼。闻已深心净信恭敬书写读诵。生殷重心修习。为他广演流布。大梵悉皆远离八种非命。彼人身中不生疾病。不被火毒刀杖蛊毒压祷咒诅诸恶药法之所损害。不被身痛头痛。及诸疟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及癫癎病悉不能为患。正念睡眠正念觉悟。证大涅槃。现世得大富贵自在。所生之处于彼彼处常得宿命。一切人天皆悉爱敬容仪端正。一切地狱饿鬼傍生皆得解脱。犹如日轮以光明照曜一切有情。譬如月轮以甘露灌洒一切有情身。得适悦其人。以法甘露遍入一切有情心相续中。皆令滋泽欢喜。
   一切诸恶药又罗刹。步多。毕[口*(隶-木+士)]多。毕舍遮。癫癎鬼。拏枳宁诸魅。毗那也迦等。悉皆以此大随求大护威力不能侵恼。若来逼近。忆念此大护明王。则一切恶心之类。于持诵之人发生欢喜。受教而去。由此大随求大护明王威力。终无怨敌怖畏。是诸怨敌不能凌突。
  
或若有人。于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处。所犯愆过罪合当死杀者。持刀剑临刑之时。若才忆念此大护明王。其刀片片断坏犹如微尘。其人当彼之时。得悟一切法平等。获大念力。

   尔时如来说伽陀曰
   此大护加持  清净灭诸罪
   能作慧吉祥  增长诸功德
   能满诸吉庆  除灭不吉祥
   能见妙好梦  能净诸恶梦
   此大明大护  护丈夫女人
   旷野及险怖  刹那得解脱
   获诸所欲愿  如正等觉说
   若行失道路  念此大明王
   速疾得正道  得殊胜饮食
   以身口意业  先时作诸罪
   所作不善业  才忆此明故
   悉皆得消灭  书写及受持
   转读并念诵  及为他宣说
   诸法皆通达  如是得法味
   诸罪即消灭  心意所乐求
   诸事皆成就  一切死怖中
   毕获而救护  王官及水火
   霜雹并劫贼  斗战及言讼
   利牙爪兽难  一切悉消融
   由诵洛叉遍  速成就此明
   一切诸佛说  称诵令欢喜
   满菩提资粮  一切所住处
   若用此大明  而作于加持
   欲作诸事业  自他利益事
   任运得成就  以大护无疑
   大梵汝当知  我今复宣说
   为患重病人  应作四方坛
   瞿摩和土泥  用五色粉画
   而作曼荼罗  四瓶安四角
   智者依仪轨  坛上散诸花
   应烧殊胜香  及种种饮食
   人见令净信  如是用香花
   依法而奉献  四角插四箭
   用五色缕缠  令病者澡浴
   身着清净衣  遍体而涂香
   引入坛中心  面对东方坐
   尔时持明者  先诵此大明
   令满于七遍  自加持己身
   次诵三七遍  加持于病者
   由诵此大护  诸疾皆息除
   即取一水瓶  盛香花饮食
   七遍作加护  东方远弃掷
   次取南方瓶  花香食如教
   准前诵七遍  远弃掷南方
   次用西方瓶  花香及饮食
   依前加持法  北方亦复然
   尔时持诵者  仰面向上方
   诵此明一遍  成最胜加持
   大梵作是已  一切苦悉除
   如是加持法  释师子所说
   一切诸法中  无有能与比
   三界中胜护  彼人无夭死
   无老亦无病  怨憎离别苦
   若能在理观  心离于忧苦
   及离受蕴苦  爓魔众供养
   爓魔之法王  恭敬而承事
   告彼持明者  速往于天趣
   由此大明故  地狱尽无余
   则乘妙宫殿  具威至天上
   一切人及天  药叉罗刹众
   悉皆而供养  常当获此福
   是故常受持  金刚手菩萨
   秘密药叉将  帝释舍脂后
   诃利帝母众  半支迦药叉
   护世大威德  日月及星宿
   执曜猛恶者  一切大龙王
   诸天并仙众  阿苏罗及龙
   金翅乾闼婆  紧那摩睺罗
   由书带此明  恒常而随逐
   由依法诵持  获得大荣盛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大菩萨大声闻众。及梵天王一切天龙药叉阿苏罗乾闼婆蘖路茶紧那罗摩呼罗伽人非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
   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


   天阿苏罗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  日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花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曩谟萨嚩怛他(去声引)誐跢(去声引)南(引一)曩谟曩莫(二)萨嚩没驮冒(引)地萨多嚩(二合三)没驮达摩僧(去声)契(引)毗药(二合四)唵(引五)尾补攞蘖陛(六)尾补攞尾么(鼻声下同)黎(上声七)惹(子曳切)野蘖陛(八)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攞蘖陛(九)誐底(丁以切) 誐贺宁(十)誐誐曩尾戍(引)陀宁(十一)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陀(去声)宁(十二)唵(引十三)虞拏(鼻声下同)嚩底(十四)誐誐哩抳(尼澄切十五)儗(疑以切)哩儗哩(十六)誐么哩誐么哩(十七)虐贺虐贺(十八)蘖誐(引)哩蘖 誐(引)哩(十九)誐誐哩誐誐哩(二十)俨婆(上声)哩俨婆(去声)哩(二十一)誐底誐底(二十二)誐么[宁*页]誐[口*(隶-木+士)] (二十三)虞(上声下同)噜虞噜(二十四)虞噜抳(尼整切二十五)佐黎(二十六)阿(上声)佐黎(二十七)母佐黎(二十八)惹曳(二十九)尼惹曳(三十)萨嚩婆野尾誐帝(三十一)蘖婆三(去声)婆啰抳(尼整切三十二)悉哩悉哩(三十三)弭哩弭哩(三十四)岐哩岐哩(三十五)三满跢(引)迦啰洒(二合)抳(三十六)萨嚩设咄噜(二合)钵罗(二合)末他(上声)[宁*页] (三十七)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么(上声)么(某甲)萨嚩萨多嚩(二合引)难(上声引)佐(三十八)尾哩尾哩(三十九)尾誐跢(引)嚩啰拏(四十)婆(去声)野曩(引)舍[宁*页] (四十一)苏(上声)哩苏哩(四十二)唧哩剑么(上声)黎(四十三)尾么黎(四十四)惹曳(四十五)尾惹曳(四十六)惹夜(引) 嚩奚(四十七)惹野嚩底(四十八)婆(上声)誐嚩底啰怛曩(二合)么(上声)矩吒么(引)逻(引)驮哩(四十九)么护尾尾驮尾唧怛啰(二合五十)吠(引)洒噜(引)跛驮(引)哩抳(五十一)婆(上声)誐嚩底摩贺(引)尾儞也(二合引)埿(上声)尾(五十二)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么么(某甲五十三)萨嚩萨多嚩(二合引)难(上声)佐(五十四)三满跢萨嚩怛啰(二合五十五)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驮[宁*页](五十六)户噜户噜(五十七)诺乞察(二合)怛啰(二合)么(引)逻驮(引)哩抳(五十八)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牟*含]么么(某甲五十九)阿曩(引)他(上声)写(引六十)怛啰(二合引)拏(引)跛啰(引)耶拏写(引六十一)跛哩谟(引)佐野冥(引六十二)萨嚩耨契(引)毗药(二合六十三)战尼战尼(六十四)战腻[宁*页]吠(引)誐嚩底(六十五)萨嚩讷瑟吒(二合)[宁*页]嚩(引)啰抳(六十六)设咄噜(二合)博吃叉(二合)钵啰(二合)末他(上声)[宁*页](六十七)尾惹野嚩(引)呬[宁*页](六十八)户噜户噜(六十九)母噜母噜(七十)祖噜祖噜(七十一)阿(去声引)欲播(引)攞[宁*页](七十二)苏(上声)啰嚩啰末陀[宁*页](七十三)萨嚩泥(上声)嚩跢布(引)呲(紫以切)帝(七十四)地哩地哩(七十五)三满跢(引)嚩路(引)枳帝(七十六)钵啰(二合)陛钵啰(二合)陛(七十七)苏钵啰婆尾秫第(七十八)萨嚩播(引)跛尾戍(引)驮[宓/冉](七十九)达啰达啰(八十)达啰抳驮啰达[口*(隶-木+士)] (八十一)苏(上声)母苏母(八十二)噜噜佐黎(八十三)佐(引) 攞耶努瑟[焰-炎+鸟](二合引八十四)布(引)啰野铭阿(去声引)苫(去声引八十五)室哩(二合引)嚩补陀难惹野剑么黎(八十六)吃史(二合)抳吃史(二合)抳(八十七)嚩啰泥嚩啰能(引)矩势(八十八)唵(引)钵纳么(二合)尾秫第(八十九)戍驮野戍(引)驮野(九十)舜(入声)第(九十一)跛啰跛啰(九十二)鼻哩鼻哩(九十三)步噜步噜(九十四)懵(去声) 誐攞尾舜(入声)第(九十五)跛尾怛啰(二合)穆弃(九十六)渴(袪蘖切)儗抳渴儗抳(九十七)佉(上声)啰佉啰(九十八)入嚩(二合)里多始渴[口*(隶-木+士)](九十九)三(上声下同)满多钵啰(二合)娑(上声)哩跢(引)嚩婆(去声引)悉多秫第(入声一百)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一合)萨嚩泥(上声)嚩誐拏三么迦啰洒(二合)抳(二)萨底也(二合)嚩帝跢啰怛啰哆(引)哩野[牟*含](三)曩(引)誐尾[口*路]枳帝(四)攞护攞护(五)户弩户弩(六)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七)萨嚩拟啰(二合)贺薄乞洒(二合)抳(八)冰(毕孕切)誐里冰誐里(九)祖母祖母(十)苏母苏母(十一)祖母佐[口*(隶-木+士)](十二)多啰多啰(十三)曩(引)誐尾路枳[宁*页]跢啰野睹[牟*含](十四)婆誐嚩底阿瑟吒(二合)摩贺婆曳毗药(二合十五)三闷(上声)捺啰(二合)娑(去声引)誐啰钵哩演(二合)檐(平声十六)播(引)跢(引)罗誐誐曩怛览(二合)萨嚩怛啰(二合十七)三满帝曩儞(泥以切)舍满第(引)曩(十八)嚩日啰(二合引) 钵啰(二合)迦(引)啰嚩日啰(二合)播(引)舍满弹(去声)[宓/冉](引)曩(十九)嚩日啰(二合)入嚩(二合引)罗尾秫第(二十)步哩步哩(二十一)蘖婆嚩底蘖婆尾戍驮[宁*页](二十二)[锔-尸+户]吃史(二合)三布啰抳(二十三)入嚩 (二合)罗入嚩(二合)罗(二十四)佐罗佐罗(二十五)入嚩(二合)里[宁*页]钵啰(二合)[(廿/申)*蔑]袜洒睹泥(上声引)嚩(二十六)三满帝(引)曩儞(泥以切)眇(引)娜计(引)曩(二十七)阿蜜栗(二合)多嚩啰洒(二合)泥(二十八)泥(上声引)嚩跢嚩跢啰抳(二十九)阿鼻诜者睹铭(三十)苏(上声)誐多嚩啰嚩佐(上声)曩(引)蜜栗(二合)多(三十一)嚩啰嚩补晒啰吃洒(二合)啰吃洒(二合)么么(某甲三十二)萨嚩萨多嚩(二合)难佐(三十三)萨嚩怛啰(二合)萨嚩娜萨婆曳毗药(二合三十四)萨冒钵捺啰(二合)吠毗药(二合三十五)萨冒跛僧霓(上声引)毗药(二合三十六)萨嚩讷瑟吒(二合)婆野鼻怛写(三十七)萨嚩迦(去声)里迦攞贺尾蘖啰(二合)贺尾(引)嚩娜耨萨嚩(二合)跛难(二合三十八)讷[宁*页]弭跢瞢(去声)誐罗(卢遮切)播(引)跛尾曩舍[宁*页](三十九)萨嚩药吃叉(二合)啰(引)吃洒(二合)娑(四十)曩誐[宁*页]嚩(引)啰抳萨啰抳娑[口*(隶-木+士)](四十一)么攞么攞(四十二)么攞嚩底(四十三)惹野惹野惹野睹[牟*含](四十四)萨嚩怛啰(二合)萨嚩迦(引)览(四十五)悉钿睹铭曀[牟*含]摩贺尾捻(儞琰切引)娑(去声引)陀野娑陀野(四十六)萨嚩曼拏攞娑(引)陀[宁*页] (四十七)伽(去声)多(上声)野萨嚩尾觐曩(二合引四十八)惹野惹野(四十九)悉递悉递苏(上声)悉递(五十)悉地野(二合)悉地野(二合五十一)没地野(二合)没地野(二合五十二)布啰野布啰野(五十三)布啰抳布啰抳(五十四)布啰野阿(引)苫(五十五)萨嚩尾儞也(二合引)地誐多没(引)帝(五十六)惹愈(引)多哩惹夜嚩底(五十七)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五十八)三么野么拏播(引)攞野(五十九)怛他(去声)蘖多纥哩(二合)乃野舜(入声)第弭也(二合)嚩路(引)迦野[牟*含](引六十)阿瑟吒(二合)鼻摩贺娜噜拏婆裳(六十一)萨啰萨啰(六十二)钵啰(二合)萨啰钵啰(二合)萨啰(六十三)萨嚩 (引)嚩啰拏尾戍(引)陀[宁*页](六十四)三满跢迦(引)啰曼拏(上声)攞尾舜(入声)第(六十五)尾誐帝尾誐帝(六十六)尾誐多么攞尾戍(引)陀[宁*页](六十七)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六十八)萨嚩播(引)跛尾舜(入声)第(六十九)么攞尾蘖帝(七十)帝惹(子攞切)嚩底嚩日啰(二合)嚩底怛[口*束*页](二合)路(引)枳野(二合)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一)萨嚩怛他(引)蘖多没驮毗色讫帝(二合)娑嚩贺(引七十二)萨嚩冒地萨多嚩 (二合)毗色讫帝(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三)萨嚩泥(上声)嚩跢毗色讫帝(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四)萨嚩怛他(去声引)誐多纥哩(二合)乃夜地瑟耻(二合)多纥哩(二合)乃曳(引)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五)萨嚩怛他(引)誐多三么野悉第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六)印捺[口*(隶-木+士)] (二合)印捺攞(二合)嚩底印捺啰(二合)弭也(二合)嚩路(引)枳帝娑嚩(引合引)贺(引七十七)没啰(二合)憾铭(二合)波啰(二合)憾么(二合)底庾(二合)史帝娑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八)尾瑟弩(二合)曩莫塞讫哩(三合)帝娑嚩 (二合引)贺(引七十九)摩系湿嚩(二合)啰满儞多(上声)布尔(而呲切下同)跢曳娑嚩(二合引)贺(引八十)嚩日啰(二合)陀啰嚩日啰(二合)播抳么攞尾(引)哩野(二合)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一)地[口*吕](二合)多啰(引)瑟吒啰(二合)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二)尾噜(引)茶(去声)迦(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三)尾噜播(引)吃洒(二合)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四)吠(武每切引)室啰(二合)摩拏(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拶咄摩贺(引)啰(引)惹曩莫塞讫哩(三合)多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五)焰么(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六)焰么(引)布(引)尔多曩莫塞讫哩(三合)跢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七)嚩噜(引)拏(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八)么噜哆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九)摩贺么噜跢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阿[口*恨]曩(二合)曳(引)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一)曩誐尾路枳跢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二)泥(上声引)嚩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三)曩(引)誐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四)药乞洒(二合)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五)啰(引)乞洒(二合)娑誐奶(引)毗药(二合)萨嚩 (二合引)贺(引九十六)彦闼嚩誐奶毗药(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七)阿苏啰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八)誐噜拏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十九)紧捺啰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二百)摩护(引)啰誐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一)么努晒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二)阿么努晒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三)萨嚩蘖啰(二合)系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四)萨嚩步帝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必哩帝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六)比舍(引)际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七)阿跛娑么(二合引)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八)禁畔(引)奶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九)唵(引)度噜度噜萨嚩(二合引)贺(引十)唵睹噜睹噜萨嚩 (二合引)贺(引十一)唵亩噜亩噜萨嚩(二合引)贺(引十二)贺曩贺曩萨嚩没睹噜(二合)喃(引)萨嚩(二合引)贺(引十三)娜贺娜贺萨嚩讷瑟吒(二合)钵啰(二合)纳瑟吒(二合引)喃萨嚩(二合引)贺(引十四)钵佐钵佐萨嚩钵啰(二合)底也(二合)剔迦钵啰(二合)底也(二合)弭怛啰(二合引)喃(引十五)曳么么阿呬帝史拏入帝衫(引)萨吠衫(引)舍哩囕入嚩(二合引)攞野讷瑟吒(二合)唧哆喃萨嚩(二合引)贺(引十六)入嚩(二合)里哆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十七)钵啰(二合)入嚩(二合)里哆野萨嚩 (二合引)贺(引十八)儞(引)跛多(二合)入嚩(二合引)攞(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十九)三(去声)满多入嚩(二合引)攞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么抳跋捺啰(二合)野萨嚩 (二合引)贺(引二十一)布(引)罗拏(二合)跛捺啰(二合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二)摩贺迦啰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三)么底哩(二合)誐拏(引)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四)也吃史(二合)抳(引)喃(上声引)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五)啰(引)吃 洒(二合)枲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六)阿(去声引)迦(引)舍么(引)底哩(二合)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七)三(去声)亩捺啰(二合)嚩枲(星以切)[宁*页]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八)啰底哩(二合)拶啰(引)喃(引)萨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九)儞嚩娑拶啰(引)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底哩(二合)散[亭*夜]拶啰(引)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一)尾(上声引)攞(引)拶啰(引)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二)阿尾逻拶啰喃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三)蘖婆贺[口*(肄-聿+(企-止+米))]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四)蘖婆散跢啰抳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五)户噜户噜萨嚩 (二合引)贺(引三十六)唵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七)萨嚩(入声短呼)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八)扑(重声)萨嚩(二合引)贺(引三十九)步嚩 (无博切)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唵部(引)啰步(二合)嚩(无博切)娑嚩(入声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一)唧征(知以切)唧征萨嚩 (二合引)贺(引四十二)尾微尾微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三)驮啰抳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四)驮(引)啰抳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五)阿[口*恨][宁*页](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六)帝祖嚩补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七)唧里唧里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八)悉里悉里萨嚩(二合引)贺(引四十九)没[亭*夜]没[亭*夜]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悉[亭*夜]悉[亭*夜]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一)曼拏攞悉第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二)曼拏攞满第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三)枲么(引)满陀[宁*页]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四)萨嚩设咄噜(二合)喃渐(子琰切)婆渐婆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五)娑瞻(二合)婆野娑瞻(二合)婆野(去声)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六)亲(去声)娜亲娜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七)牝娜牝娜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八)畔惹畔惹萨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九)满驮满驮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莽贺野莽贺野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一)么抳尾舜第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二)素哩曳(二合)素哩曳(二合)素哩野(二合)尾舜第尾戍驮[宁*页]娑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三)战涅[口*(肄-聿+(企-止+米))](二合)素战涅[口*(肄-聿+(企-止+米))] (二合)布啰拏(二合)战涅[口*(肄-聿+(企-止+米))](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四) 蘖啰(二合)系(引)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五)诺吃察(二合)底[口*(肄-聿+(企-止+米))](二合)毗药(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六)始吠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七)扇(引)底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八)萨嚩(二合短声)娑底也(二合)野宁萨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九)始鑁(无敢切)羯哩扇(引)底羯哩补瑟置(二合)羯哩(二合)么罗末达[宁*页]萨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室哩(二合)羯哩萨嚩(二合引)贺(引七十一)室哩(二合)野萨嚩(二合引)贺(引七十三)曩母呰萨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四)么噜呰萨嚩 (二合引)贺(引七十五)吠誐嚩底萨嚩(二合引)贺(引七十六)唵(引)萨嚩怛他(引)誐多没(引)帝钵啰(二合)嚩啰尾誐多婆曳舍么野萨嚩(二合短声)铭婆誐嚩底萨嚩播闭毗喻(二合)娑嚩(二合)娑底(二合)婆嚩睹(七十七)母[宁*页]母[宁*页](七十八)尾母[宁*页]佐[口*(肄-聿+(企-止+米))]佐攞宁婆野尾誐帝婆野贺啰抳(七十九)冒地冒地(八十)冒驮野冒驮野(八十一)没地里没地里(八十二)萨嚩怛他(引)誐多纥里(二合)乃野足瑟[齿*束](二合)萨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三)唵(引)嚩日罗(二合)嚩底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底瑟耻帝舜第(八十四)怛他(引)誐多母捺啰(二合)地瑟咤(二合)曩地瑟耻(二合)帝萨嚩 (二合引)贺(引八十五)唵(引)亩[宁*页]亩[宁*页](八十六)亩[宁*页]嚩[口*(肄-聿+(企-止+米))]阿鼻诜(去声)佐睹[牟*含](八十七)萨嚩怛他(去声引)蘖跢萨嚩尾儞也(二合引)鼻晒罽(引八十八)摩贺嚩日啰(二合)迦嚩佐母(上声)捺啰(二合)母捺哩(二合)带(引八十九)萨嚩怛他(引)誐多吃哩(二合)乃夜地瑟耻(二合)多嚩日[口*(匕/示)*(入/米)](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二百九十)
   曩谟(引)母驮(引)野(一)曩谟(引)达磨野(二)娜莫僧(去声)伽(去声引)野(三)曩谟(引)婆(去声下同)誐嚩帝(四)舍(引)枳也(二合)母曩曳(五)摩贺(引)迦(引)噜抳迦(引)野(六)怛他(去声下同引)蘖跢(去声引)夜(引七)啰贺(二合)帝三(去声下同)藐三母驮(引)野(八)娜莫飒答毗药(二合)三藐三没第(引)毗药(二合九)曀钐(去声引)娜莫娑讫哩(三合)怛嚩(二合引十)母驮(引)舍(引)娑曩物[口*吕](二合)驮曳(引十一)阿(上声下同)贺阿娜(引)[宁*页]寅(二合引十二)三钵啰(二合)嚩乞洒(二合)铭(十三)萨嚩萨怛嚩(二合引)弩(鼻声下同)剑跛夜(引十四)伊(上声)[牟*含](引)尾淰(引)摩贺(引)帝昝(引十五)摩贺(引)么攞跛啰(引)讫啰(二合)[牟*含](引十六)拽暹(去声引)婆史单(上声)么鼻(引)怛啰(二合)琰(引十七)嚩日啰(二合引)娑曩么[宁*页](引)史鼻(入声十八)疙啰(二合)贺(引)萨吠(引)尾曩(引)野迦(引十九)室制(二合引)嚩怛得尾洒(三合)拏(引)尾攞孕蘖跢(引二十)怛儞也(二合)他(引二十一)儗(霓以切)哩儗哩儗哩抳(尼柽切下同二十二)儗哩嚩底(二十三)麌拏(上声下同)嚩底(二十四)阿(引)迦(引)舍嚩底(二十五)阿(引)迦(引)舍啰秫第播(引)跛尾誐帝(二十六)阿(引)迦(引)势誐誐曩怛黎(二十七)阿(引)迦(引)舍尾佐(引)哩抳(二十八)入嚩(二合)里多失[口*疑](引二十九)么抳穆讫底(二合)佉(上声)唧多冒(上声下同引)里驮[口*疑](三十)苏(上声下同)计(引)势(引三十一)苏嚩讫怛[口*(肄-聿+(企-止+米))](三合三十二)苏[宓/冉](引)怛[口*(肄-聿+(企-止+米))](二合引三十三)素[革*(廿/(ㄇ@人)/戊)]啰拏(二合)冒(引)里(三十四)阿底(引)帝阿拏答半(二合)宁么曩蘖帝(三十五)钵啰(二合)底聿(二合)答半(二合)宁(三十六)曩莫萨吠(引)钐(引)母驮(引)南(引三十七)入嚩(二合)里多帝惹(自攞切下同)三母第(引三十八)素母第(引三十九)婆誐嚩底(四十)素啰乞洒(二合)抳(四十一)素乞洒(二合)铭(四十二)素钵啰(三合)陛(四十三)素娜铭(四十四)素难(上声引)帝(引四十五)左[口*(肄-聿+(企-止+米))](四十六)婆誐 嚩底(四十七)跋捺啰(二合)嚩底(四十八)跋捺[口*(肄-聿+(企-止+米))](二合四十九)素跋捺[口*(肄-聿+(企-止+米))](二合五十)尾么(鼻声下同)黎惹野跋捺[口*(肄-聿+(企-止+米))] (二合五十一)钵啰(二合)赞拏赞腻(五十二)嚩日啰(二合)赞腻(五十三)摩(引)贺(引)赞腻(五十四)矫(引)哩(五十五)巘驮(引)哩(五十六)来里赞拏(引)里(五十七)么(引)蹬儗(五十八)卜羯斯舍嚩哩捺啰(二合引)弭腻(五十九)劳(引)捺哩(二合)抳(六十)萨嚩(引)啰他(二合)娑(去声引)驮[宁*页] (六十一)贺曩贺曩(六十二)萨嚩设咄噜(二合)喃诺贺诺贺(六十三)萨嚩讷瑟吒(二合)南(六十四)毕[口*(肄-聿+(企-止+米))](二合引)多比舍(引)左拏(引)枳[宁*页](引)南(引六十五)么弩洒(引)么弩洒喃(引六十六)跛左跛左(六十七)纥哩(二合)乃阎尾陀网(二合)娑野尔(引)尾耽(六十八)萨嚩讷瑟吒(二合)疙啰(二合)贺(引)喃(引六十九)曩(引)舍野曩(引)舍野(七十)萨嚩播(引)跛[宁*页]铭啰乞洒啰乞洒(二合)[牟*含](引七十一)萨嚩萨怛嚩(二合引)难左(七十二)萨嚩婆庾(引)钵捺啰(二合)吠(引)毗药(二合七十三)萨嚩讷瑟吒(二合引)南(引)满驮能矩噜(七十四)萨嚩枳里尾(二合)洒曩(引)舍[宁*页](七十五)沫(鼻声引)多难(上声)腻么(引)[宁*页][宁*页]左黎底致(上声下同)底致[宁*页](七十六)咄[齿*来]具(引)啰抳味(引)啰抳(七十七)钵啰(二合)[革*(廿/(ㄇ@人)/戊)]啰三么[口*(肄-聿+(企-止+米))] (七十八)赞拏(引)里(七十九)么蹬只(八十)[革*(廿/(ㄇ@人)/戊)]拶嘶素噜卜羯斯舍嚩哩饷迦里捺啰(二合)尾腻(八十一)诺贺[宁*页]跛左[宁*页]沫娜[宁*页](八十二)萨啰罗萨啰黎(八十三)萨啰揽陛呬(去声引)曩(八十四)末地庾(二合引)得讫哩(三合)瑟吒(二合八十五)尾娜(引)哩抳(八十六)尾驮(引)哩抳(八十七)么呬里(八十八)么护(引)么护(引)里[宁*页] (八十九)萨奶[宁*页]萨拏伴霁(九十)满帝满底[宁*页](九十一)满帝斫讫啰(二合)嚩(引)枳[宁*页](九十二)惹黎祖黎(九十三)舍嚩哩舍么哩舍(引)嚩哩(九十四)萨嚩弭野(二合引)地贺啰抳(九十五)祖(引)腻祖(引)腻[宁*页](九十六)[宁*页]弭[宁*页]弭(九十七)[宁*页]泯驮哩底哩(二合)路(引)迦惹贺[宁*页](九十八)底哩(二合)路迦路迦羯哩(九十九)怛[口*束*页] (二合引)驮(引)睹迦弭野(二合)嚩路(引)枳[宁*页](一百)嚩日啰(二合)跛啰戍播(引)舍渴誐斫讫啰(二合)底哩戍(引)啰震跢(引)么抳(一)么诃(引)尾儞野(二合引)驮(引)啰抳(二)啰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牟*含](引)么么萨嚩萨怛嚩(二合引)难左(二)萨嚩怛啰(二合)萨嚩娑他(二合引)曩蘖怛写(四)萨嚩讷瑟吒(二合)婆曳(引)毗药(二合五)萨嚩么弩洒(引)么弩洒婆曳(引)毗药(二合六)萨嚩尾野(二合引)地毗药(二合七)嚩日[口*(匕/示)*(入/米)](二合)嚩日啰(二合)嚩底(八)嚩日啰(二合)播(引)抳驮[口*(匕/示)*(入/米)](九)呬里呬里(十)弭里弭里(十一)唧里唧里(十二)悉里悉里(十三)嚩啰嚩啰嚩啰祢(引十四)萨嚩怛啰(二合)惹野腊第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五)播(引)跛尾娜(引)啰抳(十六)萨嚩弭野(二合引)地贺啰抳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七)萨嚩怛啰(二合)婆野贺啰抳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八)娑嚩(二合)娑底(二合)婆嚩都么么(某甲)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九)扇(引)底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补瑟置(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一)惹野都惹曳(引)惹野嚩底(二十二)惹野尾补罗尾么黎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三)萨嚩怛他(引)蘖多(引)地瑟姹(二合)曩布啰底(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四)唵(引)步哩步哩嚩日啰(二合)嚩底(二十五)怛他蘖多纥哩(二合)乃野布啰抳散驮(引)啰抳(二十六)末罗末罗惹野尾儞曳(二合引)吽吽癹吒癹吒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二十七)

   Nama.h sarvatathaagataanaa^m namo nama.h sarvabuddha bodhi-sattva-buddha-dharma-sa^mghebhya.h, tadyathaa. O^m vipragarbhe vipula vimale vimala garbhe vimale jaya garbhe vajra jvaalaa garbhe, gati gahane, gagana vi`sodhane, sarva papa vi`sodhane. O^m gu.navati gagana vicaari.ni, gagari.ni 2 giri.ni 2 bhagari garddhabhari, gamari 2 gahari 2 gaha 2 gargaari 2 gagari 2 ga^m- bhari 2 gabhi 2 gahi 2 gamari 2 gare 2 guha 2 guru 2 gubha 2 guri.ni 2 cale mucale samucale jaye vijaye, jagavati, aparaa- jite, sarva bhaya vigate, garbha sa^mbhara.ni, `siri 2 ciri 2 miri 2 piri 2 ghiri 2 sarva mantraa kar.sa.ni. Sarva `satruunpramathanii rak.sa 2 sarvasattvaanaa~nca sarvadaa sarva bhayebhya.h, sarva vyaadhibhya.h sarvopidravebhya.h ciri 2 viri 2 diri 2 vigataa vara.na vi`sodhani, vividhaavara.na vinaasanii muni 2 muci 2 muli 2 cili 2 kili 2 mili 2 kamale vimale, jaye jayaavahe, jayavati vi`se.sa vati bhagavati ratna maku.ta maalaadhari vajra vividha vicitrave`sa dhaari.nii bhagavati mahaa vidyaa devi rak.sa 2 mama sarva sat- tvaanaa~nca samantaa sarvatra sarvapaapa vi`sodhanii, huru 2 curu 2 muru 2 rak.sa 2 maa^m sarvasattvaanaa~nca anaathaantra.naanalayanaana paraaya.naanya(pa?)rimocaya sarvadu.hkhebhya.h ca.n.di 2 ca.n.do 2 ca.n.dini 2 vegavati sarva du.s.tanivara.nii vijaya vaahini huru 2 muru 2 curu 2 turu 2 maayupaalinii, sura vara pramathanii, sarva deva ga.na puujite ciri 2 dhiri 2 samantaavalokite prabhe 2 suprabhe 2 vi`suddhe, sarva paapa vi`sodhanii dhara 2 dhara.niindhare suru 2 sumuru 2 rurucale caaraya 2 sarvadu.s.taanpuraya 2 aasaa^m mama sarva sattvaanaa~nca kuru 2 `srii vasundhare jayakamale juli 2 varadiikuse. O^m padma vi`suddhe `sodhaya 2 `suddhe 2 bhara 2 bhiri 2 bhuru 2 ma^ngala vi`suddhe pavitra mukhi, kha^ngiri 2 khara 2 jvarita `si.sare, samantaavalokita prabhe, `subha 2 pravi`sud- dhe samanta prasaarita vabhaasita `suddhe jvala 2 sarva deva ga.na samaakar.si.ni, satyaprate, O^m hrii tra^m, tara 2 taaraya 2 maa^m saparivaaraan sarvasattvaanaa~nca, naaga vilokite, huru 2 laghu 2 hutu 2 tuhu 2 k.si.ni 2 sarvagraha bhak.si.ni pi^ngali 2 muci 2s umu 2 suvicare, tara 2 naagavilokini taaravantu^m maa^m saparivaaraan sarvasattvaanaa~nca sa^msaar.na vaaha*gavati a.s.thamahaa bhayebhya.h sarvatra samantena di`saavandhena vajra praakaara vandhena vajrapaa`sa vandhena vajrajvaali vajra jvaalaa vi`suddhena; bhuri 2 bha- gavati garbhavati garbha `sodhanii, kuk.sisampuura.ni, jvala 2 cala 2 O^m jvalani 2 var.satu deva samantena divyodakenaam.rta var.sa.ni, devataavataara.nii, abhi.si~ncantu sugata varavacanaam.rta varavapuu.se. Rak.sa 2 mama sarvasattvaanaa~nca sarvatra sarvadaa sarva bhayebhya.h sarvopodravebhya.h sarvopasargebhya.h sarva vyaadhibhya.h sarva du.s.ta bhayabhiitebhya.h sarva kalikalaha vigraha viivaada du.hkha pradurunimirttaa ma^ngala paapa vi`sodhanii, kuk.si sa^mpuura`si, sarva yak.sa raak.sasa naaga vidaari.ni cala 2 vala 2 varavati jaya 2 jayantu maa^m sarvatra sarva kaala^m sidhyantu me. Iyam mahaa vidyaa saadhaya ma.n.dalaanughaataya vigh- naan jaya 2 siddhe sidhya 2 buddhya 2 puuraya 2 puura.ni 2 puurayaa`saa^m maa^m saparivaaraa^m sarva sattvaanaa~nca sarva didyo*^nga- tamuurtte jayottari, jayakarii jayavati ti.s.tha 2 bhagavati samayam:anupaalaya tathaagata h.rdaya `suddhe vyavalokaya mama saparivaa- ra^m sarva sattvaanaa~nca aa`saa^m puuraya traaya svamaamaa*.s.tha mahaadaaru.na bhayebhya.h sarvaasiiperipuuraya traaya svamaa^m mahaa bha- yebhya.h, sara 2 prasara 2 sarvaavara.na vi`sodhani samantaakaara ma.n.dala vi`suddhe vigate 2 vigatamala sarva vigatamala vi`sodhani k.si.ni 2 sarvapaapa vi`suddhe, mala vi`suddhe tejavati tejovati, vajre vajravati trailokyaadi.s.thite svaahaa, sarva tathaagata muurddhna- bhi.sikte* svaahaa, sarva buddha bodhisattvaabhi.sikte svaahaa, sarva devataabhi.sikte svaahaa, sarva tathaagata h.r.dayaadhi.s.thita h.rdaye svaahaa, sarva tathaagata h.rdaya samaye siddhe svaahaa, indre indravati indra vyavalokite svaahaa, brahme brahmaadhyuu.site svaahaa, vi.s.nu namask.rte svaahaa, mahe`svara vandita puujitaayai svaahaa, vajra dhara vajra paa.ni vala viiryaadhi.s.thiite svaahaa, dh.rtaraa.s.traaya svaahaa, viruudhakaaya svaahaa, viruupaak.saaya svaahaa, vai`sravanaaya svaahaa, catur mahaa raaja namas k.rtaaya svaahaa, jamaaya svaahaa, jama puujita namask.rtaaya svaahaa, varu.naaya svaahaa, marutaaya svaahaa, mahaa marutaaya svaahaa, agnaye svaahaa, naagavilokitaaya svaahaa, devaga.nebhya.h svaahaa, vaayave svaahaa, naagavilokitaaya svaahaa, devaga.nebhya.h svaahaa, naagaga.nebhya.h svaahaa, yak.saga.nebhya.h svaahaa, raak.sasaga.nebhya.h svaahaa, gandharva ga.nebhya.h svaahaa, apasmaara ga.nebhya.h svaahaa, asuraga.nebhya.h svaahaa, garu.da ga.nebhya.h svaahaa, kinnara ga.nebhya.h svaahaa, mahoraga ga.nebhya.h svaahaa, manu.sya ga.nebhya.h svaahaa, amanu.sya ga.nebhya.h svaahaa, sarva grahebhya.h svaahaa, sarva bhuutebhya.h svaahaa, sarva pretebhya.h svaahaa, sarva pi`sacebhya.h svaahaa, sarvaapasmaarebhya.h svaahaa, sarva kumbhaa.n.debhya.h svaahaa, sarva puu.tanebhya.h svaahaa, sarva ka.ta-puu.tanebhya.h svaahaa, sarva du.s.ta pradu.s.tebhya.h svaahaa. O^m dhuru 2 O^m turu 2 svaahaa, O^m kuru 2 svaahaa, O^m curu 2 svaahaa, O^m muru 2 svaahaa, O^m hana 2 svaahaa, sarva `satrunaa^m svaahaa, O^m phaha 2 sarva du.s.taanaa^m svaahaa, O^m paca 2 sarva prabhyarthika prabhyamitraa^m svaahaa, ye mamaahitair.si.nas te.saa^m `sariira^m jvaalaye svaahaa, sarva du.s.ta cittaanaa^m svaahaa, jvalitaaya svaahaa, samanta jvaalaaya svaahaa, vajraa jvaalaaya svaahaa, maa.nibhadraaya svaahaa, puur.na bhadraaya svaahaa, samanta bhadraaya svaahaa, mahaa mahanta bhadraaya svaahaa, kaalaaya svaahaa, mahaa kaalaaya svaahaa, maat.rga.naya svaahaa, yak.si.ninaa^m svaahaa, raak.sa`siinaa^m svaahaa, pre.ta pi`saaca .daakiniinaa^m svaahaa, aakaa`sa maat.r.naa^m svaahaa, samudra gaaminiinaa^m svaahaa, samudra vaasiniinaa^m svaahaa, raatricaraa.naa^m svaahaa, velaacaraa.naa^m svaahaa, avelaacaraa.naa^m svaahaa, garbha harebhya.h svaahaa, garbhaahaa- rebhya.h svaahaa, garbha sa^mdhaara.niiye svaahaa, hulu 2 svaahaa, culu 2 svaahaa, O^m svaahaa, sva svaahaa, bhuu.h svaahaa, tuva.h svaahaa, O^m bhuur tva.h svaahaa, cili 2 svaahaa, sili 2 svaahaa, budhya 2 svaahaa, ma.n.dala bandhe svaahaa, `siimaavandhye svaahaa, sarva `satruu.naa bha~njeya 2 svaahaa, ............svaahaa, stambhaaya 2 svaahaa, cchinda 2 svaahaa, bhinda 2 svaahaa, bha~nja 2 svaahaa, vandha 2 svaahaa, mohaya 2 svaahaa, ma.ni vi`suddhe svaahaa, suurya suurya vi`suddhe svaahaa, sodhaaniiye svaahaa, visodhaniiye svaahaa, candre 2 puur.na candre svaahaa, grahe- bhya.h svaahaa, nak.satrebhya.h svaahaa, pi`saacebhya.h svaahaa, vi`svebhya.h svaahaa, `sivebhya.h svaahaa, `saantibhya.h svaahaa, svastyayanebhya.h svaahaa, `siva^mkari svaahaa, `sa^mkari svaahaa, `saanti^m kari svaahaa, puu.s.ti^m kari svaahaa, valavarddha.ni svaahaa, `sriikari svaahaa, `sriivarddha.ni svaahaa, `sriijvaalini svaahaa, namuci svaahaa, maruci svaahaa, vegavati svaahaa. O^m sarva tathaagata muurtte svaahaa, pravara vigata bhaye samaya svamaa^m bhagavati sarva paapaan h.rdaya.h svastir bhavatu mama saparivaarasya sarva sattvaa naa~nca muni 2 vimuni 2 cari calane bhaya vigate bhaya hari.ni bodhi 2 bodhaya 2 buddhili 2 cumvili 2 sarva tathaagata h.rdaya ju.s.te svaahaa.
   (自唵嚩日啰至萨嚩贺此真言梵本缺)
   O^m muni 2 muni vare abhi.si~ncantu mama saparivaarasya sarva sattvaanaa~nca sarva tathaagataa sarva vidyaabhi .sekai.h mahaa vajra kavaca mudraa mudritai.h sarva tathaagata h.rdayaadhis.thita vajra svaahaa.
   O^m am.rtavare vara 2 pravara vi`suddhe huu^m huu^m pha.t 2 svaahaa. O^m am.rta vilokini garbha sa^mrak.si.ni aakar.sani huu^m 2 pha.t 2 svaahaa. O^m vipule vimale jayavale jayavaahini am.rte huu^m huu^m pha.t svaahaa. O^m bhara 2 sambhara 2 indriiyavala vi`sodhani huu^m 2 pha.t 2 svaahaa.
   Namo buddhaaya namo dharmaaya nama.h sa^mghaaya. Namo bhagavate `saakya-munaye mahaa-kaaru.nikaaya tathaagataayaarha^mte samyak-sa^mbuddhaaya. nama.h samastebhya.h samyak-sambuddhebhya.h, bhaavanaitan namas k.rtya buddha-`sasana-v.rddhaye. Aha^m idaanii^m pravak.syaami sarva-sattvaanaanuka^mpayaa. imaa^m vidyaa^m mahaa-tejaa^m maha-vala-paraakramiidhva^m*. yasyaa^m bhaa.sita-ma- traayaa^m muniinaam vajra-mayaasane. maaraa`sca maara-kaayaa`sca grahaa.h sarva-vinaayakaa.h. vighnaa`sca santiyekecit tat k.sa.naadvilaya^m gataa.h. tadyathaa. O^m giri 2 giri.ni 2 girivati gunavati aakaa`savati aakaa`sa vi`suddhe, sarva paapa vigate, aakaa`se gaganatale, aakaa`sa vicaari.ni, jvalita `sisare. ma.ni mauktikakharitaulidhare suke`se sa vajre, sunetre suvar.na, suve`se, gaure, atiite, anaagate, prabhyut- panne. nama.h sarve.saa.m buddhaanaa^m jvalita tejasaa^m, buddhe subuddhe bhagavati surak.sa.ni. ak.saye suk.saye, suk.same supra- bhe sudane sudaante vade varade suvrate, bhagavati bhadravati, bhadre subhadre vimale. jaya bhadre praca.n.de, ca.n.de, ca.n.di 2 vajra ca.n.de mahaa ca.n.de dyo(gau?)ri ga^mdhaari, ca.n.daali, maata^ngi vacasi, sumati, pukkasi, `savari `savari `sa^mkari, drami.dii, raudri.nii, sarvaartha saadhanii hana 2 sarva `satruuna, .dhaha 2, sarva du.s.taan, preta pi`saaca. .dakininaa^m manu.syaamanu.syaa.naa~nca paca 2 h.rdaya^m vidhva^m sayajiivitam sarva du.s.ta grahaanaa^m naa`saya 2 sarva paapaani me bhagavati rak.sa 2 maa^m sarva sattvaanaa~n ca sarvatra sarvadaa sarva bhayopadravebhya.h sarva du.s.taanaa^m va^mdhana^m kuru 2 sarva kilvi.sanaa`sanii, maarka.n.de, m.rtyur da- .n.dani vaara.nii maana da.n.de maanini mahaa maanini maadhaanerini. cala vicale. ci.ti*2 viti 2 miti 2 nidi nidite dyori.nii viiri.nii pravarasamare ca^n.daali maata^ngiruundhasi. sarasivacisa, sumati, purkvasi, `savari `saavari, `sa^mkari, drami.di, draamidi, .dhahari*, pacari, paacari, marddanii, sarale, saralambhe, hiina madhyonk.r.s.ta vidaari.ni vidhaari.ni, mahile 2 mahaa mahiile, niga.de niga.dabha~n ca, matte mattini, daante, cakre cakra-vaakini, jvale 2 jvuule jvalini, `savari, `saavari, sarva vyaadhi hara.ni, cuu.di 2 cuu.dini 2 mahaa cuu.dinii, nimi 2 nimindhari triloka dahani, tril kaa lokakari. traidhaatuka vyavalokani, vajra para`su mu^ngara khanga cakra tri`suula cintaamani maku.ta mahaa vidyaa dhaara.ni rak.sa 2 maa^m sarva sattvaanaa~n ca sarvatra sarva sthaana gatam sarva du.s.ta bhayebhya.h sarva ma- nu.syaamanu.sya bhayebhya.h sarva vyaadhibhya.h. vajre vajravati. vajrapaa.ni dhare, hili 2 mili 2 kili 2 cili 2 sili 2 vara 2 va- rade sarvatra jaya labdhe svaahaa. sarva paapa vidaari.nii svaahaa. sarva vyaadhi hara.nii svaahaa. garbha sambhara.nii svaahaa. sarva `satruuhara.nii svaahaa. svastirbhavatu mama sarva sattvaanaa~n ca svaahaa, `saanti karii svaahaa. pu.s.tikarii svaahaa. vala varddha.nii svaahaa. O^m jayatu jaye jayavati kamale vimale svaahaa. vipule svaahaa. sarva tathaagata murtte svaahaa, O^m bhuuri mahaa saanti svaahaa, O^m bhuu.h bhuuri 2 vajravati tathaagata h.rdaya puuri.ni aayu.h sandhaara.ni vara 2 valavati jaya vidye huu^m 2 pha.t 2 svaahaa.(梵本加下记真言)O^m ma.ni dhari vajrini mahaa pratire huu^m 2 pha.t 2 svaahaa, O^m ma.ni vajre h.rdaya vajre maara `sainya vidaayani hana 2 sarva `satruun vajra garbhe traa`saya 2 sarva maara bhayanaani huu^m 2 pha.t 2 svaahaa.


 No. 1154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大唐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三藏宝思惟于天宫寺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诸弟子共会说法。于是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来诣佛所右绕三匝。顶礼佛足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为利益众生故。说陀罗尼神咒。令诸人天普得安乐。佛言善哉善哉大梵天王。汝能愍念一切众生。问此利益之事。汝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此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能与一切众生最胜安乐。不为一切夜叉罗刹。及癫癎病饿鬼塞揵陀鬼。诸鬼神等作诸恼害。亦不为寒热等病之所侵损。所在之处恒常得胜不为斗战怨仇之所侵害能摧他敌。厌蛊咒诅不能为害。先业之罪悉得消灭。毒不能害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水不能溺。不为雷电霹雳及非时恶风暴雨之所损害。若有受持此神咒者。所在得胜。若能书写带在颈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常为诸天龙王之所拥护。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金刚密迹四天大王。及天帝释大梵天王。毗纽天大自在天。俱摩罗军众比那夜迦。大黑天难提鸡说天等。昼夜而常随逐拥护持此咒者。又为摩帝揵拏天众。及余自在诸天神众亦如是拥护。又为诸魔天众。及诸眷属神咒诸神大威德者。所谓鸯俱施神拔折罗神。商羯罗神摩莫鸡神。毗俱知神多罗神。摩诃迦罗神度多神。斫羯罗波尼神大力神。长寿天摩诃提毗神。迦罗羯尼神花齿神。摩尼珠髻神金髻神。宾[廿/(阿-可+辛)/子]罗罗器神电鬘神。迦罗罗利神毗俱知神。坚牢地神乌陀计施神。什伐栗多那那神大怒神。执剑神摩尼光神。阇知尼神一阇吒神。佛陀陀罗波利尼神楞鸡说神。并余无量诸天神等。彼诸天众悉来拥护。若此神咒在身手者。鬼子父母摩尼跋陀神。富那跋陀神力天大力天。胜弃尼神俱吒檀底神。功德天大辩天等。恒常随逐而拥护之。若有女人受持此神咒者。有大势力常当生男。受持胎时在胎安隐。产生安乐无诸疾病。众罪消灭必定无疑。以福德力财谷增长。所说教令人皆信受。常为一切之所敬事。应当洁净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持此咒者。当得安乐无诸疾病色相炽盛。圆满吉祥福德增长。一切咒法皆得成就。带此咒者虽未入坛。即成入一切坛。与入坛者成同其行。不作恶梦重罪消灭。有起恶心来相向者。不能为害持此咒者。一切乐欲所求皆得。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那牟[口*萨]婆怛他揭多囔(一)那牟勃陀哒摩僧祇(只曳反)瓢(毗[口*耶]反上二)唵(三)毗补罗[口*(揭-人+乂)]鞞(四)毗末[(上/矢)*(入/米)]阇(上)[口*耶][口*(揭-人+乂)]鞞(五)筏折啰(二合)时嚩(无我反二合)罗[口*(揭-人+乂)]鞞(六)揭底(丁儞反)伽诃泥(七)伽伽那毗输(重)达泥(八)[口*萨]婆跛波毗输(重)达泥(九)唵(十)瞿拏(尼何反)跋底(丁儞反十一)伽伽唎尼(十二)祁唎祁唎(十三)伽末唎(十四)伽诃伽诃(十五)伽揭唎伽揭唎(十六)伽伽唎伽伽唎(十七)钳(巨严反长)婆(长)唎钳(长)婆(重)唎(十八)揭底(丁儞反)揭底(十九上同)伽末泥伽唎(二十)瞿嚧瞿嚧瞿嚧尼(二十一)折(之列反)隶折(之列反)隶牟质隶(二十二)逝曳毗逝曳(二十三)[口*萨]婆婆(重)[口*耶]毗揭底(丁儞反二十四)揭婆三婆啰尼(二十五)私唎徙唎(二十六)以唎以唎(二十七)三曼多迦唎沙(去)尼(二十八)设睹噌钵啰(二合)末咃儞(二十九)[口*络]叉(切我反下同)[口*络]叉么么(某甲)写(三十)毗唎毗唎(三十一)毗揭多筏啰尼(三十二)婆(重)[口*耶]波舍苏哩苏哩(三十三)质里迦末隶(三十四)视曳(三十五)视[口*耶]婆醯(三十六)视[口*耶]婆底(丁礼反三十七)婆伽跋底(丁礼反三十八)褐啰(二合)怛那(二合)摩俱吒摩罗达唎(三十九)毗质多罗(二合)鞞沙波陀唎尼(四十)婆伽跋底(丁礼反)苾地[口*耶](二合)弟(上)毗(四十一)[口*络]叉都摩(引吽某甲)写(四十二)三曼多迦啰毗输(重)达儞(四十三)呼嚧呼嚧(四十四)诺刹怛啰(二合)摩罗陀唎尼(四十五)毡拏毡拏毡尼(四十六)鞞伽跋帝(四十七) [口*萨]婆[宋-木+(乏-之+友)]瑟吒(知刚反二合)儞婆啰尼(四十八)设睹噜(二合)博叉钵啰(二合)末咃儞(四十九)毗阇[口*耶]婆呬(五十)虎嚧虎嚧(五十一)姥嚧姥嚧(五十二)朱嚧朱嚧(五十三)阿(去)庾波剌儞(五十四)苏啰婆啰摩闼儞(五十五)[口*萨]婆提婆多补视底(丁儞反五十六)地唎地唎(五十七)三曼多婆卢吉帝(五十八)钵啰(二合)鞞(重五十九)苏钵啰(二合)婆(重)输(去)悌(六十)[口*萨]婆跛波毗输(重)达儞(六十一)驮啰驮啰驮啰尼(六十二)跋啰驮[口*(隶-木+士)](六十三)苏姥苏姥(六十四)苏姥嚧折(之列反)隶(六十五)折(之列反)隶遮啰[口*耶][宋-木+(乏-之+友)]瑟吒(知刚反下同六十六)晡啰[口*耶]阿(长)赏(长六十七)施唎(二合)婆晡陀啰折[口*耶]迦末隶(六十八)器史(二合)尼(上)器史(二合)尼(上六十九) [口*萨]婆提婆多婆啰(去长)陀[寄-可+鸟](二合)俱施(七十)唵(七十一)钵特摩(二合)毗输(去)提(七十二)输(重)达儞输(去)提(七十三)婆(重)啰婆(重)啰(七十四)毗(重)唎毗(重)唎(七十五)步(重)嚧步(重)嚧(七十六)恾刈罗摄苾提(二合七十七)跋苾多啰(二合)目溪(七十八)羌迦唎(七十九)佉啰佉啰(八十)时嚩 (二合)栗多室[口*(隶-木+士)](八十一)三曼多钵啰(二合)萨唎多婆婆(重)志多输(去)提(八十二)时嚩(二合)罗时嚩(二合)罗(八十三)[口*萨]婆提婆提拏三磨羯唎沙(二合)尼(八十四)[口*萨]底[口*耶](上二合)筏底(丁夷反八十五)怛啰怛啰(八十六)那伽毗卢羯儞(八十七)罗呼罗呼(八十八)呼努呼努(八十九)刹尼刹尼(九十)[口*萨]婆揭啰(二合)诃薄刹尼(九十一)[卑*孕](卑孕反)揭离[卑*孕](卑孕反)揭离(九十二)朱姥朱姥苏姥苏姥(九十三)毗折(之列反)[口*(隶-木+士)](九十四)怛啰怛啰(九十五)多啰[口*耶]睹摩(引吽)某甲写摩诃倍[口*耶](九十六)三牟达啰(二合)娑伽啰钵唎演(二合)多波多罗伽伽那(九十七)娑曼底那(九十八)跋折啰(二合)时嚩(二合)啰毗输(去)提(九十九)部唎部唎(一百)揭婆筏底(丁礼反)揭婆毗输(重)达儞(一)俱器史(二合)三晡啰尼(二)阇罗遮罗阇栗儞(三)钵啰(二合)筏唎沙都提婆(无鹅反)娑曼帝那(四)侄毗喻(二合)陀计那(五)阿蜜[口*栗](二合)多筏唎沙(二合)尼(六)提婆多(引阿)婆多[口*栗]尼(七)阿毗诜遮都迷(八)阿蜜[口*栗] (二合)多跋啰婆晡晒(九)[口*络]叉[口*络]叉么摩(某甲)写(十) [口*萨]婆怛啰(二合十一)[口*萨]婆陀(平十二)[口*萨]婆婆(重)曳瓢(上十三) [口*萨]蒲乌(二合)波达啰(二合)陛瓢(上十四)[口*萨]蒲乌(二合) 钵[口*萨]只(只曳反)瓢(上十五)[口*萨]婆突瑟吒(二合)婆(重)曳毗怛写(十六)[口*萨]婆羯利羯罗诃(十七)毗揭啰(二合)诃毗婆陀(十八)突飒乏(二合)钵那(二合十九)突[口*栗](二合)儞蜜多(引)阿恾刈略夜(平二合二十)跛波毗那设儞(二十一)[口*萨]婆药夫啰刹娑儞婆啰尼(二十二)娑啰尼萨[口*(隶-木+士)](二十三)婆罗婆罗(二十四)婆罗跋底(丁儞反二十五)阇[口*耶]阇[口*耶]都摩(引吽某甲)写(二十六)[口*萨]婆怛啰(二合二十七)[口*萨]婆迦(去)蓝(二十八)悉殿都苾地[口*耶](二合)娑(去)陀(上)[口*耶](二十九)[口*萨]婆曼荼啰娑(去)达儞(三十)阇[口*耶]悉提(三十一)悉提苏悉提(三十二)悉地[口*耶](二合)悉地[口*耶](二合三十三)勃地[口*耶](二合)勃地[口*耶] (三十四)晡啰(上)尼晡啰(上)尼(三十五)[口*萨]婆苾地[口*耶](二合引阿)地揭多姥[口*栗](二合)坻(三十六)阇瑜怛隶阇[口*耶]跋底(丁礼反三十七)瑟咤(二合)底(丁礼反三十八)底(丁儞反)瑟咤(二合)底(丁儞反)瑟咤(二合三十九)三昧[口*耶]摩努波赖[口*耶](四十)怛他揭多输(去)提(四十一)毗[口*耶](二合)婆卢迦(去)[口*耶]都摩(引吽某甲)写(四十二)阿瑟吒(知哥反)苾颉[口*临](二合)摩诃婆(重)[口*耶]陀噜(引论)尼(四十三)萨啰(二合)萨啰(二合四十四)钵啰(二合)萨啰(二合)钵啰(二合)萨啰(二合四十五)[口*萨]婆筏啰拏(尼何反)毗输(重)达儞(四十六)三曼多(引阿)迦啰曼茶罗输(去)提(四十七)毗揭坻毗揭坻(四十八)毗揭多末隶输(重)达儞(四十九)器史(二合)尼器史(二合)尼(五十)[口*萨]婆跋波毗输(去)提(五十一)末罗毗输(去)提(五十二)帝阇跋底(丁儞反)跋折啰(二合)跋底(丁儞反五十三)帝[口*(隶-木+士)](二合)卢枳[口*耶] (二合引阿)地瑟耻(二合)底(丁礼反)莎呵(五十四)[口*萨]婆怛他揭多姥啰陀(二合引阿)毗(重)色讫底(丁礼反)莎呵(五十五)啰婆菩提萨埵(引阿)毗色讫底(丁礼反下同)莎呵(五十六)[口*萨]婆提婆多(引阿)毗(重)色讫底莎呵(五十七)[口*萨]婆怛他揭多颉[口*栗](二合)驮(上)[口*(隶-木+士)](引阿)地瑟耻(二合)底莎呵(五十八)[口*萨]婆怛他揭多三昧[口*耶]悉弟莎呵(五十九)印侄[口*(隶-木+士)](二合)印陀罗(二合)跋底(丁儞反)印陀啰(二合)毗[口*耶] (二合)婆卢吉底莎呵(六十)勃啰(二合)醯迷勃啰(二合)醯迷勃啰(二合)呵摩(二合)地瑜(二合)瑟底莎呵(六十一)鼻瑟努(居矩反二合)那么悉吉[口*栗](二合)底莎呵(六十二)摩醯湿嚩啰(二合)那摩悉吉[口*栗](二合)底莎呵(六十三)跋折啰(二合)陀(长)啰跋折啰波尼婆罗毗嚟(二合) [口*耶](引阿)地瑟耻底莎呵(六十四)跌唎(二合)底(丁儞反)啰瑟吒啰(三合)[口*耶]莎呵(六十五)毗嚧茶迦[口*耶]莎呵(六十六)毗嚧波叉[口*耶]莎呵(六十七)裴室啰(二合)满拏(尼何反)[口*耶]莎呵(六十八)折(之列反)咄[口*栗](二合)摩诃啰阇那么悉吉[口*栗] (二合)多[口*耶]莎呵(六十九)婆噜拏(尼何反)[口*耶]莎呵(七十)那伽毗卢枳多[口*耶]莎呵(七十一)提婆揭奶瓢莎呵(七十二)那伽揭奶瓢莎呵(七十三)药叉揭奶瓢莎呵(七十四)健闼婆揭奶瓢莎呵(七十五)阿苏啰揭奶瓢莎呵(七十六)伽噜茶(池何反)揭奶瓢莎呵(七十七)紧那啰揭奶瓢莎呵(七十八)摩呼啰伽揭奶瓢莎呵(七十九)褐啰刹娑揭奶瓢莎呵(八十)摩努晒(生债反)瓢莎呵(八十一)阿摩努晒瓢莎呵(八十二)[口*萨]婆伽[口*络](二合)醯瓢莎呵(八十三)[口*萨]婆步(重)底瓢莎呵(八十四)[门@下][口*(隶-木+士)](二合)底(丁儞反)曳(二合)瓢莎呵(八十五)毕舍(去尸[口*耶]反长)制瓢莎呵(八十六)罨波萨摩[口*(隶-木+士)](二合)瓢莎呵(八十七)割槃奶瓢莎呵(八十八)唵(八十九)度(重)嚧度(重)嚧莎呵(九十)睹(重)嚧睹(重)嚧莎呵(九十一)牟(重)嚧牟(重)嚧莎呵(九十二)诃那[口*萨]婆设睹噜(二合)囔么摩写莎呵(九十三)驮诃驮诃[口*萨]婆[宋-木+(乏-之+友)]瑟吒(二合)钵啰(二合)[宋-木+(乏-之+友)]瑟吒(二合)么摩(某甲)写莎呵(九十四)钵遮(上诸[口*耶]反)钵遮(上诸[口*耶]反)[口*萨]婆钵啰(二合)底(丁儞反) [口*耶](上二合)铁(听以反)迦钵啰(二合)底(丁儞反)[口*耶](上二合)蜜多啰(二合)么摩(某甲)写莎呵(九十五)时嚩(二合)栗多(去) [口*耶]莎呵(九十六)钵啰(二合)时嚩(二合)栗多(去)[口*耶]莎呵(九十七)地钵多(去)时嚩(二合)啰[口*耶]莎呵(九十八)三曼多钵啰(二合)时嚩(二合)栗多(去)[口*耶]莎呵(九十九)摩尼跋达啰(二合)[口*耶]莎呵(二百)布[口*栗]拏(尼何反)跋(重)陀啰(二合)[口*耶]莎呵(一)摩诃迦罗[口*耶]莎呵(二)摩底(丁儞反)哩(二合)伽拏(尼何反)[口*耶]莎呵(三)药器史(二合)尼囔莎呵(四)褐啰刹思囔莎呵(五)阿(去)迦(去)奢摩底(丁儞反二合)囔莎呵(六)三姥达啰(二合)儞婆悉儞囔莎呵(七)褐啰底(丁儞反)唎(二合)折(之列反)[口*蓝](庐奸反)莎呵(八)地婆娑折(之列反)[口*蓝](卢奸反下同)莎呵(九)底(丁儞反)唎(二合)散地[口*耶] (二合)折(之列反下同)[口*蓝]莎呵(十)鞞罗折(之列反)[口*蓝]莎呵(十一)阿(乌褐反)鞞罗折(之列反)[口*蓝]莎呵(十二)揭婆折(之列反) [口*(隶-木+士)]瓢莎呵(十三)揭婆散多(长)啰尼呼卢呼卢莎呵(十四)唵莎呵(十五)[口*萨]婆莎呵(十六)步筏莎呵(十七)步噜步筏呵(十八)质致(上)质致(上)莎呵(十九)费致费致(上)莎呵(二十)驮啰尼莎呵(二十一)陀啰尼莎呵(二十二)恶岐儞(二合)莎呵(二十三)帝殊(上)婆布莎呵(二十四)只里只里莎呵(二十五)徙里徙里莎呵(二十六)勃地[口*耶](二合)勃地[口*耶](二合)莎呵(二十七)曼茶罗悉地曳(二合)莎呵(二十八)曼茶罗畔提曳(二合)莎呵(二十九)思摩畔达尼莎呵(三十)谵婆谵婆莎呵(三十一)悉耽(二合)婆(重)悉耽(二合)婆(重)莎呵(三十二)嗔陀嗔陀莎呵(三十三)频陀频陀莎呵(三十四)畔陀畔陀莎呵(三十五)牟诲[口*耶]牟诲[口*耶]莎呵(三十六)摩尼毗输(去)提莎呵(三十七)诉[口*栗](二合)曳诉[口*栗](二合)曳苏哩(二合)[口*耶]毗输(去)提莎呵(三十八)战侄[口*(隶-木+士)](二合)苏战侄[口*(隶-木+士)](二合)布[口*栗]拏(尼阿反)战侄[口*(隶-木+士)](二合)莎呵(三十九)诺刹多啰(二合)[口*耶]莎呵(四十)室吠(无废反)莎呵(四十一)扇(长)底(丁儞反)曳莎呵(四十二)苏嚩(无我反二合)悉底(丁儞反)吔(二合)也儞莎呵(四十三)施梵(无绀反二合)羯唎扇(重长)底(丁儞反)羯唎布瑟致(二合)跋喇驮(重二合)儞莎呵(四十四)室唎(二合)羯哩莎呵(四十五)室唎(二合)[口*耶]跋唎(二合)驮儞莎呵(四十六)室唎(二合)[口*耶]时嚩(二合)罗儞莎呵(四十七)那牟支莎呵(四十八)摩噜支莎呵(四十九)鞞伽筏底(丁礼反)莎呵(二百五十)
   右已前是根本咒竟
   一切佛心咒
   唵(一)[口*萨]婆怛他揭多慕[口*栗](二合)帝(二)钵啰(二合)筏啰揭多婆(重)曳(三)奢摩演都么摩(某甲)写[口*萨]婆跛闭瓢(四)莎悉底(丁儞反二合)啰婆(重二合)筏都(五)牟支牟支毗牟支(六)遮唎遮罗儞(七)揭帝(八)婆(重)陀(重)啰奶(九)步(长)地步(长)地(十)步陀(重)[口*耶]步陀(重)[口*耶](十一)勃地利勃地临(十二)[口*萨]婆怛他揭多颉[口*栗](二合)驮(上)[口*耶] (十三)树瑟[齿*来](二合十四)莎呵(十五)
   一切佛心印咒
   唵(一)跋折啰(二合)跋底(丁儞反二)跋折啰(二合)钵啰(二合)底(丁儞反)瑟耻(二合)多输(去)提(三)怛他揭多姥陀啰(二合四)地瑟咤那地瑟耻(二合)底莎呵(五)
   灌顶咒
   唵(一)牟儞牟儞牟儞筏[口*(隶-木+士)](二)阿毗(重)诜者都咩(三)[口*萨]婆怛他揭多摩(引吽某甲)写(四)[口*萨]婆苾他[口*耶](二合)毗晒罽(平五)摩诃跋折啰(二合)筏遮姥陀啰(二合)姥地唎(二合)底(丁儞反六)怛他揭多颉[口*栗](二合)驮(上)[口*耶](七)地瑟耻(二合)多跋折[口*(隶-木+士)](二合)莎呵(八)
   灌顶印咒
   唵(一)阿蜜[口*栗](二合)多筏[口*(隶-木+士)](二合二)嚩啰嚩啰(三)钵啰(二合)嚩啰毗输(去)提(四)[含*牛][含*牛](五)泮吒泮吒(六)莎呵(七)
   结界咒
   唵(一)阿蜜[口*栗](二合)多毗卢羯儞(二)揭婆(重二合)[口*络]刹尼(上三)阿羯啰沙(二合)尼(上四)[合*牛][合*牛](五)泮吒泮吒(六)莎呵(七)
   佛心咒
   唵(一)毗摩隶(二)阇[口*耶]筏底(丁儞反三)阿蜜[口*栗]帝(四)[含*牛] [合*牛][合*牛][含*牛](五)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六)莎呵(七)
   心中心咒
   唵(一)跋(重)啰跋(重)啰(二)三跋啰(三)印地(音涅)[口*栗](二合) [口*耶](四)毗输(重)达儞(五)[合*牛][含*牛](六)噌嚧遮隶(七)莎呵(八)
   (注平上去入者依四声借音。读注二合者半上二字连声合。读注重者喉声重。读注长者长声。读注引阿者。引上字入阿中。接下字读引论等类可知。哒揭啰[口*萨]唎嚧噜[口*络]哩[口*路][口*(隶-木+士)][口*临][口*梨][口*蓝]等字。傍加口者转舌声。读囔[口*耶]咃等字傍加二点者。取半者不全声读耳)
   尔时世尊说此神咒已告大梵言。若有暂闻此陀罗尼者。彼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一切罪障悉得消灭。若能诵持者。当知是人即是金刚之身。火不能烧。大梵当知如迦毗罗大城。罗睺罗童子在母胎时。其母释种女耶输陀罗自投火坑。于时罗睺罗在母胎中忆念此咒。其大火坑寻即变成莲华之池。此是神咒力故。以是因缘火不能烧。佛告大梵毒不能害者。如善游城丰财长者子。善持诸余一切禁咒。恃咒力故。召摄德叉迦龙王忘不结界。其龙嗔怒啮损。是人受大苦恼。命在须臾无能救者。于其城中有一优婆夷名曰无垢。常持此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其优婆夷起大慈悲。心生怜愍往诣其所。以此咒咒之才经一遍。其毒消灭还得本心。时长者子于无垢边。受持此咒忆念在心。是故当知毒不能害。复次大梵波罗柰城有王名曰梵施。时邻国王有大威力。起四种兵来罚梵施。时四种兵入至波罗柰城。其王梵施既知是已。敕城内人汝等勿怖。我有神咒名随求即得陀罗尼。此咒神力能摧他敌及四种兵。其时梵施澡浴清净着新净衣。书写此咒持在身上。即往入阵王独共战。四兵降伏来归梵施。大梵当知此神咒有大威力。如来印可常应忆念。当知此咒于佛灭后利益众生
   复次大梵若有人带此咒者。当知如来以神通力拥护是人。当知是人是如来身。当知是人是金刚身。当知是人是如来藏身。当知是人是如来眼。当知是人披金刚甲。当知是人是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身。当知是人能摧伏一切怨敌。当知是人所有罪障悉皆消灭。当知是咒能除地狱一切苦难。大梵当知昔有比丘有少信心。于如来戒有所缺犯而行偷盗。现前僧物及常住僧物。四方僧物独将入已。而是比丘后遇重病受大苦恼。有一优婆塞婆罗门起大慈悲。书此神咒系病比丘颈下。系已应时一切病苦悉皆消灭。于后寿尽命终堕于阿鼻地狱。其比丘尸殡在塔中咒在尸上。其比丘塔今由现在满足城南。因此比丘暂入地狱。诸受罪者所有苦痛。悉得止息普得安乐。其地狱中所有火聚亦皆消灭。是时狱卒见是事已甚大惊怪。具以上事白阎罗王。时阎罗王告狱卒言。是大威德先身舍利。汝等可往满足城南看有何物。于是狱卒受教而去。于初夜分到彼塔所。见塔光明如大火聚。于其塔中见比丘尸。尸上有此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复有诸天围绕守护。于时狱卒见此咒力不可思议。遂号此塔名为随求即得。是时狱卒寻即回还。具所见事白阎罗王。其此比丘承此咒力罪障消除。即得生于三十三天。因号此天名为随求即得天子。大梵当知如法书写。此咒带持在于身者。常无苦恼。利益一切恐怖悉除
   复次大梵如消阿魏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毗蓝婆。库藏盈溢金银充满多饶财谷。于是长者身作商主。乘大船舶入于大海。于大海中遇低弥黎鱼欲坏其船。海中龙王复生嗔怒。起大霹雳雨金刚雹。尔时诸人极大忧怖。是时商主告诸商人。汝等勿怖我有方计。于此厄难毕得解脱。众商人言善哉善哉。其时商主寻即如法。书写此咒安置幢头。其鱼应时即见此船。有大光明如大火聚。其鱼退缩彼诸龙等。见是相已悉起慈心。是时商主及诸商人。心大欢喜得达宝所。是故大梵当写此咒安置幢头。能除一切恶风。非时寒冻卒起黑云。雨下霜雹皆悉止息。一切蚊虻蝗虫及诸余类。食苗稼者自当退散。一切恶兽利牙爪者不能为害。一切苗稼花果药草悉得增长。果味甘美随时成熟。诸龙王等以时降雨。复次大梵若人所求。应当如法书写此咒。随所求愿悉得成就。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善持胎藏处胎安隐。日月满足安乐产生。大梵当知于此摩伽陀国。有王名慈愍手。其王初生之时。即申右手执于母奶。其母两奶变成金色乳自流出。于其手中又能出于无量珍宝施诸众生。以是因缘名慈愍手。其王无子为求子故。设大施会供养诸佛及诸塔庙求子不得。后于夜分其王梦见净居天子。来至王所而告王言。大王当知有大神咒名随求即得。王可如法书写与大夫人。系其颈下即当得子。时王觉已至于明旦。即如法书写此大神咒。与夫人带应时有胎。日月满足生一童子。色相具足端严殊胜见者欢喜。大梵当知此神咒力。所求愿者皆得称心。复次大梵其天帝释。共阿修罗斗战之时。帝释天王带此神咒。帝释天众不被伤损。而常得胜安隐还宫。复次大梵若有人。带此神咒在于身者。一切诸佛以其神力加被是人。为诸菩萨之所赞叹。于一切处一切诤讼。斗竞言论而皆得胜。常无疾病一切灾横不能为害心无忧恼。恒为诸天之所守护。此八首咒书写带持心常忆念。一切恶梦恶相不吉祥事不及其身。此随求即得陀罗尼神咒。是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同共宣说同共印可。同共赞叹同共随喜。有大势力有大威光有大功用。一切魔众悉皆降伏。此大神咒甚难可得。复次大梵过去有佛。名开颜含笑摩尼金宝赫奕光明出现王如来。于菩提道场坐金刚座始成正觉。有无央数魔及诸眷属。来诣佛所现诸神力。作诸障难现诸恶相。作嗔怒形雨诸器仗。尔时世尊默然而坐。以慈善根力忆念此咒。才忆念已彼诸魔众。见世尊一一毛孔中。出百千万亿兵众。身被衣甲放大光明。于虚空中游行自在。时诸魔众退失神通四散驰走。复次大梵乌禅那城。有王名曰梵施。彼有一人犯王死罪。王敕令杀即将罪人。往于山中拔刀欲杀。其人右臂先带此咒。由此咒力刀出火然散坏如尘。是时法官见是事已怪未曾有。即往白王具陈上事王告法官于彼山中有夜叉窟。无量夜叉止住其中。可送罪人于彼窟内。于是法官奉教往送。罪人到窟时诸夜叉来欲食啖。咒威力故诸夜叉等。皆见其人身光赫奕。时诸夜叉将此罪人。送至窟外恭敬礼拜。于是法官复以此事具白于王。王复告言将此罪人掷置大河之中。奉教往掷。掷是人已。而不没溺履水如地。还以是事启白大王。王甚惊怪。王唤罪人问其所以。汝何所解。罪人答王臣无所解。在身唯带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王闻是已怪叹无量。佛告大梵如上所说。是咒神力汝可知之。必须书写持带于身。复告大梵若欲带此咒者。当如法书写。尔时大梵白佛言世尊。若欲书写此之神咒法则云何。佛告大梵先当结坛。于坛四角各安一瓶盛满香水。坛内画作二莲花。或三或四或五。四面周匝作莲花须。又作一大开敷莲花。其茎尽悬缯帛。又作一八叶莲花。一一叶上作一三叉戟。茎上尽悬缯帛。更作一八叶莲花。于花心中作一金刚杵。一一叶上亦作一杵。其花茎上尽悬缯帛。又作一八叶莲花。一一叶上各作一越斧。又作一莲花。于花心中画作一刀。其茎亦尽悬缯帛。又画作一剑。于剑锋上作花。其花茎上亦尽悬缯帛。又作一莲花于花心中画作一螺。又作一莲花于花心中画作一罥索。又作一莲花于花心中画作一火焰珠。烧香散花饮食果子种种供养。若欲书写带此咒者。应当依法结如是坛。余坛方法不得相杂。令写咒人先澡浴清净。着新净衣食三种白食。所谓乳酪粳米饭。无问纸素竹帛种种诸物。皆悉许用书写此咒。若有妇人求产男者。用牛黄书之。于其帛上。先向四面书此神咒。内画作一童子以宝璎珞庄严。其颈手捧一金钵盛满珍宝。又于四角各画一童子身披衣甲。又作种种印。若转轮王带者于咒心中作观世音菩萨及帝释形。又于其上作种种佛印。诸善神印悉令具足。又于四角作四天王。众宝庄严各依本方。若僧带者于咒心中。画作一金刚神众宝庄严。下作一僧[跍*月]跪合掌。金刚以手按此僧顶。若婆罗门带者。于咒心中作大自在天。若刹利带者于咒心中作摩醯首罗天。若毗舍带者于咒心中作毗沙门天王。若首陀带者于咒心中作斫羯罗天。若童男带者于咒心中作俱摩罗天。若童女带者。于咒心中作波阇波提天从此已上所拟带者。于咒心中所画作诸天神。皆须形状少年面貌喜悦。若欲持带此神咒者。并须各各自依本法。若怀胎妇人带者。于咒心中作摩诃迦罗神其面黑色。若于高幢上悬者。当于高处竖一高幢。于其幢头置一火焰珠。于其珠内安此神咒。所有一切诸恶障碍。及诸疾疫悉得消灭。若亢旱时于咒心中作一九头龙。若滞雨时亦作此龙。并当安著有龙水中。旱即下雨滞即得晴。若商人带者于咒心中作商主形。所将商众皆得安乐。持此咒人自欲带者。于咒心中作一女天。又于其内作星辰日月。若凡人带者。唯当书写此咒带之。佛告大梵若诸人等。能如法书写持带之者。常得安乐。所为之事皆得成就。现世受乐后生天上。所有罪障悉得消灭。常受持者恒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于夜梦中常得见佛。亦得一切之所尊敬。汝当护持广令流布。佛说此经已。时大梵天王闻佛所说。心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那么萨婆怛他揭哆南(一)那谟[改-己+孛]陀达摩僧祇(岐曳切)瓢(二)唵(三)毗(戾惟切)补罗(入声)揭[口*鞞](四)毗末隶阇耶揭(入声)[口*鞞](五)伐(扶揭切)舌啰什嚩啰揭[口*鞞](六)揭底伽呵泥(七)伽伽(上声)那毗输达泥(八)萨婆跛波毗输达泥(九)唵(十)瞿拏伐底(丁以切十一)伽伽(上声)唎尼(十二)只(渠以切)哩只哩(十三)伽末哩(十四)伽呵伽呵(十五)伽揭哩伽揭哩(十六)伽伽哩伽伽哩(十七)钳婆哩钳婆哩(十八)揭底揭底(同上十九)伽末泥揭[口*(隶-木+士)] (二十)瞿噜瞿噜瞿噜尼(二十一)折黎隶折隶牟折隶(二十二)社曳毗社曳(二十三)萨婆婆(重呼)耶毗揭帝(二十四)揭婆三婆啰泥(二十五)死哩死哩蜜唎蜜唎以哩以哩(二十六)三曼多迦唎沙尼(二十七)萨婆设睹噜钵啰末他儞(二十八)洛叉[口*洛]叉么么(某甲)写(二十九)毗利毗利毗羯多啰尼(三十)婆耶那舍泥(三十一)苏唎苏唎(三十二)质唎迦末隶(三十三)社曳(三十四)微社耶社耶缚醯(三十五)社耶伐底(三十六)薄伽伐底(三十七)曷罗坦那摩俱吒摩罗达唎(三十八)毗质多啰鞞沙嚧波陀唎尼(三十九)薄伽伐底苾地耶提毗(四十)[口*洛]叉睹曼(莫甘切)么么(某甲)写(四十一)三曼多迦罗毗输达儞(四十二)虎噜虎噜(四十三)诺(能得切)刹怛啰摩罗陀唎尼(四十四)毡拏毡拏毡雉儞(四十五)鞞伽伐底(四十六)萨婆突瑟吒儞嚩啰尼(四十七)设睹噜博叉钵啰末地儞(四十八)毗社耶婆呬儞(四十九)虎噜虎噜(五十)姥噜姥噜(五十一)主噜主噜(五十二)阿庾波刺儞(五十三)苏啰婆啰末他儞(五十四)萨婆提伐多补视低(五十五)地唎地唎(五十六)三曼多婆卢吉帝(五十七)钵腊鞞钵腊鞞(五十八)苏钵腊波秫提(五十九)萨婆跛波毗输达儞(六十)驮啰驮啰驮啰尼(六十一)跋啰驮[口*(隶-木+士)](六十二)苏姥苏姥(六十三)苏姥噜折[口*(隶-木+士)](六十四)折[口*(隶-木+士)]遮罗耶突瑟吒(陟更切六十五)晡啰耶阿(长呼)赏(六十六)室唎婆晡陀啰社耶迦末隶(六十七)器史尼器史尼(六十八)萨婆提婆多嚩啰陀鸯俱施(六十九)唵(七十)钵头摩毗秫提(七十一)输达儞秫提(七十二)婆啰婆啰(七十三)毗唎毗唎(七十四)步噜步噜(七十五)瞢揭罗摄苾提(七十六)波苾多啰木溪(七十七)差迦上唎(七十八)佉啰佉啰(七十九)什嚩[口*栗]多室[口*(隶-木+士)](八十)三曼多钵啰萨唎多嚩婆悉多秫提(八十一)什嚩罗什嚩罗萨婆提嚩揭(入声)孥(八十二)三摩揭[口*栗]沙尼(八十三)萨底伐底(八十四)怛啰怛啰(八十五)娜伽毗卢吉儞帝(八十六)罗虎罗虎(八十七)虎努虎努(八十八)刹尼刹尼(八十九)萨婆揭罗呵薄刹尼(九十)宾(比蝇切)揭唎宾揭唎(九十一)主姥主姥苏姥主(九十二)毗折隶(九十三)怛啰怛啰(九十四)多啰耶睹曼(莫甘切)么么(某甲)写摩呵婆耶(九十五)三慕达啰娑伽啰钵利演多波跛罗伽伽(入声)那(九十六)三曼帝那(九十七)伐折(入声)啰什嚩啰毗秫提(九十八)步唎步唎(九十九)揭婆伐底揭婆肥输达儞(一百)俱器(初几切二合)三晡啰尼(一)者罗者罗遮栗儞(二)钵啰伐[口*栗]沙睹提婆三曼帝那(三)侄(田涅切)骠(毗妙切)俞度计那(四)阿蜜[口*栗]多伐[口*栗]沙尼(五)提伐多阿伐多罗尼(六)阿毗诜者睹曼(莫甘切七)阿蜜[口*栗]多婆啰婆晡晒(八)[口*洛]叉[口*洛]叉么么(某甲)写(九)萨拔怛啰(十)萨拔陀(十一)萨婆婆曳瓢(蒲藐切十二)萨菩乌波达啰陛瓢(十三)萨菩乌钵萨祁(渠曳切)瓢(十四)萨婆突瑟吒婆耶弊(十五)毗怛写(十六)萨婆羯利羯罗呵(十七)毗揭罗呵毗嚩陀(十八)突飒(苏合切)乏钵那(十九)[口*栗]突儞蜜多阿芒刈瓢(蒲藐切二十)跛波毗那舍儞(二十一)萨婆药叉啰刹娑儞婆啰尼(二十二)娑啰尼萨[口*(隶-木+士)](二十三)婆罗婆罗(二十四)婆罗伐底(丁以切二十五)阇耶阇耶睹曼(莫甘切)么么(某甲)写(二十六)萨跋怛啰(二十七)萨婆迦岚(二十八)悉殿(徒演切)睹苾地耶娑驮耶(二十九)萨婆曼荼罗娑达儞(三十)社耶悉提(三十一)悉提苏悉提(三十二)悉地耶悉地耶(三十三)勃地耶勃地耶(三十四)晡啰尼晡啰尼(三十五)萨婆苾地耶地揭多暮[口*栗]低(三十六)阇瑜怛[口*(隶-木+士)](三十七)阇耶伐底(丁以切三十八)底瑟吒底瑟吒(三十九)三么耶摩奴波赖耶(四十)怛他揭多秫提(四十一)毗耶婆卢迦耶睹曼么么(某甲)写(四十二)阿瑟吒苾颉[口*临]摩诃婆耶陀噜尼(四十三)萨啰萨啰(四十四)钵啰萨啰钵啰萨啰(四十五)萨婆嚩啰拏毗输达儞(四十六)三曼多迦罗曼荼罗秫提(四十七)毗揭帝毗揭帝(四十八)毗揭多末隶输达儞(四十九)器(初几切)尼器尼(五十)萨婆跛波毗秫提(五十一)末罗毗秫提(五十二)帝社伐底伐折啰伐底(丁以切五十三)窒(丁结切)[口*(隶-木+士)]卢迦地瑟耻帝莎呵(五十四)萨婆怛他揭多暮啰陀毗色吉帝莎呵(五十五)萨婆菩提萨埵毗色吉帝莎呵(五十六)萨婆提伐多毗色吉帝莎呵(五十七)萨婆怛他揭(入声)多颉哩驮耶地瑟耻帝莎呵(五十八)萨婆怛他揭(入声)三昧耶悉提莎呵(五十九)印侄[口*(隶-木+士)]印陀啰伐底印陀啰瓢婆卢吉帝莎呵(六十)勃啰醯迷勃啰醯迷勃啰呵摩地瑜瑟帝莎呵(六十一)鼻瑟努那么悉吉[口*栗]帝莎呵(六十二)摩醯湿嚩啰那摩悉吉[口*栗]帝莎呵(六十三)伐折啰达啰伐折啰跛尼婆罗肥唎耶地瑟耻帝莎呵(六十四)跌唎底啰瑟吒啰耶莎呵(六十五)毗嚧宅迦耶莎呵(六十六)毗嚧博叉耶莎呵(六十七)裴室啰伐拏耶莎呵(六十八)折咄摩诃啰阇那么悉吉唎[口*栗]多耶莎呵(六十九)婆噜拏耶莎呵(七十)阎摩布阇那摩悉吉唎多耶莎呵(七十一)嚩噜拏耶莎呵(七十二)娜伽毗卢枳多耶莎呵(七十三)提婆揭儞(女计切)瓢莎呵(七十四)娜伽揭祢瓢莎呵(七十五)药叉揭祢瓢莎呵(七十六)揵闼婆揭祢瓢莎呵(七十七)阿苏罗揭祢瓢莎呵(七十八)伽噜荼揭祢瓢莎呵(七十九)紧那啰揭祢瓢莎呵(八十)莫呼啰伽揭祢瓢莎呵(八十一)啰刹娑揭祢瓢莎呵(八十二)摩奴晒(所计切)瓢莎呵(八十三)阿摩奴晒瓢莎呵(八十四)萨婆揭[口*洛]醯(去声)瓢莎呵(八十五)萨婆菩帝瓢莎呵(八十六)闭[口*(隶-木+士)]帝瓢莎呵(八十七)毕舍制瓢莎呵(八十八)阿钵萨么[口*(隶-木+士)]瓢莎呵(八十九)甘盘滞瓢莎呵(九十)唵杜噜杜噜莎呵(九十一)唵睹噜睹噜莎呵(九十二)唵姥噜姥噜莎呵(九十三)呵那呵那萨婆设睹噜南(女间切)么么(某甲)写莎呵(九十四)驮呵驮呵萨婆突瑟吒钵啰突瑟吒么么(某甲)写莎呵(九十五)钵者钵者萨婆钵喇底铁(迦吉切)监钵喇底(丁也切)蜜多啰么么(某甲)写莎呵(九十六)什嚩 [口*栗]多耶莎呵(九十七)钵啰什嚩栗多耶莎呵(九十八)蛰(地入切)钵多什嚩[口*栗]多耶莎呵(九十九)三曼多钵啰什嚩[口*栗]多耶莎呵(二百)么尼跋达啰耶莎呵(一)布(脯没切)[口*栗]拏跋陀啰耶莎呵(二)摩诃迦逻耶莎呵(三)摩底哩伽拏耶莎呵(四)药器(初几切)尼南莎呵(五)啰刹思南莎呵(六)阿迦舍摩底哩諵(女感切)莎呵(七)三暮达啰儞婆悉啰諵莎呵(八)曷啰底(丁以切)唎折啰[口*蓝]諵莎呵(九)地(地入切)伐娑折啰諵莎呵(十)底(丁以切)唎珊地(涂邪切)折啰諵莎呵(十一)鞞罗折啰諵莎呵(十二)阿鞞罗折啰諵莎呵(十三)揭(入声)婆折[口*(隶-木+士)]瓢(平声)莎呵(十四)揭婆珊多啰尼虎噜虎噜莎呵(十五)唵莎呵(十六)萨婆步莎呵(十七)步嚩莎呵(十八)菩路步嚩莎呵(十九)质致质致莎呵(二十)费致费致莎呵(二十一)驮罗尼莎呵(二十二)毗啰尼莎呵(二十三)阿耆儞莎呵(二十四)帝殊婆布莎呵(二十五)只哩只哩莎呵(二十六)儞哩儞哩莎呵(二十七)呬哩(虚以切)呬哩莎呵(二十八)勃地耶勃地耶莎呵(二十九)曼荼罗悉提曳莎呵(三十)曼荼罗畔提曳莎呵(三十一)思摩畔达儞莎呵(三十二)谵婆谵婆莎呵(三十三)悉耽婆悉耽婆莎呵(三十四)嗔陀嗔陀莎呵(三十五)频陀频陀莎呵(三十六)畔陀畔陀莎呵(三十七)牟呵耶牟呵耶莎呵(三十八)摩尼毗秫提莎呵(三十九)素[口*栗]曳素[口*栗]曳苏唎耶毗秫提莎呵(四十)战侄[口*(隶-木+士)]苏战侄[口*(隶-木+士)]布(脯没切)栗拏战侄[口*(隶-木+士)]莎呵(四十一)诺(能得切)刹怛啰耶莎呵(四十二)湿吠莎呵(四十三)扇底曳莎呵(四十四)苏伐悉底(丁也切)祢莎呵(四十五)始梵羯扇夜(丁以切)羯布(脯没切)瑟致伐栗驮儞莎呵(四十六)室唎羯唎莎呵(四十七)室唎耶伐[口*栗]驮儞莎呵(四十八)室唎耶什嚩啰儞莎呵(四十九)那牟支莎呵(五十)摩噜支莎呵(五十一)鞞伽伐底莎呵(五十二)(已上二百五十二句根本咒竟)
   一切佛心咒
   唵(一)萨婆怛他揭(入声)多暮[口*栗]帝(二)钵喇嚩 (扶荷切)啰揭(入声)多婆曳(三)舍摩睹演么么(某甲)写萨婆婆闭瓢(四)萨婆婆曳瓢(五)莎悉底曷啰婆伐睹(六)牟支牟支(七)毗牟支(八)折唎折啰祢揭帝(九)婆耶呵啰祢(十)步地步地(十一)步陀耶步陀耶(十二)勃地唎勃地唎(十三)萨婆怛他揭多呬哩驮耶(十四)树瑟[齿*来]([阿-可+(止/少)]皆切十五)莎呵(十六)
   一切佛心印咒
   唵(一)伐舌啰伐底(丁以切二)伐舌啰钵喇底瑟耻帝秫提(三)怛他揭多暮陀啰(四)地瑟咤那地瑟耻帝莎呵(五)
   灌顶咒
   唵(一)姥儞姥儞姥儞伐[口*(隶-木+士)](二)阿毗诜者睹迷(三)萨婆怛他揭多曼(莫甘切)么么(某甲)写(四)萨婆苾地耶毗晒(疎礼切)鸡(五)摩诃伐折啰迦伐遮暮陀啰暮地唎帝(六)怛他揭多呬(虚以切)哩驮耶(七)地瑟耻多伐折隶莎呵(八)
   灌顶印咒
   唵(一)阿蜜[口*栗]多(二)伐[口*(隶-木+士)]嚩啰嚩啰(三)钵啰嚩啰(四)毗秫提(五)唅唅(六)泮吒泮吒(七)莎呵(八)
   结界咒
   唵(一)阿蜜[口*栗]多吒卢羯儞(二)揭婆[口*洛]刹尼(三)阿羯[口*栗]沙尼(四)唅唅(五)泮吒泮吒(六)莎呵(七)
   佛心咒
   唵(一)毗么[口*(隶-木+士)](二)阇耶伐底(丁以切三)阿蜜[口*栗]帝(四)唅唅唅唅(五)泮吒泮吒泮吒(六)莎呵(七)
   心中心咒
   唵(一)苏噜苏噜(二)跋啰跋啰三跋啰三跋啰(三)印涅唎耶(四)毗输达儞(五)唅唅(六)噜嚧遮[口*(隶-木+士)](七)迦噜遮隶莎呵(八)


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大陀羅尼(不空三藏)
乾隆大藏经核对版本

曩莫薩嚩怛他(去引)誐跢(去引)南(引) (1)
曩謨曩莫 (2)
薩嚩沒馱(引)冒(引)地薩[多嚩(二合)] (3)
沒馱達摩僧(去)契(引)[毗藥(二合)] (4)
唵(引) (5)
尾補攞蘖陛 (6)
尾補攞尾麽(鼻聲後同)黎(上) (7)
惹(子曳切)野蘖陛 (8)
嚩[日囉(二合)][入嚩(二合引)]攞蘖陛 (9)
誐底(丁以反)誐賀寧 (10)
誐誐曩尾戍(引)陀寧 (11)
薩嚩播(引)跛尾戍(引)陀(去)寧 (12)
唵 (13)
虞拏(鼻音下同)嚩底 (14)
誐誐哩抳(尼澄反) (15)
儗(疑以反)哩儗哩 (16)
誐麽哩誐麽哩 (17)
虐賀虐賀 (18)
蘖誐(引)哩蘖誐(引)哩 (19)
誐誐哩誐誐哩 (20)
儼婆(上)哩儼婆(去)哩 (21)
誐底誐底 (22)
誐麽<寧*頁>誐<口*匕/矢*籴> (23)
虞(上声下同)嚕虞嚕 (24)
麌(上)嚕抳(尼整反) (25)
佐黎 (26)
阿(上)佐黎 (27)
母佐黎 (27)
惹曳 (29)
尾惹曳 (30)
薩嚩婆野尾誐帝 (31)
蘖婆三(去)婆囉抳(尼整反) (32)
悉哩悉哩 (33)
弭哩弭哩 (34)
岐哩岐哩 (35)
三滿跢(引)迦[囉灑(二合)]抳 (36)
薩嚩設[咄嚕(二合)][缽囉(二合)]末他(上)<寧*頁> (37)
囉[吃灑(二合)]囉[吃灑(二合)]麽(上)麽(某甲)薩嚩薩[多嚩(二合引)]難(上引)佐 (38)
尾哩尾哩 (39)
尾誐跢(引)嚩囉拏 (40)
婆(去)野曩(引)捨<寧*頁> (41)
蘇(上)哩蘇哩 (42)
唧哩劍麽(上)黎 (43)
尾麽黎 (44)
惹曳 (45)
尾惹曳 (46)
惹夜(引)嚩奚 (47)
惹野嚩底 (48)
婆(上)誐嚩底囉[怛曩(二合)]麽矩吒麽(引)邏(引)馱哩 (49)
麽護尾尾馱尾唧[怛囉(二合)] (50)
吠(引)灑嚕(引)跋馱(引)哩抳 (51)
婆(上)誐嚩底摩賀(引)尾[你也(二合引)]埿(上)尾 (52)
囉[吃灑(二合)]囉[吃灑(二合)]麽麽(某甲) (53)
薩嚩薩[多嚩(二合引)]難(上)佐 (54)
三滿跢薩嚩[怛囉(二合)] (55)
薩嚩播(引)跛尾戍(引)馱<寧*頁> (56)
戶嚕戶嚕 (57)
諾[乞察(二合)][怛囉(二合)]麽(引)邏馱(引)哩抳 (58)
囉[吃灑(二合)]囉[吃灑(二合)]<牟*含>麽麽(某甲) (59)
阿曩(引)他(上)寫(引) (60)
[怛囉(二合引)]拏(引)跛囉(引)耶拏寫(引) (61)
跛哩謨(引)佐野冥(引) (62)
薩嚩耨契(引)[毗藥(二合)] (63)
戰尼戰尼 (64)
戰膩<寧*頁>吠(引)誐嚩底 (65)
薩嚩訥[瑟吒(二合)]<寧*頁>嚩(引)囉抳 (66)
設[咄嚕(二合)]博[吃叉(二合)][缽囉(二合)]末他(上)<寧*頁> (67)
尾惹野嚩(引)呬<寧*頁> (68)
戶嚕戶嚕 (69)
母嚕母嚕 (70)
祖嚕祖嚕 (71)
阿(去引)欲播(引)攞<寧*頁> (72)
蘇(上)囉嚩囉末陀<寧*頁> (73)
薩嚩泥(上)嚩跢布(引)呲(紫以切)帝 (74)
地哩地哩 (75)
三滿跢(引)嚩路(引)枳帝 (76)
[缽囉(二合)]陛[缽囉(二合)]陛 (77)
蘇缽囉婆尾秫第 (78)
薩嚩播(引)跛尾戍(引)馱寗 (79)
達囉達囉 (80)
達囉抳馱囉達<口*匕/矢*籴> (81)
蘇(上)母蘇(上)母 (82)
嚕嚕佐黎 (83)
佐(引)攞耶努[瑟鹐(二合引)] (84)
布(引)囉野銘阿(去引)苫(去引) (85)
[室哩(二合引)]嚩補陀難惹野劍麽黎 (86)
[吃史(二合)]抳[吃史(二合)]抳 (87)
嚩囉泥嚩囉能(引)矩勢 (88)
唵(引)缽[納麽(二合)]尾秫第 (89)
戌馱野戍(引)馱野 (90)
舜(入)第 (91)
跋囉跋囉 (92)
鼻哩鼻哩 (93)
步嚕步嚕 (94)
懵(去)誐攞尾舜(入)第 (95)
跛尾[怛囉(二合)]穆棄 (96)
渴(祛蘖反)儗抳渴儗抳 (97)
佉(上)囉佉(上)囉 (98)
[入嚩(二合)]里多始渴<口*匕/矢*籴> (99)
三(上聲下同)滿多[缽囉(二合)]娑(上)哩跢(引)嚩婆(去引)悉多秫第(入) (100)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 (101)
薩嚩泥(上)嚩誐挐三麽多迦[囉灑(二合)]抳 (102)
薩[底也(二合)]嚩帝跢囉怛囉哆(引)哩野<牟*含> (103)
曩(引)誐尾[口*路]枳帝 (104)
攞護攞護 (105)
戶弩戶弩 (106)
[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 (107)
薩嚩[擬囉(二合)]賀薄[乞灑(二合)]抳 (108)
冰(畢孕反)誐里冰誐里 (109)
祖母祖母 (110)
蘇母蘇母 (111)
祖母佐<口*匕/矢*籴> (112)
多囉多囉 (113)
曩(引)誐尾路枳<寧*頁>跢囉野覩<牟*含> (114)
婆誐嚩底阿[瑟吒(二合)]摩賀婆曳[毗藥(二合)] (115)
三悶(上)[捺囉(二合)]娑(去引)誐囉缽[哩演(二合)]擔(平) (116)
播(引)跢(引)羅誐誐曩[怛覽(二合)]薩嚩[怛囉(二合)] (117)
三滿帝曩你(泥以反)捨滿第(引)曩 (118)
嚩[日囉(二合引)][缽囉(二合)]迦(引)囉嚩[日囉(二合)]播(引)捨滿彈(去)寗(引)曩 (119)
嚩[日囉(二合)][入嚩(二合引)]羅尾秫第 (120)
步哩步哩 (121)
蘖婆嚩底蘖婆尾戍馱<寧*頁> (122)
鉤[吃史(二合)]三布囉抳 (123)
[入嚩(二合)]羅[入嚩(二合)]羅 (124)
佐羅佐羅 (125)
[入嚩(二合)]里<寧*頁>[缽囉(二合)]韈灑覩泥(上引)嚩 (126)
三滿帝(引)曩你(泥以反)眇(引)娜計(引)曩 (127)
阿[蜜栗(二合)]多嚩[囉灑(二合)]抳 (128)
泥(上引)嚩跢嚩跢囉抳 (129)
阿鼻詵者覩銘 (130)
蘇(上)誐多嚩囉嚩佐(上)曩(引)[密栗(二合)]多 (131)
嚩囉嚩補曬囉[吃灑(二合)]囉[吃灑(二合)]麽麽(某甲) (132)
薩嚩薩[多嚩(二合)]難佐 (133)
薩嚩[怛囉(二合)]薩嚩娜薩婆曳[毗藥(二合)] (134)
薩冒缽[捺囉(二合)]吠[毗藥(二合)] (135)
薩冒跛僧霓(上引)[毗藥(二合)] (136)
薩嚩訥[瑟吒(二合)]婆野鼻怛寫 (137)
薩嚩迦(去)里迦攞賀尾[蘖囉(二合)]賀尾(引)嚩娜耨[薩嚩(二合)][跛難(二合)] (138)
訥<寧*頁>弭跢瞢(去)誐羅(盧遮反)播(引)跛尾曩捨<寧*頁> (139)
薩嚩藥[吃叉(二合)]囉(引)[吃灑(二合)]娑 (140)
曩誐<寧*頁>嚩(引)囉抳薩囉抳娑<口*匕/矢*籴> (141)
麽攞麽攞 (142)
麽攞嚩底 (143)
惹野惹野惹野覩<牟*含> (144)
薩嚩[怛囉(二合)]薩嚩迦(引)覽 (145)
悉鈿覩銘噎<牟*含>摩賀尾捻(你琰反引)娑(引去)陀野娑陀野 (146)
薩嚩曼拏攞娑(引)陀<寧*頁> (147)
伽(去引)多(上)野薩嚩尾[覲曩(二合引)] (148)
惹野惹野 (149)
悉遞悉遞蘇(上)悉遞 (150)
悉[地野(二合)]悉[地野(二合)] (151)
沒[地野(二合)]沒[地野(二合)] (152)
布囉野布囉野 (153)
布囉抳布囉抳 (154)
布囉野阿(引)苫 (155)
薩嚩尾[你也(二合引)]地誐多沒(引)帝 (156)
惹愈(引)多哩惹夜嚩底 (157)
底[瑟吒(二合)]底[瑟咤(二合)] (158)
三麽野麽拏播(引)攞野 (159)
怛他(去)蘖多[訖哩(二合)]乃野舜(入)第[弭也(二合)]嚩路(引)迦野<牟*含>(引) (160)
阿[瑟吒(二合)]鼻摩賀娜嚕拏婆裳 (161)
薩囉薩囉 (162)
[缽囉(二合)]薩囉[缽囉(二合)]薩囉 (163)
薩嚩(引)嚩囉拏戍(引)陀<寧*頁> (164)
三滿跢迦(引)囉曼拏(上)攞尾舜(入上)第 (165)
尾誐帝尾誐帝 (166)
尾誐多麽攞尾戍(引)陀<寧*頁> (167)
[乞史(二合)]抳[乞史(二合)]抳 (168)
薩嚩播(引)跛尾舜(入)第 (169)
麽攞尾蘖帝 (170)
帝惹(子擺反)嚩底嚩[日囉(二合)]嚩底[怛[口*頼](二合)]路(引)[枳野(二合)]地[瑟恥(二合)]帝[娑嚩(二合引)]賀(引) (171)
薩嚩怛他(引)蘖多沒馱毗色[訖帝(二合)][娑嚩(二合)]賀(引) (172)
薩嚩冒地薩[多嚩(二合)]毗色[訖帝(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173)
薩嚩泥(上)嚩跢毗色[訖帝(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174)
薩嚩怛他(去引)誐多[訖哩(二合)]乃夜地[瑟恥(二合)]多[紇哩(二合)]乃曳(引)[娑嚩(二合引)]賀(引) (175)
薩嚩怛他(引)誐多三麽野悉第[娑嚩(二合引)]賀(引) (176)
印[捺<口*匕/矢*籴>(二合)]印[捺攞(二合)]嚩底印[捺囉(二合)][弭也(二合)]嚩路(引)枳帝[娑嚩(二合引)]賀(引) (177)
[沒囉(二合)][憾銘(二合)][波囉(二合)][憾麽(二合)][底庾(二合)]史帝[娑嚩(二合引)]賀(引) (178)
尾[瑟弩(二合)]曩莫[塞訖哩(三合)]帝[娑嚩(二合引)]賀(引) (179)
摩係[濕嚩(二合)]囉滿你多(上)布尒(而呲反)跢曳[娑嚩(二合引)]賀(引) (180)
嚩[日囉(二合)]陀囉嚩[日囉(二合)]播抳麽攞尾(引)[哩野(二合)]地[瑟恥(二合)]帝[娑嚩(二合引)]賀(引) (181)
[地<口*呂>(二合)]多羅(引)瑟[吒囉(二合)]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2)
尾嚕(引)茶(去)迦(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3)
尾嚕播(引)[吃灑(二合)]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4)
吠(武每反引)[室囉(二合)]摩拏(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拶咄摩賀(引)囉(引)惹曩莫[塞訖哩(三合)]多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5)
焰麽(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6)
焰麽(引)布(引)尒多曩莫[塞訖哩(三合)]跢野[薩嚩(二合相)]賀(引) (187)
嚩嚕(引)拏(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8)
麽嚕哆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89)
摩賀麽嚕跢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90)
阿[<口*恨>曩(二合)]曳(引)[薩嚩(二合引)]賀(引) (191)
曩誐尾路枳跢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192)
泥(上引)嚩誐妳(引)[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3)
曩(引)誐誐妳(引)[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4)
藥[乞灑(二合)]誐妳(引)[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5)囉(引)[乞灑(二合)]娑誐妳(引)[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6)
彥闥嚩誐妳[毗藥(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197)
阿蘇囉誐妳[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8)
誐嚕拏誐妳[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199)
緊捺囉誐妳[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0)
麽護(引)囉誐妳[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1)
麽努曬[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2)
阿麽努曬[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3)
薩嚩[蘖囉(二合)]係[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4)
薩嚩步帝[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5)
必哩帝[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6)
比捨(引)際[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7)
阿跛[娑麽(二合引)]<匕/矢*籴>[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8)
禁畔(引)妳[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09)
唵(引)度嚕度嚕[薩嚩(二合引)]賀(引) (210)
唵覩嚕覩嚕[薩嚩(二合引)]賀(引) (211)
唵畒嚕畒嚕[薩嚩(二合引)]賀(引) (212)
賀曩賀曩薩嚩設[覩嚕(二合)]喃(引)[薩嚩(二合引)]賀(引) (213)
娜賀娜賀薩嚩訥[瑟吒(二合)][鉢囉(二合)]納[瑟吒(二合引)]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14)
鉢佐鉢佐薩嚩[鉢囉(二合)][底也(二合)]剔迦[鉢囉(二合)][底也(二合)]弭[怛囉(二合引)]喃 (215)
曳麽麽阿呬帝史拏入帝釤(引)薩吠衫(引)捨哩[口*覽][入嚩(二合引)]攞野訥[瑟吒(二合)]唧哆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16)
[入嚩(二合)]里哆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17)
[鉢囉(二合)][入嚩(二合)]里哆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18)
你(引)[跛多(二合)][入嚩(二合引)]攞(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19)
三(去)滿多[入嚩(二合引)]攞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20)
麽抳跋[捺囉(二合)]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21)
布(引)[羅拏(二合)]跛[捺囉(二合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22)
摩賀迦囉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23)
麽[底哩(二合)]誐拏(引)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24)
也[吃史(二合)]抳(引)喃(上引)[薩嚩(二合引)]賀(引) (225)
囉(引)[吃灑(二合)]枲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26)
阿(去引)迦(引)捨麽(引)[底哩(二合)]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27)
三(去)畒[捺囉(二合)]嚩枲(星以反)<寧*頁>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28)
囉(引)[底哩(二合)]拶囉(引)喃(引)[薩嚩(二合引)]賀(引) (229)
你嚩娑拶攞(引)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30)
[底哩(二合)]散[亭*夜]拶囉(引)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31)
尾(上引)攞(引)拶囉(引)喃[娑嚩(二合引)]賀(引) (232)
阿尾邏拶囉喃[薩嚩(二合引)]賀(引) (233)
蘖婆賀<口*匕/矢*籴>[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34)
蘖婆散跢囉抳[薩嚩(二合引)]賀(引) (235)
戶嚕戶嚕[薩嚩(二合引)]賀(引) (236)
唵[薩嚩(二合引)]賀(引) (237)
薩嚩(入短)[薩嚩(二合引)]賀(引) (238)
撲(重)[薩嚩(二合引)]賀(引) (239)
步嚩(無博反)[薩嚩(二合引)]賀(引) (240)
唵部(引)[囉步(二合)]嚩(無博反)[薩嚩(二合入聲)][薩縛(二合引)]賀(引) (241)
唧徵(知以反)唧徵[薩嚩(二合引)]賀(引) (242)
尾微尾微[薩嚩(二合引)]賀(引) (243)
馱囉抳[薩嚩(二合引)]賀(引) (244)
馱(引)囉抳[薩嚩(二合引)]賀(引) (245)
阿[<口*恨><寧*頁>(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46)
帝祖嚩補[薩嚩(二合引)]賀(引) (247)
唧里唧里[薩嚩(二合引)]賀(引) (248)
悉里悉里[薩嚩(二合引)]賀(引) (249)
沒[亭*夜]沒[亭*夜][薩嚩(二合引)]賀(引) (250)
悉[亭*夜]悉[亭*夜][娑嚩(二合引)]賀(引) (251)
曼拏攞悉第[薩嚩(二合引)]賀(引) (252)
曼拏攞滿第[薩嚩(二合引)]賀(引) (253)
枲麽(引)滿陀<寧*頁>[薩嚩(二合引)]賀(引) (254)
薩嚩設[咄嚕(二合)]喃漸(子琰反)婆漸婆[薩嚩(二合引)]賀(引) (255)
[娑膽(二合)婆野[娑膽(二合)]婆野(去)[薩嚩(二合引)]賀(引) (256)
親(去)娜親娜[薩嚩(二合引)]賀(引) (257)
牝娜牝娜[薩嚩(二合引)]賀(引) (258)
畔惹畔惹[薩嚩(二合引)]賀(引) (259)
滿馱滿馱[薩嚩(二合引)]賀(引) (260)
莽賀野莽賀野[薩嚩(二合引)]賀(引) (261)
麽抳尾舜第[薩嚩(二合引)]賀(引) (262)
素[哩曳(二合)]素[哩曳(二合)]素[哩野(二合)]尾舜第尾戍馱<寧*頁>[娑嚩(二合引)]賀(引) (263)
戰[涅<口*匕/矢*籴>(二合)]素戰[涅<口*匕/矢*籴>(二合)]布[囉拏(二合)]戰[涅<口*匕/矢*籴>(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64)
[蘖囉(二合)]係(引)[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65)
諾[吃察(二合)][底<口*匕/矢*籴>(二合)][毗藥(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66)
始吠[薩嚩(二合引)]賀(引) (267)
扇(引)底[薩嚩(二合引)]賀(引) (268)
[薩嚩(二合短)]娑[底也(二合)]野寧[薩嚩(二合引)]賀(引) (269)
始鍐(無敢反)羯哩扇(引)底羯哩補[瑟置(二合)][羯哩(二合)]麽羅末達<寧*頁>[薩嚩(二合引)]賀(引) (270)
[室哩(二合)]羯哩[薩嚩(二合引)]賀(引) (271)
[室哩(二合)]野末達<寧*頁>[薩嚩(二合引)]賀(引) (272)
[室哩(二合)]野[入嚩(二合引)]攞<寧*頁>[薩嚩(二合引)]賀(引) (273)
曩母呰[薩嚩(二合引)]賀(引) (274)
麽嚕呰[薩嚩(二合引)]賀(引) (275)
吠誐嚩底[薩嚩(二合引)]賀(引) (276)
唵(引)薩嚩怛他(引)誐多沒(引)帝[缽囉(二合)]嚩囉尾誐多婆曳捨麽野[薩嚩(二合短)]銘婆誐嚩底薩嚩播閉[毘喻(二合)][娑嚩(二合)][娑底(二合)]婆嚩覩 (277)
母<寧*頁>母<寧*頁> (278)
尾母<寧*頁>佐<口*匕/矢*籴>佐攞寧婆野尾誐帝婆野賀囉抳 (279)
冒地冒地 (280)
冒馱野冒馱野 (281)
沒地里沒地里 (282)
薩嚩怛他(引)誐多[紇哩(二合)]乃野足[瑟<齒*束>(二合)][薩嚩(二合引)]賀(引) (283)
唵(引)嚩[日囉(二合)]嚩底嚩[日囉(二合)][缽囉(二合)]底瑟恥帝舜第 (284)
怛他(引)誐多母[捺囉(二合)]地[瑟咤(二合)]曩地[瑟恥(二合)]帝[薩嚩(二合引)]賀(引) (285)
唵(引)畝<寧*頁>畝<寧*頁> (286)
畝<寧*頁>嚩<口*匕/矢*籴>阿鼻詵(去)佐覩<牟*含> (287)
薩嚩怛他(去引)蘖跢薩嚩尾[你也(二合)]鼻曬罽(引) (288)
摩賀嚩[日囉(二合)]迦嚩佐母(上)[捺囉(二合)]母(上)[捺哩(二合)]帶(引) (289)
薩嚩怛他(引)誐多[吃哩(二合)]乃夜地[瑟恥(二合)]多嚩[日<口*匕/矢*籴>(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290)


大隨求大護陀羅尼 乾隆本
曩謨(引)母馱(引)野 (1)
曩謨(引)達磨野 (2)
娜莫僧(去)伽(去引)野 (3)
曩謨(引)婆(去下同)誐嚩帝 (4)
舍(引)[枳也(二合)]母曩曳 (5)
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野 (6)
怛他(去下同 引)蘖跢(去引)夜(引) (7)
[囉賀(二合)]帝三(去下同)藐三(去)母馱(引)野 (8)
娜莫颯答[毗藥(二合)]三藐三(去)沒第(引)[毗藥(二合)] (9)
曀釤(去引)娜莫[裟訖哩(三合)][怛嚩(二合引)] (10)
母馱(引)舍(引)婆曩[物[口*呂](二合)]馱曳(引) (11)
阿(上聲下同)賀弭娜(引)[<寧*頁>寅(二合引)] (12)
三[缽囉(二合)]嚩[乞灑(二合)]銘 (13)
薩嚩薩[怛嚩(二合引)]弩(鼻下同)劔跛夜(引) (14)
伊(上)<牟*含>(引)尾淰(引)摩賀(引)帝<外/曰>(引) (15)
摩賀(引)摩攞跛囉(引)[訖囉(二合)]<牟*含>(引) (16)
拽暹(引去)婆史單(上)麽鼻(引)[怛囉(二合)]琰(引) (17)
嚩[日囉(二合引)]娑曩麽<寧*頁>(引)史鼻(入) (18)
[疙囉(二合)]賀(引)薩吠(引)尾曩(引)野迦(引) (19)
[室制(二合引)]嚩怛[得尾灑(三合)]拏(引)尾攞孕蘖跢(引) (20)
怛[你也(二合)]他(引) (21)
儗(霓以反)哩儗哩儗哩抳(尼橙反下同) (22)
儗哩嚩底 (23)
麌拏(上聲下同)嚩底 (24)
阿(引)迦(引)捨嚩底 (25)
阿(引)迦(引)捨囉秫弟播(引)跛尾誐帝 (26)
阿(引)迦(引)勢誐誐曩怛黎 (27)
阿(引)迦(引)捨尾佐(引)哩抳 (28)
[入嚩(二合)]里多失<口*疑>(引) (29)
麽抳穆[訖底(二合)]佉(上)唧多冒(上聲下同 引)里馱<口*匕/矢*籴> (30)
蘇(上聲下同)計(引)勢(引) (31)
蘇嚩[訖怛<口*匕/矢*籴>(三合)] (32)
蘇寗(引)[怛<口*匕/矢*籴>(引二合)] (33)
素韈[囉拏(二合)]冒(引)里 (34)
阿底(引)帝阿拏[答半(二合)]寧麽曩蘖帝 (35)
[缽囉(二合)][底聿(二合)][答半(二合)]寧 (36)
曩莫薩吠(引)釤(引)母馱(引)南(引) (37)
[入嚩(二合)]里多帝惹(自攞反下同)三母第(引) (38)
素母第(引) (39)
婆誐嚩底 (40)
素囉[乞灑(二合)]抳 (41)
素[乞灑(二合)]銘 (42)
[素鉢囉(三合)]陛 (43)
素娜銘 (44)
素難(上引)帝(引) (45)
左<口*匕/矢*籴> (46)
婆誐嚩底 (47)
跋[捺囉(二合)]嚩底 (48)
跋[捺<口*匕/矢*籴>(二合)] (49)
素跋[捺<口*匕/矢*籴>(二合)] (50)
尾麽(鼻下同)黎惹野跋[捺<口*匕/矢*籴>(二合)] (51)
[鉢囉(二合)]贊拏贊膩 (52)
嚩[日囉(二合)]贊膩 (53)
摩(引)賀(引)贊膩 (54)
矯(引)哩 (55)
巘馱(引)哩 (56)
來哩贊拏(引)里 (57)
麽(引)蹬儗 (58)
卜羯斯捨嚩哩[捺囉(二合引)]弭膩 (59)
勞(引)[捺哩(二合)]抳 (60)
薩嚩(引)[囉他(二合)]娑(去引)馱<寧*頁> (61)
賀曩賀曩 (62)
薩嚩設[咄嚕(二合)]喃諾賀諾賀 (63)
薩嚩訥[瑟吒(二合)]南 (64)
[畢<口*匕/矢*籴>(二合引)]多比舍(引)左拏(引)枳<寧*頁>(引)南(引) (65)
麽努灑(引)麽弩(鼻)灑喃(引) (66)
跛左跛左 (67)
[紇哩(二合)]乃閻尾[陀網(二合)]娑野尒(引)尾躭 (68)
薩嚩訥[瑟吒(二合)][疙囉(二合)]賀(引)喃(引) (69)
曩(引)捨野曩(引)捨野 (70)
薩嚩播(引)跛<寧*頁>銘囉乞灑囉[乞灑(二合)]<牟*含>(引) (71)
薩嚩薩[怛嚩(二合引)]難左 (72)
薩嚩婆庾(引)鉢[捺囉(二合)]吠(引)[毗藥(二合)] (73)
薩嚩訥[瑟吒(二合引)]南(引)滿馱能矩嚕 (74)
薩嚩枳[里尾(二合)]灑曩(引)捨<寧*頁> (75)
沫(鼻引)多難(上)膩麽(引)<寧*頁><寧*頁>左黎底致(上聲下同)底致<寧*頁> (76)
咄<齒*來>具(引)囉抳味(引)囉抳 (77)
[鉢囉(二合)]韈囉三(去)麽<口*匕/矢*籴> (78)
贊拏(引)里 (79)
麽蹬祇 (80)
韈拶嘶素嚕卜羯斯捨嚩哩餉迦里[捺囉(二合)]尾膩 (81)
諾賀<寧*頁>跛左<寧*頁>沫娜<寧*頁> (82)
薩囉羅薩囉黎 (83)
薩囉攬陛呬(去引)曩 (84)
末[地庾(二合引)][得訖哩(三合)][瑟吒(二合)] (85)
尾娜(引)哩抳 (86)
尾馱(引)哩抳 (87)
麽呬里 (88)
麽護(引)麽護(引)里<寧*頁> (89)
薩妳<寧*頁>薩拏伴霽 (90)
滿帝滿底<寧*頁> (91)
滿帝斫[訖囉(二合)]嚩(引)枳<寧*頁> (92)
惹黎祖黎 (93)
捨嚩哩捨麽哩舍(引)嚩哩 (94)
薩嚩[弭野(二合引)]地賀囉抳 (95)
祖(引)膩祖(引)膩<寧*頁> (96)
<寧*頁>弭<寧*頁>弭 (97)
<寧*頁>泯馱哩[底哩(二合)]路(引)迦惹賀<寧*頁> (98)
[底哩(二合)]路迦路迦羯哩 (99)
[怛[口*頼](二合引)]馱(引)覩迦[弭野(二合)]嚩路(引)枳<寧*頁> (100)
嚩[日囉(二合引)]跛囉戍播(引)捨渴誐斫[訖囉(二合)]底哩戍(引)囉震跢(引)麽抳 (101)
摩訶(引)尾[你野(二合引)]馱(引)囉抳 (102)
囉[乞灑(二合)]囉[乞灑(二合)]<牟*含>(引)麽麽薩嚩薩[怛嚩(二合引)]難左 (103)
薩嚩[怛囉(二合)]薩嚩[娑他(二合引)]曩蘖怛寫 (104)
薩嚩訥[瑟吒(二合)]婆曳(引)[毗藥(二合)] (105)
薩嚩麽弩灑(引)麽弩灑婆曳(引)[毗藥(二合)] (106)
薩嚩[尾野(二合引)]地[毗藥(二合)] (107)
嚩[日<口*匕/矢*籴>(二合)]嚩[日囉(二合)]嚩底 (108)
嚩[日囉(二合)]播(引)抳馱<口*匕/矢*籴> (109)
呬里呬里 (110)
弭里弭里 (111)
唧里唧里 (112)
悉里悉里 (113)
嚩囉嚩囉嚩囉祢(引) (114)
薩嚩[怛囉(二合)]惹野臘弟[娑嚩(二合引)]賀(引) (115)
播(引)跛尾娜(引)囉抳 (116)
薩嚩[弭野(二合引)]地賀囉抳[娑嚩(二合引)]賀(引) (117)
薩嚩[怛囉(二合)]婆野賀囉抳[娑嚩(二合引)]賀(引) (118)
[娑嚩(二合)][娑底(二合)]婆嚩都麽麽(某甲)[娑嚩(二合引)]賀(引) (119)
扇(引)底[娑嚩(二合引)]賀(引) (120)
補[瑟置(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 (121)
惹野都惹曳(引)惹野嚩底 (122)
惹野尾補羅尾麽黎[娑嚩(二合引)]賀(引) (123)
薩嚩怛他(去引)蘖多(引)地[瑟姹(二合)]曩布[囉底(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124)
唵(引)步哩步哩嚩[日囉(二合)]嚩底 (125)
怛他蘖多[紇哩(二合)]乃野布囉抳散馱(引)囉抳 (126)
末羅末羅惹野尾[你曳(二合引)]吽吽癹吒癹吒[娑嚩(二合引)]賀(引) (127)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李翎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提要
  对于佛教文化的研究,要著眼于事实,也就是将文献佛教与事实佛教分开。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在唐代的流行,表明人们并不过多地关注经中其他的内容,而只是注意了它的护身功能,于是唐代的大随求陀罗尼咒经曾做为一种生者随身携带,甚至死者也要带入墓葬中的护身符而广为流行。从出土情况看,流行的时间可能至少跨越了唐、五代和末。并且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自唐代的两京,进而向南方扩散的情况。同时,笔者在考察大随求经咒中心主尊的图像学特征时,发现当时至少在经文中可能没有直接相关固定的形象描述,尤其是作为后期基本成为标样的八臂大随求明王,同时,在考察大随求中心主尊形象的类型时,发现大随求信仰与随之流行的炽盛光佛类型的关系,也考虑了汉传大随求明王与藏传佛教图像中广为流行的“大随求佛母”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来讨论该经咒在当时的流行情况及其图像学特征。
  关键词:大随求明王经 护身符 图像样式

  引言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征集一件文物,为藏于一青铜臂钏内的绢质卷状物,展开后,破损严重,可见有汉字及彩绘(残留主要为石绿)及所绘各种花草、器物等图案。经过辨认,可读出以下文字:

“是根本咒”、,一切佛心咒”、“神咒”等。图案可整理出四个花瓶的残片、若干覆莲座及环形文字,文字显然是汉写梵音的咒语。虽然此文物残损严重,但让我们回顾了以往发现的类似印刷或书写经咒,说明在当时,除了印刷业的发达而流行印制的经咒外,还有如此精心绘制的经咒。因此本文以此为契机,讨论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在唐开始,延续至五代、宋的流行及信仰情况。本文将以下面四个题目进行讨论
  一、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在唐代长安的流行情况
  二、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图像特征
  一大随求明王与炽盛光佛、大自在天的关系
  三大随求明王衍生图像与药师佛的关系
  三汉传大随求明王与藏传佛教大随求佛母大随求陀罗尼,梵名Maha^-pratisa^ravidya-dha^ran!i,又作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随求无能胜陀罗尼、随求即得真言,略称随求陀罗尼。指消灭一切罪障,破除恶趣,随所求即得福德之陀罗尼。目前所知主要有唐,宝思惟译《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唐,不空译《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依不空译《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载,此陀罗尼计290句,是陀罗尼中少见的长咒,自古在印度、西域、中国等地颇受道俗喜爱。该咒经内容大致可分三段:首段揭示归命诸佛菩萨与三宝之理;次段叙说随求菩萨拔济一切众生所有罪障、恐怖、疾病,而令身心安乐、所求圆满;末段宣示受持此陀罗尼者可得诸天、龙、神等之守护及一切如来之护念。关于此咒之使用方式,按宝思惟本说:书写此咒,将之带在颈上或臂上即可得灵验。而灵验事迹,宝本与不空本都有记载,按不空本《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载:迦昆罗大城中,罗喉罗童子仍于其母耶输陀罗胎内时,母曾投火坑:当时罗喉罗由于忆念此陀罗尼,火坑顿成莲华池。又摩伽陀国王施愿手无子,书写此陀罗尼,并带于其夫人颈下而终偿宿愿。此外,于《随求菩萨感应传》卷3,更载有各种有关之灵验,因此只是听闻、受持读诵、书写,传布大随求陀罗尼,即可得:火不能烧、毒不能中、降伏邻敌、破无间狱、除龙鱼难、产生安乐、免除王难等诸种功德。
  此经于唐代在汉地译出后,日僧最澄请回《梵汉两字随求即得陀罗尼》 ,空海请回《梵字大随求真言》、《梵字小随求真言》
,圆仁请回《随求八真言》,惠运请回《普遍光焰如意宝印心无能胜随求陀罗尼经》,圆珍请回《梵字大随求真言》,因此,大随求咒经在日本也广为流布。
  一
  “大随求陀罗尼”于唐代译出后,从文物出土的情况看,很快就流行起来,并且信仰供奉的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原因如经文记载:
“若能书写带在颈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常为诸天龙王之所拥护,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因此,现存文物大多为臂钏中发现,呈卷状物,为随身携带之护身符。对于这一信仰的研究和关注,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有:
  一1957年第5期《文物》,刊冯汉骥{记唐印本陀罗尼经咒的发现),记发现于四川成都的“印卖咒本”。
  二1984年第7期《文物》,刊李域铮、关双喜(西安西郊出土唐代手写经咒绢画) ,记发现于西安的“焦铁头”本。
  三1998年第5期《考古》,刊安家瑶,冯孝堂(西安澧西出土的唐印本梵文陀罗尼经咒) ,记发现于西安的“荆思泰”本。
  四文物出版社1999年出版,宿白著《唐末时期的雕版印刷》第7至9页,记“斯坦因掠敦煌本”、“北宋咸平四年(1001)”本、“北宋景德二年(1005)”本。
  五学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周心慧著《中国古版画通史》第30页,记成都“印卖咒本”、1976年西安“持金刚神”本、1974年西安出“吴德口福”本、1975年西安出“汉字印本”。
  六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致忠著《古代版印通论》。
  以上研究成果针对的文物,多是纸本,大多从印刷史的角度来讨论的。
  笔者收集了现存的主要实物,基本情况描述并分析如下:
  一1967年,西安西郊张家坡西安造纸网“工地唐墓出,现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工作站。当时一施工工人在现场拾到一个长约4cm、直径约1cm小铜管,撬开封口后,发现铜管内有一纸卷,展开后发现是一保存较好的刻印纸本陀罗尼经咒。印经长32.5cm,宽28cm左右,构图呈“回”字,中心方框边长6cm,中内有图像,图像为一立姿左手持金刚神,伸右手抚一胡跪男子的头,左上角有如意云纹。梵文悉昙体咒经1
3行呈回字形排列,最外一周为各种羯磨,其中有形状与持金刚神手中所持相同的金刚杵。在纸本右侧有墨书“荆思泰”三字,这三字在梵文经咒中共出现有10次。材料载《考古》1998第5期,图版8。关于此咒经的年代讨论,在《考古》载论文中,提出宝思惟译大随求经在长寿2年的洛阳,与不空本相比要晚约50余年。这是不准确的。但作者的结论笔者基本同意。认为依据的是宝译本而不是不空本,也论证的比较充分。但通过持金刚神的金刚杵表现方式,笔者以为,此咒可能是本文所集10件中最早的1件。
  二1974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工地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咒单张印本,现藏于西安市文管会。出土时此经咒置于死者佩带的铜臂钏内,呈方形,原大27cm
X 26cm,印以麻纸,纸的中央有7cm X
6cm的空白方框,左侧墨书“吴德口福”等字。方框外围四周印以持明密宗典籍的咒文,四面皆1
3行,印文四边围以边框,内外边框间距3cm,其间印有莲花、花蕾、法器、手结印契和星座,版框最外围印以绢索。这些图案与隋唐之际持明密教菩萨造像所示相符。同时出土有规矩四神铜镜等。陕西考古学家韩保金先生通过对这批文物的研究,将此陀罗尼咒定为初唐(7世纪初叶)的印刷品。
  三1975年,西安西郊冶金机械“工地唐墓出,藏西安市文管会。汉文单页印本。在边长35cm方形黄麻纸中心,有一5.3cmX
4.6cm的方框,内有彩色手绘二人像。方框外四周印以咒文,皆环读,每边各1
8行,行间有界线,咒文外有边框,框长29cm,边框外3cm宽的边上印有一周手结印契,共12种,中央方框所绘人物右侧出现经名。
  此本虽有缺损,但仍能看出印本中出现唐代早期写本刻本中经常用的南北朝以来的俗体字或异体字。但经咒中没有武周制字,故潘吉星、韩保全等学者认为该印本应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
5)以后之物,其下限又定在西元758年有不空新译本之前,将其定为盛唐印本。构图呈“回”字,在画像右及下边,可见此经题目:
“佛说……得大自在随……神咒经”(材料公布题目为“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中心图像基本与上同,有残损,无法辨认有否持金刚杵,亦不见云纹。周围咒经以汉字书写。最外一周为莲花座上的各种手印。基本认定为盛唐本。
  四1
944年,前四川大学校内,发现四座小型墓葬,其中之一为唐墓,出唐印纸本经咒,装于墓中骨架的银镯内,剖开银镯,纸已固结,展开后,小有破损。此纸本为31cmX
34cm,对角紧裹。纸为唐代的茧纸。印本构图仍为方形的回字,但中心方形内的主像变为一面八臂手中各执法器,没有世俗人物出现在其旁边。刻天城体梵文1
7周,咒文外又雕双栏,其中四角各刻菩萨像一,各边各刻菩萨像三,间以佛教供品图像。印本右边首题汉文一行:
“圆圆圆成都县口龙池坊口口口近卞口口印卖咒本口口口……”等字,字体显为唐人书风。从雕版及所刻的汉字的字体来看,敦煌的印本(斯坦因所得“太平兴国五年”本)应较此墓中所发现者为晚。敦煌的刻本比较复杂精致,字体已具末代刻书风格。据此推测这一印本为唐末的东西。另外这一印本的可贵之处,在于提到了雕版及,印卖”的地方,这对于研究中国印刷史和佛教印刷物流通的中心,是一个难得的资料。
  唐代先后有几次唐皇避难入蜀的经历。一是天宝15年(756)玄宗逃至成都居1年多,二是唐文宗(李昂)太和时入蜀,三是9世纪末,黄巢大起义占领长安后,僖宗(李俨)入蜀。这对于长安佛教信仰传人蜀都有极大影响。另外,9世纪时,四川刻书之风十分盛行,而佛教信众利用这种技术刻印经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印本上写有“印卖”字样,又发现于墓中死者的臂钏中,可见当时这种咒经的刻印及信仰十分流行,咒经可能有专业作坊来刻印,信仰者在生前死后都有佩带。周围以梵文书写咒经。最外一周为羯磨。右侧写:成都县龙池……,字迹残损严重。公布的材料称此咒经题目为“梵文《陀罗尼咒经》”
,依据构图方式,笔者认为此图可能也属于当时流行的“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基本认定为晚唐本。
  印经原藏四川省博物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号为Y976。参见宿白著作第192页。
  五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西安征集一唐代青铜臂钏,在钏侧一小盒内发现一呈卷状绢物,绢已硬结,展开后残损十分严重,只可见彩绘图案和墨书汉字,但经辨认部分文字,可读识出“根本咒”、“一切佛心咒:、“一切佛心印咒”等,笔者断定可能为大随求陀罗尼咒经。但残损十分严重,现正在整理中(暂没有图像材料)。传世品,时间约为唐代绢本写经。基本构图为圆形,汉字环状书写。周围有羯磨。在残片中没有发现佛像或菩萨像,似乎中心为两大朵莲花。
  从目前看,此写经是大随求陀罗尼经。如前所述此经主要译本有唐代宝思惟、不空二本,宝思惟本全1卷,称《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又称《随求经》、《随求得大自在咒》(收于《大正藏》第20册)。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而说根本咒、一切佛心咒、一切佛心印咒、灌顶咒、灌顶印咒、结界咒、佛心咒、心中心咒等八咒及咒之种种功德,并阐说作坛,供养法、书写法及书写携带法、持咒之功德。从彩绘本残片可读识出“根本咒”、“一切佛心咒”、“一切佛心印咒”等,从图案残片可辨识出四个残的花瓶,判断当处于坛城之四角。中心可大约辨识出两朵莲花。从此经用语及向四面书此神咒的方式,判断可能依所的是宝思惟本。
  目前笔者所集的10本咒经,只有1983年西安出者为绢本,其余多为纸本。从印刷史的角度看,显然纸本的晚。除了时间以外,国博本与其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文字不同,除1975年西安出为汉字书梵音本外,其余或是悉坛体,或是天城体梵文,而此本以汉字写咒:二是所绘曼陀罗不同。其他中心多有神像或二臂持金刚神或八臂大随求佛母,而国博本中心应是二莲花。从现在情况看,此曼陀罗与宝思惟所写第一种曼陀罗相似,即中心为二莲花,周围九种法器,有”、杵等。书写形式为经中所说:
(向坛的)四面书写。
  与国博藏品类同的是西安市文管会藏1975年,西安西郊冶金机械“工地唐墓出土印经,按印经残字可辨识出的经名,正是宝思惟译经名称:“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因此结论是:国博残经依据的经本可能是宝译本。
  六1983年西安西郊澧滴路自来水一“一古墓,其中出唐代绢本彩绘写经,同样出于臂钏中。此臂钏为鎏金铜质,宽1cm,直径7.9cm,右侧铆接一铜盒,盒与钏相接的一侧呈长方形,平面呈半圆形,有盖,高4.5cm、宽2.4cm。所出绢画为团成长约3.5cm的不规则椭圆形,质地酥脆,修复展开后为26.5cm见方的画面,画面人物、器物以墨线勾勒,著淡墨及朱砂、石绿、赭石等色。
  画面中心绘有三眼八臂菩萨,手持各种法器,左上侧榜题: “弟子焦铁头一心供养”
,下绘一供养人,裹朴头,著圆领宽袖长袍,双手合十,呈跪拜礼佛式,似为供养人焦铁头。所书梵文为悉昙体,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中期,至唐末已衰落,逐渐为兰札体与天城体所代替。
  因此通过墓中同出之人物俑和动物俑、梵文字体等,认为绢本写经以中唐前后的可能性为大。
  在《文物》载报告中,作者提到密教作为宗派在中国正式形成是唐开元4年以后。而笔者认为,
“开元四年”的说法与此经本无关。所谓开元4年的说法源自开元三大士来京的最早时间。其中最早者是善无畏,他于开元4年来洛,但他并没有译这部经。只有不空译过。而不空是开元8年(720)才来洛阳的,当时只有16岁。不可能译经。到了开元12年(724),20岁的不空才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及金刚智示寂,师遵遗命,往印度求法,于天宝5年(746)还京师,这时的不空,已有相当名气。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又因祈雨灵验,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也就是说,他的译经活动应是在天宝5年(746)以后。《大随求陀罗尼经》也是其时间内所译,不会是上限在善无畏的开元4年。不空译本全称是《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载列290句。正是苏州出景德2年(1005)本。该本印经名称正是《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因此苏州印本依据的才可能是不空本。
  七1978年,洛阳东郊史家湾出土,河南洛阳文物工作队藏纸本,五代后唐天成2年(927)报国寺僧人知益发愿刻印梵文《随求陀罗尼经》

,见2005年4-6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世纪国宝展II》图录。长38cm、宽30cm,构图为外方内圆,中心主像与材料三同,为一面八臂神。咒经围绕神像圆形书写,在四角有供养天,向外为方形梵文咒经。最外一圈为双金刚杵间隔的佛像和种子字。四角有立姿四天王。左侧印有发愿文。
  八1906—1908年,斯坦因劫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北宋太平兴国5年(9
80)刊印,现藏大英博物馆。构图为圆形,中心主像为一面八臂坐姿神,梵文咒经如太阳光般放射出去。经文外圈是一层由经幡等构成的装饰带,向外四角是水波纹,水上有莲花,莲花上托著的种子字,上部两处种子字下有汉字,分别书写:
“施主李知顺”、“王文沼雕板” ,下方中间方框内书发愿文:
“大随求陀罗尼\若有受持此神咒者所\在得胜若有能书写者\能成一切善事得胜清\净常为诸天龙王之所\护卫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此神神咒能与众\生得胜安乐不为夜叉\罗刹诸鬼神等为诸恼\害亦不为寒热等病之\所侵损厌蛊咒咀不能\为害先业之罪受持消\灾持此咒者常得安乐\无诸疾病色相炽盛圆\满吉祥福德增长一切\咒法皆悉成就\若有人受持供养要\宜护净

太平天国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雕\板毕手记。”方框两侧有二天王,最外一圈为双金刚杵间隔的圆形适合纹样内的种子字和菩萨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金刚杵的表现方式,与1967年西安西郊张家坡西安造纸网“工地唐墓出印经中的金刚杵完全不同。这一件文物,可能是迄今发现的大随求陀罗尼咒经中图像、文字最为丰富的一件,构图与文字处理类同于敦煌当时的功德画。
  九l 97
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第3层塔心窖室出,北宋咸平4年(1001),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构图类同于敦煌者,但极为简化。中心主像为一面二臂如来相,有头背光。汉字咒经呈圆形太阳放射状书写,四角有踏云四大天王像,下部中间有发愿文框,框内书写:“”南西城都府净众寺讲经论持念\赐紫义超同募缘传法沙门蕴仁\传法沙门道隐比丘智通同入缘男弟子张\日宣郭用壮闵超闵荣莱禧沈遇\管福王文胜潘训孙元吉陆泰纪\旺蔡有顾宠盛福徐远凌秀绢\绍管秀唐仁胜……\咸平四年十一月
日杭州赵宗霸开”。
  十l 97 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第3层塔心窖室出,北宋景德2年(1005)
,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此图最为特殊。为方形回字构图,中心主像是一如来相佛坐于牛车上,前后有9位胁侍,周围分布圆形的鱼、牛等图案,显然这种图像组合属于汉时十分流行的炽盛光佛组像,周围伴神可能是九曜十二宫。周围是梵文咒经,最下用汉字书写发愿文:
“佛说普遍光明\焰蔓清净炽盛\思惟如意宝印心\无能胜总持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
  以上共计1
0件,其中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征集的咒经和1983年西安西郊澧滴路自来水一“一古墓出土的咒经为唐代绢本彩绘写经,余皆为纸本单色印刷品(其中1975年西安西郊冶金机械“工地唐墓出者,方框内人像为有彩色手绘)o咒经上基本都有相应的图像。但国博彩绘本由于残损缺失严重,除部分图案外,尚无法分辨中心图像。其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为五代天成2年(927)洛阳东郊出土报国寺僧人知益发愿刻印的梵文咒经。其中可以明确知道出自臂钏的咒经有5件:
  一1967年,西安西郊张家坡西安造纸网“工地唐墓出纸本墨书“荆思泰”字样的咒经。
  三1974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工地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咒单张印本。
  三1944年,前四川大学校内唐墓出,标有“成都府……印卖咒本i字样的唐印纸本经咒。
  四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西安的绢本彩绘征集品。
  五1983年,西安西郊澧滴路自来水一“古墓出榜题为“弟子焦铁头一心供养”的唐代绢本彩绘写经。
  二
  通过上述10件文物的出现情况,首先可以归纳出“大随求陀罗尼”信仰的流行时间和地区。
  10件文物中至少有6件是唐代的,其中5件出于唐代都城长安,1件出于成都。通过史料可知成都者,可能为唐皇避难时,将京城流行的信仰内容带至此地,因此可以说这6件基本属于唐代京城长安的风格:1件为五代时洛阳出者:3件为北宋时代,其中2件来自江苏同一地点,只是时间相差4年,另l件来自敦煌。根据前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考古简报,可以大致知道,将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做为护身符随身携带的信仰方式,即将经咒卷成小卷放入盒内附于臂钏或插入发髻中,首发于唐代的洛阳和长安,进而流行开来。随著唐皇入川,也将这种信仰方式带入蜀地,而唐代中后期蜀地活跃的造纸和印刷行业,更促进了这种印经的传播。同时随著密教经典在汉地的不断译出,加之大随求陀罗尼的护佑功能,这种信仰自唐代始,延续至五代、宋,流传路线也是自中原传人当时繁华的丝绸之路,进而随著五代时的战乱,这种可以“安头髻中”
, “护身被甲即往入阵”的护身符也传人南方。
  唐代长安、洛阳,是国际都市,佛教文化的中心,而继隋代密咒的盛行,自武后时代,这里更是成为密教最为集中的地区。当时中国及印度的僧人大多游走于长安、洛阳之间译经传法。传密的开元三大士大多驻锡于洛阳、长安。开元4年(716),三大士中最早者善无畏,首先来到洛阳。不空于开元8年(720)也是先到洛阳的,并于开元12年(724),20岁时于广福寺受具足戒。当时长安的密教大寺有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其中又以大兴善寺为传密中心。据《末高僧传》卷1,(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载,不空于玄宗天宝15年(756)诏还京,住大兴善寺,并于大兴善寺建道场,最终也卒于大兴善寺。另外金刚智、善无畏都在大兴善寺译过经。因此密典在京洛的出现和僧人的倡行之后,于此地流行是必然的。所以本文讨论的广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印本主要来自唐代京洛地区。
  虽然不空等开元三大士对于汉密的影响至为深远,但本文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经的另一位译者——胡僧宝思惟,因为他来华的时间比三大士要早得多,更为重要的是他不像三大士那样,自始至终以译经为业,因为这样的话,佛学影响只会及于上层贵族中间。宝思惟初来华以译经为主,但在晚年则力倡修持,自建天竺寺,信徒甚众,由于他自己的身体力行,对于民间信众信仰密教经咒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而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他首先翻译了大随求咒经。而早期翻译这部咒经的只有宝思惟和不空二人。
  宝思惟为北印度迦湿密罗国人,刹帝利种。释阿俩真那,华言宝思惟,幼而舍家禅诵为业。虽然他没有不空等三大士名气大,但他来华的时间要早不空至少20多年,而如果按不空开始译经的时间上看,则要早5、60年了。宝思惟于天后长寿2年(693)来到东都洛阳,敕于天宫寺安置,并从此开始译经(大随求经正译自天宫寺)。宝思惟自693—721年,共18年的时间一直居住在中国至圆寂,但这不能说明宝思惟在这1
8年当中一直译经,因为所据材料载,宝思惟卒于开元9年(721),而当时他是百余岁。按他百岁计算,宝思惟来华时已是近80岁的老人,所以他的体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译经13年后,即唐中宗神龙(705)之后便不再译经了,每日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但他的华语从哪里哪时学得,并不知晓,史料上只说,他来到洛阳天宫寺后,当年就开始译经:

“以其年”译,至中宗神龙景午,于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睿宗太极元年四月,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其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详定入目施行”。因此他的所有译经译出时间,当在长寿2年(693)至神龙2年(706)间,所以《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也当在此1
3年中译出。而按照材料说其所译经文是在睿宗太极元年(712)4月,经过张齐贤等缮写,皇上过目后,才在该年的6月施行,因此可以说,宝思惟所译大随求咒经当也在太极元年(712)与其他诸译经施于民间传诵。所以本文所集这些大随求咒经的印行,除有时间纪年外,其他的唐代印(写)本,上限不会超过西元712年。
  712年,在时间上远远早于不空来华并译经的时间。不空是开元8年(720)才来洛阳的,当时只有16岁。不可能译经。到了开元12年(724),20岁的不空才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及金刚智示寂,师遵遗命,往印度求法,于天宝5年(746)还京师,这时的不空,已有相当的名气。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又因祈雨灵验,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也就是说,他的译经活动应是在天宝5年(746)以后。《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也应是在这段时间内所译。
  二人俱活动于天后年间,众所周知,武后崇奉密教,信仰谶语,因此,唐代诸多密典大多译自此时。从二人来华后,首先投奔洛阳来看,就可以说明武周时期,密教的推行者来自何方。我们知道,唐代都城为长安,洛阳只是陪都,但武后不喜居长安,而长年住于洛阳,因此,诸多来华胡僧,包括宝思惟、不空等开元三大士,首先是来到洛阳,之后游走于长安、洛阳之间。
  (一)宝思惟本译经与不空本译经之比较
  宝本译自当时的洛阳天宫寺,也就是奉武后之命所住之寺院。总体上,译经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此经咒的受持佩带方式和功德,即将写经带于颈或臂上,可行诸神佛护佑。第二部分为汉字按梵音书写的咒语。包括“根本咒”、“一切佛心咒”、“灌顶咒”、“结界咒”等。第三部分写此咒之灵验。第四部分为书写此咒之仪轨,在这一部分,说明了坛城的样式。值得注意的是宝本所载坛城没有佛菩萨像,坛内主像为“二莲花”
,又说明此咒应“向四面”书写。
  不空译本比宝本要丰富得多,显然为后出者。当时不空在大兴善寺译出此经。由此也可以证明,不空译此经在天宝5年(746)还京师后所译,因为在此之前,他在洛阳,之后又去印度,还华后,才去了长安,安住于大兴善寺,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正是译于此后的长安大兴善寺。如此,不空本至少要比宝本晚出34年,晚出34年的不空本体现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篇幅更长,语言对仗工整,又分为卷上和卷下两大部分。序品说明诸佛菩萨护法来听佛说此大随求明咒,声势甚为浩大。在依法佩带此咒的方式上,不空本显然比宝本更为丰富。宝本只有书写此咒带在颈者,或在臂(右臂)上。而不空本则丰富许多,不但臂上强调了将咒经带于右臂,而且又增加了:依法书写此陀罗尼,入于箧安头髻中,可护身被甲即往入阵;将此陀罗尼带于身上,入地狱诸苦痛悉得停息,咸皆安乐:写此随求陀罗尼,安幢刹上(船舶上樯杆)’能息一切恶风雹雨非时寒热雷电霹雳:将此咒缠裹经夹安于塔中或置幢刹,心所思惟,所希求愿皆得满足:夫人带于颈下,复更供养窜睹波塔诸佛菩萨。广行舍施,应时有胎。在下卷,更加详细地说明各种人等求各种愿的仪轨,其中:女人求子于曼陀罗中画童子;若丈夫带此咒,中心画天人形:帝王带此咒,中心画观音;比丘带此咒,中心画持金刚:婆罗门带此咒,中心画伊舍那,刹帝利带此咒,画摩醯首罗天:昆舍带此咒,中心画帝释天或者昆沙门天:首陀罗带此咒,中心画那罗延天:童男童女带此咒,画波阁波提:孕妇则画大黑天或梵天。另还有长得黑的女人,长得白的、胖的、瘦的女人所画各种神等。又提到建“随求塔”、“随求刹”可护人护国降雨等。值得提到的是在不空本中还提到了大随求咒与炽盛光佛组像的关系:

“或有石女人,扇姹半姹迦,如是之人类,由带大随求,尚能有子息,若此类带者,应画九执曜,二十八宿天”。我们知道,炽盛光佛组合像,必有星曜和十二宫图,这也正是我们理解,大随求图像在后期出现类似炽盛光佛组像的线索,详见下文。
  总之大随求经,说明了生者、死者佩带此咒的种种功德。因此这正是墓葬死者身上佩带或流行施印此经的原因。
  另有不空译《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菩提流志译《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失译《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宗睿传《大随求八印》一卷等,与本文讨论的大随求受持法关系不多,在此不论。但以上诸经基本为唐时所译(或传)
,说明与《大随求咒经》相关的佛经内容在唐代的流行程度。
  二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图像之类别及其来源
  在现存的上述实物中,随著经咒的书写,这种方形的符咒基本有相应的图像,通过中心图像,似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者,中心图像为两像,一为立姿持金刚神,左手持金刚杵,伸右手慰抚一胡跪的礼拜者,周围经咒的排列,按中心图像的文形围绕。此式有两件,俱为唐墓所出:一为梵文纸本,为西安造纸网“工地唐墓出,二为中文本,西安西郊冶金机械“工地唐墓出者。后者残,无法辨认是否持金刚杵,神的相貌也略有差异,但基本姿态相同。在宝译本中记有各类人等持此咒时,建坛城中所供不同之图像,其中提到:

“若僧带者于咒心中。画作一金刚神众宝庄严,下作一僧胡跪合掌,金刚以手按此僧顶。”此两件在图像上的差异是跪者为俗装人物,按1998年《考古》载,作者的讨论是,

“这里的“僧”也有可能包括信佛的居士”,因为在宝本中有关带此咒求灵验的“结坛”(不空本也有类似记载,语言略有变化)中,分别记有求产妇人、转轮王、僧人、婆罗门、刹帝利、昆舍、首陀罗、童男、童女带此咒者,坛中心所画图像,而只有“僧人”条可以间接对应一般男信众,从图像对应上看,也属于“僧人”带咒时的供养画像。因此在中国没有明显的四种姓制度下,信仰密教的弟子可能采取了变通的方法。
  第二类,中心图像为一主尊像(或加一供养人)
,一面三眼八臂,手中各持法器。共有3本为此种图像。时代分别为:唐代西安出“焦铁头”本、五代天成2年报国寺僧知益发愿印施、北宋太平兴国5年李知顺施印品。其中以五代天成2年知益品为最完整而精美。
  此一面八臂神,按译经记载,笔者认为可能对应的婆罗门、刹帝利种姓的信仰者,即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梵名Mahes/vara,音译又作“摩醯首罗”
,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又司暴风雷电(大随求咒可以置于幢刹上,能“息一切恶风雹雨非时寒热雷电霹雳”
,从这一点上看,仍保留著婆罗门教神的影子)。湿婆神进入佛教后,即成为佛教之守护神,称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图像特征为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之天人形。从现存绘有八臂像的本子看,只有持物与座骑方面不能吻合。
  另外,在大随求经中提到,如果是婆罗门、刹帝利带此咒供养的坛城图像就是大自在天:
“若婆罗门带者,于咒心中作大自在天。若刹利带者,于咒心中作摩醯首罗天。”按印度四种姓的划分,婆罗门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对应中国-的佛教信众似乎可以看作是居士:刹帝利,是印度四种姓中第二种姓,按《大智度论》卷32曰:
“刹利者,王及大臣。”对应的似乎是中国的贵族、当权者。以上3件咒本,“焦铁头”本在八臂神像右边有一个俗者像(或居士)
,可能是发愿者“焦铁头”。五代天成2年本题记有僧人智益发愿印施。敦煌本有“施主李知顺,的榜题,显然也是在家信徒发愿施印的。
  第三类,中心图像为著袈裟、跏趺坐姿如来相佛,一面二臂:四角为四大天王。此类只见1件,即北宋咸平4年(1001)刊印品。
  第四类,此类最为特殊,为江苏出北宋景德2年(1005)本。在此重点说明这种组合造像。经笔者辨识,中心主尊为如来相佛,坐一牛拉的车上,周围有十二宫图,另有9位随侍,通过有十二宫图像,推测这9位伴神应是九曜。因此这种图像显然与“炽盛光佛”图像有关。之所以出现这种图像,笔者以为在末代,由于大随求经的不断译出,图像因素变得复杂,加之末代佛、道、密敦、星占学的结合,炽盛光佛崇拜十分流行,而宝思惟之后的不空译本《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由于经名中加有“炽盛”二字,以及经中出现受持此咒,则可得到“金刚手菩萨、秘密药叉将、帝释舍脂后、诃利帝母众、半支迦药叉、护世大威德、日月及星宿、执曜猛恶者、一切大龙王、诸天并仙众、阿苏罗及龙、金翅干阔婆、紧那摩喉罗”等的殊胜护佑(宝本似乎没有“日月及星宿、执曜猛恶者”等护佑之词)
,又有“或有石女人,扇姹半姹迦,如是之人类,由带大随求,尚能有子息,若此类带者,应画九执曜,二十八宿天”
,因此,在绘制这种图像时,晚期出现了一些附加图像元素。值得注意的是,炽盛光佛图像志中伴出者必有九曜(或十一曜)十二宫,因此出现了这种大随求神与炽盛光佛相混合的图像。同时,要注意的是不空还译有《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因此,在由同一位大师倡行的类似佛典时,图像上也有可能会引起混淆。
  三图像分析
  通过以上流行于唐代长安等地的大随求咒经,可知,这种咒的书写受持、依法佩带的方式有:
  1.书写咒经,右臂著臂钏,于钏内置此咒,受诸佛护持,所求即得。
  2.书写咒经置于小器物中,藏于发髻中,入阵作战可得胜。
  3.书写此咒放于宝珠形状器物中,置于幢刹上,可“息一切恶风雹雨非时寒热雷电霹雳”。
  4.妇女书写此咒带于颈下,求子可得。
  5.死者带于身上,可避地狱诸苦。
  图像样式方面,如果以经典记录图像来对应则发愿者应是:僧人(图像是金刚神抚头)、居士(经上记是修净行的婆罗门,中心图像是八臂持拂骑牛的大自在天)、王族或大臣(摩醯首罗天)。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第一类与第二类的发愿施印(写)者中,有僧有俗,从墓葬方面看,至少西安墓葬中出土的4件都不是出于贵族大墓,但图像却出现了两种样式。笔者以为,当时的信仰者并没有完全以自己的身分对应经典上的记载,可能是在当时的长安有关“大随求咒经”信仰流行有两种图像样本。首先,对于印刷品来说,无论施印者何人,求咒者则是五花八门,无法对应。或者当时印度传来的图本主要以此两种为主,而对于一般信众来说,不可能认真读通经典的所有文字,对于一般信者来说,只要是此咒经即可,这种现象在佛教史上并不罕见。另外,在经典中,婆罗门供养的神是大自在天,刹帝利供养的神是摩醯首罗天,我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指一神。为什么用音译和意译两个名字将之分为两个层次的信众供养的两种神?无论是宝思惟还是不空,他们都是印度人,对此神名字应该十分了解,为何如此?笔者不得而知。
  此八臂神持物通过“焦铁头”本及“五代天成二年”本,基本可辨识为:左四手从上到下分别持:金刚杵、法轮、系有幡(或幢)的三叉戟、绢索:右手分别持:铀、摩尼宝珠、利”、经箧。其他本可见,””、“经箧”、“索”等,余者无法辨识。笔者以为,这些持物如果从坛城中心图像上无法对应,则有可能与唐时同样流行“随求八印”有关。描述八印者见《宗教僧正于唐国师所口受》
,其中的八印是:
  1.大随求根本印第一:二手内相叉。二中指合竖。二头指于中指后微屈如钩。二小指二大指合竖微屈即成,构成所谓的“五股金刚杵逊印。
  2一切如来心真言第二:二手左覆右仰背相著。中指互相背钩竖如斧形即成,构成所谓的“铀斧”。
  3.一切如来心印真言第三:二手内相叉二中指头相跬屈令圆即成,构成所谓的“索”。
  4.一切如来金刚被甲真言印第四:二手合掌。二头指屈中节令平偃。头相跬即构成所谓的“””。
  5.一切如来灌顶真言印:二手外相叉。二无名指合竖。二小指竖交即成“轮” 。
  6.一切如来结界真言印,二大指捻二小指甲上。余指竖合如三戟叉形即成“三股叉”。
  广一切如来心中心真言印: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跬蹴如宝形。二大指并竖即成“宝”。
  8.一切如来随心真言印:以左手仰于当心展五指。以右手覆于左上相合令平即成“大明总持”(以经箧代表)。
  以上手印所成器物,基本上与坛城中心之八臂神所持器物相吻合。
  按开元三大士所传成熟之纯正密法之类佛经记载④,大随求,为观音菩萨之变身,略称随求菩萨,为密教胎藏界曼茶罗观音院中之一尊。此菩萨常随众生之愿求而施予,故称大随求。其形像,身呈深黄色,有八臂,作无畏状。其右第一手持五钴跋折罗(金刚杵)

,其余三手依次持镑锌、宝”、铀斧钩:左手四臂依次持莲华、梵荚、宝幢、索,坐于莲华上。密号与愿金刚。诵其真言,可息诸灾、灭罪障,一切愿求皆得满足。此菩萨之形像,其身黄色,有八臂。所戴宝冠中有化佛。八臂各结印契,故有八印。因此可以推测,这种八臂的大随求明王,是在纯密传人中国之后出现的图像,也就是说,这种图像的出现,属于不空译本时代或之后流行的样式,而不属于宝译本时代。
  另外有一个材料可以佐证这种八臂(持金刚、经箧等法器)样式的流行,可能与大师的倡导有关。《末高僧传·不空传》载,不空有一次出海遇难,曾作法平息海波,当时不空作法诵读的就是“大随求陀罗尼”

:“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忧。遂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作法诵大随求一遍,即时风偃海澄。”这里所持物与“大自在天”没有多大联系,但与此八印形成的八物则有些关系。敦煌148窟的一组造像值得关注,其中南龛南披图像,主尊为一面八臂,有榜题为“随求菩萨”
,与之组合的造像是:六波罗蜜和二天王。
  笔者认为,绘有广金刚神”像与“八臂神”像的大随求咒经,可能是当时两京同时流行的两种图本。图像来源则是典中提到的僧者拜“金刚神”
,居士或王者拜广大自在天”,但在流传过程中,中国的信仰者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典中所示,而只是一种时尚。
  三
  随著唐代大随求咒的流行,到了宋代,由于炽盛光佛信仰的流行,这种与大随求有著模糊关系的佛,在供养过程中产生的融和,正如宋景德2年本所示。
  (一)大随求图像与其他图像的关系
  1,与炽盛光佛、大自在天图像相关的元素
  第三类图像中,景德2年(1005)本画有九曜、十二宫图,类似炽盛光佛及伴出者。
  炽盛光佛(梵Prajvalos!nis!ah!),又称炽盛光如来,摄一切佛顶轮王。依密教相传,此尊系释尊为数化众生所现的忿怒相。由于自身上毛孔发出炽盛之光明,故有此名。关于此尊之形像,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云:
  炽盛光佛顶,身诸毛孔放大光明。(《大正藏》第19册,第343页上)
  又云:
  炽盛佛相仪,毛孔飞光散,首冠五佛相,二手如释迦o(《大正
  藏》第19册,第343页中)《大妙金刚大甘露军孥利焰鬃炽盛佛顶经》亦叙述尔时世尊身现摄一切佛顶轮王之相。手持八辐金轮,处七师子座,身放无量百干光明。顶旋伞盖,上出现一俱胝佛身,放大光明,悉旋转坐伞盖中。世尊“以印又作八辐金轮,八方八色轮中现八种花座。持本标帜,各以八兢谶沙俱胝佛身围绕,各放无量杂宝光焰,还于缴盖顶上现一俱胝佛,放大光明,一一旋转”。在密教修法中,以炽盛光佛顶为本尊而修的秘法,即为炽盛光法。此法之主要效用是除灾。凡属灾疫流行、鬼神暴乱、异国兵贼入侵,或是世人遭受厄难、王难、贼难,或为怨家陵逼、恶病缠绵等,皆可修此法以祛除之。不空译《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云: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宫,告诸宿曜、游空天众、九执大天及
  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
  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
  界,或被五星陵逼,罗喉、慧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
  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退或进,作诸障
  难者,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
  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
  诵,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害o
  (《大正藏》第19册,第337页下)此法始修于唐代。系于青龙寺敕置本命灌顶道场所修。其后,在末、元之间,此法亦行于世。末代慈云遵式撰有《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一卷,元代性澄之{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序)曾言及此法之灵验。此外,以炽盛光佛顶为主尊所绘制而成的曼茶罗,谓之炽盛光曼茶罗。其绘制方法,俱载在《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大正藏》第19册),及《大妙金刚大甘露军孥利焰鬃炽盛佛顶经》(《大正藏》第19册)书中·不空译《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广尔时世尊从顶毫相,放大光明其光名曰现一切如来光网……于大庄严楼阁无量宝庄严师子座上说法……复有诃利帝母与五百子以为眷属俱,复有……九执曜天”等。大随求与星曜的组合,在不空译本中说明为求生育者所画坛城主尊:
“或有石女人,扇姹半姹迦,如是之人类,由带大随求,尚能有子息,若此类带者,应画九执曜,二十八宿天……” 。
  另外,在景德2年本中,如来相佛似乎乘一动物拉的车上。在通常我们看到的炽盛光佛图像组合中,佛通常坐莲花宝座上,周围伴以九曜十二宫等(参见西夏宏佛塔出2件彩绘绢画)。在敦煌第61窟元代壁画中有一尊炽盛光佛图像,佛座下为一有拉带的车,但可惜前部损毁,不知前面是否有动物牵拉此车。与景德2年本和敦煌第61窟元代壁画可做比对的是一幅明代的炽盛光佛图像。明代释宝成编撰《释氏源流》中的(说咒消灾图),与以上二者在图像构成方面十分相似,但这里清楚表明的佛所坐是一牛拉的车子,因此推测第61窟消损的部分和景德2年本可能也是牛车。
  在印度图像传统中,大自在天,又称摩醯首罗天,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于色界。密教以之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自在天现种种之形,有种种之名,韦纽天,那罗延天等是也。提婆《外道小乘涅盘论》明“二十种外道”中,以之为第十五摩醯首罗论师。

《大般涅盘经》明“六师外道”中,第五迦罗鸠驮迦旃延之宗计是也。中古以来至于今盛为印度所崇拜之西拔派之西拔神,即为大自在天。以牛或男根为其神体之标帜。其次净居摩醯首罗者,第十地之菩萨,将成佛时在色界之顶,净居天之上,现大自在天子之胜报,以胜妙之天形,绍佛位,行灌顶。《入大乘论》卷下曰:
  净治第十地,得无量无边禁呒方术能令一切无碍自在作摩醯首罗
  天子,亦为一切世间依止。问曰: “所言摩醯首罗者为同世间摩
  醯首罗,更有异耶?”答曰: “是净居自在非世间自在。汝言摩
  醯首罗者,名字虽同而人非一,有净居摩醯首罗,有昆舍阁摩醯
  首罗。其净居者,如是菩萨邻于佛地犹如罗谷障。(中略)如皇
  太子初受职时,以己业力故大宝莲华自然化出,受一切种智位。
  (中略)坐宝莲花已,十方世界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萨受灌顶位
  如转轮圣王长子受王位时。”
  《慧苑音义》卷21曰:
  摩醯首罗,正云摩醯湿伐罗,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
  也,谓此天王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o
  《唯识述记》卷7末日:
  旧言摩醯首罗,今应言摩醯伊湿伐罗,即大自在也。
  《大智度论》卷2曰:
  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 ,八臂三眼,骑白牛。
  另外,由大随求图像与炽盛光佛的关系,引申出另一种炽盛光佛,在此一并提出,即在炽盛光图像中,除了坐莲花座样式处,还有一种立姿持锡杖者,类同药师佛。
  2.大随求衍生图像与药师佛的关系
  因大随求与炽盛光佛的图像关系,引发其与药师佛图像特征的辨认。
  有些学者认为,早期的“药师”观念来自中亚,他可以保佑家庭的幸福,他战胜带来干旱的群星,也与其他神分享了医药神的称号(Gfay116)。整个伊朗诸神中最重要的神之一是弗瑞斯勒格纳(Va^ra^thragna),他可以为信仰者带来荣耀、医药和力量(Grayl
1 7)
。阿利雅曼(Airyaman)应阿胡拉玛兹达的请求降临人间为众生医病(Grayl31)。智能神喜斯提(Cisti)与其他抽象的神:阿喜、阿胡拉玛兹达一样,也是医药神(Vsp.9.1),她也有两个伴神,是阿克斯提(Ax.sti)和哈姆瓦勒底(Hamvainff,Ytll.16)o星座神乌拉斯玛约尔(Uras
Major)称号中,只有阿维斯陀语的意思是医药神。塔利达(Thrita)被认为是第一个医生(Vd,20.2),他的法力用于对抗疾病(Ys.23,131)。他有极强的治疗功能(DD37.35,Grayl61)。在吐鲁番摩尼教残片中他与弥尔(Mihr)和所有天使,作为护教者出现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初唐一石造组像,高41cm,宽31cm,厚10.5cm,藏品号为C10.264,在样式上颇有值得讨论之处。此造像分为两部分,上部为佛与弟子、菩萨、力士7尊立像:下为跪拜供养人。主尊佛像,左手持钵,右手持锡杖,著袒右袈裟。左右二弟子双手合十。弟子两侧为二菩萨,佛左侧的菩萨,右手上扬持物,左手下垂持净瓶。右侧菩萨双手握于胸前,7尊像皆立于莲花上。通常手持锡杖、钵器的为药师佛的标识特征。有些学者认为,药师信仰是来自中亚医治身体疾病,去除精神黑暗的药王信仰所影响。祆教经典《阿维斯塔》描述了光明崇拜和医药神崇拜,这原是伊朗文化圈内的传统。这一传统融人到佛教信仰中,经过丝绸之路东传,在唐代手持锡杖、钵器的药师造像在汉地已比比皆是。然而,这种具有药师佛特征的佛像,通过两边的胁侍又否定了他的身分。左右两边的弟子,可见一老者、一少者,显然是释迦佛的两位上首弟子:大迦叶(Maha^-ka^s/yapa)和阿难(五nanda),而左侧的持净瓶菩萨显然是观音,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势至菩萨,而通常药师佛的胁侍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因此通过胁侍可以断定此佛表现的可能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体现的鲜明的药师佛图像特征,一是说明了中亚文化传统对佛教的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东传,在汉地佛教造像供养方面所留下的痕迹:二是通过图像学特征的混乱,说明药师佛信仰在唐代的流行程度及人们对佛所具有的医“病”功能的神往。因此,炽盛光佛是与药师佛在图像特征上的混同,与国博所藏这组造像有类似的原因,因此,大随求、炽盛光佛与药师佛在图像特征上出现了混同现象。
  3.大随求明王与藏传佛教造像中的“大随求佛母”
  宝译本中没有明确大随求的形象,只说明咒语。而不空译本出现了“大随求明王”的字样,我们知道,以明王代指明咒是密教的思惟方式。始见于《大孔雀明王经》。之后明咒通常以明王的形式出现,并以明王口中宣说其咒,如“六字大明王”指称“六字真言”
,形象就是一种四臂的观音身形,其中二主臂手结明王印。
  在藏传佛教图像志系统中,流行的是一种“大随求佛母”身形。藏传佛教大随求佛母通常的造型有:(1)一面二臂(又分两类一一A:蹲立,右手持”,左手持法轮,黄色身形:B:舒相坐,右手持摩尼宝,左手持莲花,花上托宝瓶) :(2)四面十二臂,左六手自上而下分别持:绢索、三叉戟、弓、铀、?、金刚杵;右六手分别持:法轮、金刚杵、箭、”、施与愿印、摩尼宝。跏趺坐于莲花上,黄色身形。按《五百佛像集》载有“随求佛母五尊”之曼陀罗,

《金刚鬃百法主尊像》载有“随求佛母十三尊之成就法”。通过实物来看,在西藏,随求佛母信仰十分流行,尤其在明清时代,他们大量地印制随求佛母擦擦以充供养。
  汉地的大随求明王,如何在藏传佛教中变为佛母的呢?最早的线索,似乎可以从不空译本中发现。在不空本中除提到大随求明王之外,还提到有明妃的四大陀罗尼:

“佛告大梵复有四陀罗尼:是无能胜妃大心真言,若有书写带佩于身,常应诵持深心思惟观行,能除恶梦不祥之事,一切安乐皆得成就”。藏传佛教在后期接受了东北印度的密教学派,同时也接受了对女性的崇拜,将佛母的地位升高,认为佛母生诸佛,佛母代表佛理,因此藏传佛教造像中佛母像极多。其中《金刚鬘经》所说即明确为“随求佛母”。本文只是就图像特征加以说明,更多涉及教理的因素还有待来日的研究。
  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1 0件唐代主要以两京地区流行的大随求经咒文物的讨论,可以归纳出如下四点:
  一密教经咒在唐代的流行,可能以两京地区为主,由于宝思惟晚年的修持和不空运用大随求咒经避祸,二位高僧的倡行,使此咒经更为普及o
  三唐代大随求咒经的使用方式是作为护身符性质的,具体的方式是依典而行,通常是将经咒书写或印制后,纳入臂钏(或发髻)内,生者、死者都有佩带的习惯。
  三从臂钏的使用及发愿施印文来看,可以推测,当时对于密咒的信仰,普及于民间。由于不空的译本更加细腻化,此咒可以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人,因此唐以后,五代、宋更加流行。
  四大随求咒经除了在臂钏和发髻中使用外,佛典中还提到求子者可将咒置于颈下。另外还提到建“随求塔”、“随求幢刹”等,但笔者没有得到相关实物的依据。
  五大随求咒经的中心图像变化丰富,但不空译本所记的各种图像没有全部出现,基本上可以确定有三类流行的图像,而唐代两京地区至少同时流行两个版本。
  六最晚的一个版本是北宋景德2年的印品,图像为炽盛光佛。将大随求与炽盛光佛图像结合在一起,说明二者在功能上都是祛灾避祸的,尤其是战祸,虽然宝思惟译本与不空译本在唐代就已译出并流行,但唐代图像不见有类似炽盛光佛及胁侍的内容,说明宋代大随求信仰可能与当时开始盛行的炽盛光佛信仰在图像元素上出现了某些混同现象。
  修正材料中的失误:
  一据《文物》1984年第7期载李域铮、关双喜(西安西郊出土唐代手写经咒绢画)一文,经本中出现的文字不是广灌汤”,应是“灌顶”,“吉界”,应是“结界咒” 。后面是相关的咒语。时间上限不是开元4年(716),而是太极元年(712)。
  二宿白所录1944年四川出的经咒,与冯文所记为同一件,宿著记现藏“四川省博物馆”。此件原藏于此,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品号Y976。
  附记:
  近日,江苏镇江博物馆毛颖女士提供该馆藏有一印经,由于其装藏方式与大随求咒经相似,可能与大随求信仰有关。故附于文后。并向毛颖女士表示感谢。
  该印经于1
976年镇江市新火车站小太古山工地出土,出土时折叠装在一只小铜管内。印本中央圆栏内正中有二尊双手合掌、盘坐于莲台之上的彩色观音菩萨,外侧有一人拜跪,惜头部已模糊难辨。栏外围有雕版印刷的梵文经咒16周,其第2、4、7、11、14周内刻有中文“范法素”字样共10处,可能即拜跪人之姓名。经咒外周手绘彩色佛像8尊,中间隔以彩色佛教供品或法器图像24个。
  摘自《普门学报》45期

 


 
佛教音乐·百度站内搜索
分享到: 更多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2003-2015 Copyrights reserved 站长信箱: yjp990@163.com
愿此大悲音声,遍布世间,凡有闻者,悉不退转,究竟彼岸。